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历史”“史料”三位一体,多维度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文体

“术语”“历史”“史料”三位一体,多维度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文体

十年磨一剑,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谭帆及其团队编纂出版的六卷本“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研究书系”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近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新书座谈会上,来自国内外高校的4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相关学术问题展开研讨。

据悉,谭帆团队以十余年之功完成的这一系列成果包括《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文法术语考释》(“术语篇”)、《中国古代小说文体史》(“历史篇”三卷本)和《中国古代小说文体史料系年辑录》(“资料篇”二卷本),合计两百余万字。作为上海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小说文体术语考释”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小说文体发展史”的结项成果,书系中的《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文法术语考释》(初版)和《中国古代小说文体史》分别入选2012年度和2022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六卷本“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研究书系”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以如此篇幅系统研究和梳理中国古代小说文体,在海内外属首次,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意义。以“术语篇”为例,正如作者团队所言,“梳理中国小说之‘谱系’或为有益之津梁,而术语正是中国小说‘谱系’之外在呈现。所谓‘术语’是指历代指称小说这一文体或文类的名词称谓,这些名词称谓历史悠久,涵盖面广,对其作出综合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考知中国小说之特性,进而揭示中国小说之独特‘谱系’,乃小说史研究的一种特殊理路。”

研讨会现场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黄霖表示,书系体量宏大、视角全面、论述细密、辨说周详、史料丰赡,“既立足本土,又立足当代;既能持历史主义的态度客观地梳理以往的小说文体观,又能站在当今时代的高度来观照历史的演变;既没有以西释中,也没有以古制今。以古今通变的观念为主导,处理古与今、中与西的关系,值得学界借鉴。”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左东岭认为,谭帆统率的小说文体研究代表了一种回归,即回归中国传统、立场和学术话语。“这部丛书从研究方式上而言,将文献研究、理论范畴研究和文体研究三位一体结合,是非常符合中国学术传统的做法;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它是一种还原式研究,能够代表古代小说史研究在当今的学术高度。”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杜桂萍提出,这套书系拓展、深化了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研究,从概念、术语入手,解决中国古代小说的若干核心问题,进而重构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的发展历程,这是一种全新的小说史书写,为中国古代小说和其他文体研究如戏曲研究做出了表率。

复旦大学古籍所教授陈广宏谈到,谭帆团队经过长时间的思考、积淀,立足本土,立足当代,根据演变实际,兼顾古与今、中与西,精心构撰,相互配合,是学界期盼已久的具有挑战性的成果。书系对拓新小说史学,构建小说批评史学,推进学科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对古代小说研究学科体系的更新与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刘石认为,古代小说文体研究书系提供了文献整理与理论探讨深度结合的范式,“文学研究需要回归本体,其中文体研究一定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引弛提出,小说概念复杂,观念的辨析十分重要。“书系内容梳理清晰,特别强调了小说不同文体可能在同一时期共存的问题,这是相当精准的判断。”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苗怀明认为,谭帆团队在古代小说文体研究方面有三点值得关注:首先,具有针对性,针对百年来的古代小说研究,进行反思和检讨;第二,具有前沿性,其研究代表了近二十年小说研究的趋势,一方面是向内转向,重视小说本体研究,另一方面是重视小说本土研究,即建立在小说本位上的研究;第三,具有总结性,书系对过去二十年小说文体研究进行了总结。

“一个学者的学术成就,往往与其所处的学术环境有着密切关联。一个重要成果的产生,往往需要几代学人的积淀和传承。”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吴承学谈到,华东师大的古代小说研究传统源远流长,从徐震堮的《世说新语》研究,到郭豫适的《红楼梦》研究,再到陈大康的小说史研究、谭帆的小说文体研究,“如今谭帆教授的弟子又成长起来,比如刘晓军教授、王庆华教授等都已在古代小说研究领域站稳脚跟,取得丰硕成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华人站华人新闻,华人中文网 » “术语”“历史”“史料”三位一体,多维度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文体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