文学

文学

黄仕忠︱山乡物语(三):瓜果物语

阅读(77)评论(0)

这里所说“瓜果”,非是如今水果店里的那类瓜果,而是家作物,只是我们孩提时代把它们“当成”了“瓜果”。我从记忆中把它们摄录下来,依成熟的大约时间先后,编排于后。

罗汉豆

罗汉豆,也叫胡豆、蚕豆,是从西域传来的品种。它的根茎上长有根瘤菌,能够自行吸收氮肥,收割了还能肥地,所以生产队种植很多。同时它又是最不占土地的,冬天时在田塍边用削尖的木棍钻一

文学

透过黄灯的眼睛,在《去家访》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普通孩子的成长

阅读(72)评论(0)

一边,倦怠、佛系、躺平……互联网上,越来越多表达“无力感”的词汇正在成为这一代年轻人的标签。

另一边,经历5年的走访后,黄灯在《去家访:我的二本学生2》(以下简称《去家访》)中写道:“陪伴学生回到他们成长的地方,一种被遮蔽的力量,总能在年轻人身上神奇复苏。”

透过黄灯的眼睛,在《去家访》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普通孩子的成长。神奇之处在于,当我们跟随作

文学

陈瑜:做青少年心理咨询,80%以上的力气得用在家长身上

阅读(75)评论(0)

陈瑜,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018年创办家庭教育品牌“少年大不同”,2021年出版《少年发声》,此书结集自她在其家庭教育平台上所开辟的“少年发声”栏目,她在前言中自陈,初衷是因为收集到大量来自家长关于“怎么办”的征询,“那些问题都是围绕孩子们的各种不是、不堪、不可理喻,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家长们的无措、哀怨、焦虑、绝望

文学

古代文物的工与巧——以汉魏南北朝时期灯具为中心

阅读(47)评论(0)

本文以两汉至南北朝时期的灯具为例,讨论了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中的“工”“巧”观念。作者通过梳理文献中的“工”“巧”概念,揭示了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三个传统,即工匠传统、知识传统与观念传统。在此基础上,笔者从功能与使用、意象与感官、工巧与雅俗三个方面,梳理了“工”“巧”观念在中国古代灯具设计上的具体体现。

一 何谓“工”“巧”

“巧”是

文学

《疼痛之子》是蒯乐昊的最新短篇小说集,六个小故事讲述了女性不同生命阶段的疼痛、挣扎和成长

阅读(158)评论(0)

《疼痛之子》是蒯乐昊的最新短篇小说集,六个小故事讲述了女性不同生命阶段的疼痛、挣扎和成长。作者说,她曾希望自己是那种“无性别”的写作者,但是在这本书中,“我必须承认我是女性……我有天然的好奇去打量每一位女性个体,我也有强烈的意愿去书写她们的集体命运”。

今天分享的是本书同名小说《疼痛之子》,两个垂垂暮老的女人,在晚年时真正有了交集,她

文学

“在匆促、忙碌的缝隙里欣赏美,是一种可贵天赋。”

阅读(69)评论(0)

生活中的一切好像都在加速,快递最好隔天就能送到、追剧时手指恨不得镶在三倍速上……我们被裹挟在高速运转的效率机器中,逐渐忘记如何慢下来、如何感受时间。

如何在短暂的人生、局促的人世中找到片刻自在的感觉?作家潘向黎从古诗中感受生活的禅意,在日常生活中打开全部的感知力,在她的笔下,一切都是松弛而美好的,在她看来:“在匆促、忙碌的缝隙里欣赏美

文学

房会塌,树会倒。岛屿还是那座岛屿,故乡却已变了模样

阅读(67)评论(0)

《岛屿的厝》是龚万莹的首部小说集,讲述了南方岛屿上互相交织的九个故事,老厝、戏台、集市、街巷,作者试图描摹的正是存在于童年往事中无法挽留的故乡。

今天分享的是本书首篇小说《大厝雨暝》,作者从暴雨天讲起,讲到年久失修的老厝最终在一场暴雨后倒塌。房塌树倒,阿嬷离世,岛屿还是那座岛屿,故乡却已变了模样。

龚万莹,生于厦门鼓浪屿,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文学

报告文学《人间清白——首届中央监察委“龙华四烈士”》首发

阅读(74)评论(0)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纪检监察制度孕育地。1926年8月,中共第四届中央扩大会议在上海召开,发布《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关于纪检监察方面的制度性文件,也是第一个惩治贪污腐化分子的文件,开启从严治党的历史。1927年,中央监察委员会成立,在血雨腥风和生死考验中,首届中共中央

文学

不要把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和体验,拱手让人

阅读(58)评论(0)

这真的是一本奇怪的书:一半是字,一半是画;字既不是杂文也不是散文,画也非插画。书如其人,作者汤南南也是一个很难定义的人:是跨界艺术家,是作家,也是大学教师,还是小红书博主。

这本奇奇怪怪的书是如何诞生的?这位难定义的作者究竟是怎样的?记者走进汤南南在杭州的家,一整面墙的窗户前,扑面而来的是一座青山。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汤南南每天最惬意的工作时间——

文学

有节点性的大事件,有可读性的细节,提供了解上海改革开放历程的一个新视角

阅读(66)评论(0)

《底色:上海都市崛起亲历》作者以亲历者的身份,回忆上海三十余年来的巨变,并详尽描述了上海新天地、大学路的创建过程。有节点性的大事件,有可读性的细节,提供了了解上海改革开放历程的一个新视角。

当我们的祖国强大起来时,当我们的物质条件丰富起来时,过去那段物资短缺、眼界受限日子的记忆似乎在慢慢模糊,甚至被很多人慢慢淡忘,一些人甚至以为今天的富

文学

读书赋能收藏,全国首创“收藏读书节”在沪揭幕

阅读(65)评论(0)

伴随着一场极具江南韵味的《包浆》读书分享会,2024年上海市民文化节“收藏读书节”10日在上海书城福州店揭幕。即日起至7月底,沪上阅读与收藏爱好者将踏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之旅,共同感受收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次“收藏读书节”由上海图书馆指导,上海市收藏协会、上海市民文化协会、浦东新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共同主办,在全国范围内首创将“收藏”与

文学

本书对拓展国际茶史研究空间功不可没

阅读(43)评论(0)

近年来,随着全球史逐渐成为新的学术热点,越来越多特殊商品的生产和贸易陆续得到学者的格外青睐,有关茶史的研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更是受到国内学人极大关注。饶是如此,刘仁威的《茶业战争:中国与印度的一段资本主义史》(以下简称《茶业战争》)仍是国际茶史乃至全球史研究领域一大不可忽视的存在。其中原因在于,作者不仅在中印两个大国茶业生产和贸易比较

文学

“素人写作”系列①张小满:我的母亲做保洁

阅读(56)评论(0)

作为一座城市的两个外来者,女儿小满看到城市巨轮运转下保洁员无助的眼泪,母亲春香痛惜灯火辉煌写字楼里年轻人焦虑的脱发。母女俩多了一层职场人对职场人的相知相惜,她们彼此理解、彼此看到。这一份看到,让人感到温暖,让人得到成长。

本刊推出“素人写作”系列报道,《我的母亲做保洁》为首篇。“素人写作”,记录附近,记录平平无奇又支撑一切的“我们”。

文学

为什么说报告文学“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写”?

阅读(63)评论(0)

“非虚构”能否取代报告文学?报告文学的根本是什么?6月8日,一场主题为“仰望星空,敬畏生活”的名家与上海大学文学博士团对话活动在朵云书院·旗舰店举办,理论专著《唱响新时代之歌》同时首发。

由文学理论家张陵撰著的《唱响新时代之歌——何建明新时代报告文学创作突破与创新》从理论层面记述当代报告文学领军人物何建明近20年的创作特点和创作实践

文学

河山是人物,也是家国,更是时代,作为一本“现时的小说”

阅读(42)评论(0)

贾平凹是我们时代的观察者和记录者,他素来以神神叨叨的方式俯瞰芸芸众生。《废都》讨论的是市场经济崛起之初,西京城里被市场经济裹挟下的知识分子的灵魂安置问题;《暂坐》是以一群都市奇女子为观察群像,来透视都市人物的沉浮;《河山传》则以农民工洗河和煤老板罗山为两个代表人物,来结构和观察四十年中国人的命运沉浮。河山是人物,也是家国,更是时代,作为

文学

维米尔的光弥漫在整个空间,而画家本身如上帝一样隐匿不可见

阅读(68)评论(0)

1992年,达尼埃尔·阿拉斯出版《细节》,次年出版《维米尔的“野心”》,这两部作品将他送进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的大门。如果说前者在理论上提出了“近观细截”的绘画史研究方法,那么后者就是对这一理论的示范性应用,他说:“维米尔画中的设计、意图和选择,成就了这些‘极富天才’的作品,为了识别出它们,我们必须近距离地看这些作品,在画中跟随画家的一举一动,去

文学

以建筑为载体,以全新的空间叙事,展现属于老上海的战争与和平、痛苦与荣耀、光荣与梦想

阅读(49)评论(0)

以建筑为载体,以全新的空间叙事,展现属于老上海的战争与和平、痛苦与荣耀、光荣与梦想。

建筑师拉斯洛·爱德华·邬达克在上海留下了超过百幢的单体建筑,其中诺曼底公寓的构造以及作为“船”的隐喻,都暗示着一个民族正在颠沛动荡中艰难地航行。1953年以后,诺曼底公寓更名为武康大楼。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诺曼底公寓里的周鼎与曹南乔,义无反顾投入

文学

艺术创造没有统一的世界标准,而是要深深扎根在文化的沃土之中

阅读(52)评论(0)

最近几年,艺术领域的新书好书不断涌现。但在众多优秀艺术史著作中,《艺术史》绝对是不可绕过的经典,可以说,通过这一本书就足以打开艺术的大门。

本书有1200多页,200多万字,共计1400多幅高清图片,来自全球近300座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研究机构。它将视觉艺术上的重点案例嵌入历史、社会和地理背景之中,是一部引人入胜的通识类艺术史读物。

正如北京

文学

如今的人类社会正以快速而坚实的步伐迈进数字社会

阅读(64)评论(0)

进入21世纪以来,数字技术的应用更为广泛,特别是以手机为代表的数字移动终端的普及,更是将人们的社交、生活,甚至是工作统统装入数字移动网络之中,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带来了生活的便捷。“出门忘带手机将寸步难行”,这已经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全力避免的错误。如今的人类社会正以快速而坚实的步伐迈进数字社会。

数字社会的到来是如此的迅猛,我们身

文学

关注未来经济发展,必须正视Z世代

阅读(64)评论(0)

与中国人熟悉的90后、00后等代际划分标准不同,西方世界流行另一套标准。二战结束后,西方国家生育率猛增,出现了婴儿潮世代,终结于1964年前后。之后,出生于1965年—1980年的这代人被称为X世代,出生于1981年—1996年的则被称为Y世代,又叫千禧世代,他们一般是婴儿潮世代的孩子。而出生于1997年—2012年之间的人,被称为Z世代。《Z经济:正在重塑商业世界的新力量

文学

耕种: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阅读(65)评论(0)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中的芒种时节。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此时,气温升高,雨量充沛,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的种植,因此农事耕种以“芒种”这一节气为界。芒种的民俗活动,包括送花神、煮青梅等,既有对自然界的敬畏,更有对

文学

即便遭遇了挫败和耻辱,开书店仍是我心中的理想职业

阅读(65)评论(0)

可能很多人都曾设想过这样一个场景:在将来的某一天,开一家小小的书屋,店长本人只需偶尔去淘些好书,大部分时间则可以窝在角落安静看书。这种将读书作为职业,不必沦为社畜的生活想必十分惬意。

作家顾真也有这样的梦想,不仅如此,他还切切实实付出了行动——他在家附近的周末集市摆起了书摊。虽然这次尝试并不成功,但他依然将开书店作为理想职业:“如果没有

文学

“术语”“历史”“史料”三位一体,多维度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文体

阅读(62)评论(0)

十年磨一剑,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谭帆及其团队编纂出版的六卷本“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研究书系”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近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新书座谈会上,来自国内外高校的4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相关学术问题展开研讨。

据悉,谭帆团队以十余年之功完成的这一系列成果包括《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文法术语考释》(“术语篇”)、《中国古代小说文体史》(“历

文学

卡夫卡逝世一百周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出新书《当卡夫卡迎面走来……:一本回忆录》

阅读(126)评论(0)

为纪念弗朗茨·卡夫卡逝世一百周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出新书《当卡夫卡迎面走来……:一本回忆录》([德]汉斯-格尔德·科赫(Hans-Gerd Koch)主编,强朝晖译,2024年5月),辑录了弗朗茨·卡夫卡的朋友、亲戚和熟人对他的回忆。这些文字时而令人惊讶,时而相互矛盾,但共同构成了一副多姿多彩的画面。本文作为全书的最后一篇,是卡夫卡的密友兼文学作品经纪人马克斯

文学

把一本书打造成一个“移动的展馆”,让读者领略大师的风采

阅读(103)评论(0)

杨福家院士(1936-2022年)是享誉世界的中国核物理学家和教育家。日前,首部完整反映其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忠实记录其人生最后影像的大型传记作品《格物树人福家报国:杨福家画传》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图文并茂,不仅全面、立体地呈现了杨福家院士个人追求卓越、立德树人、毕生奋斗的感人事迹,也生动表现了与他紧密相连的多个知识分子群体(如两弹元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