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专家与梅花奖得主论“太和正音”,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推出首期戏曲沙龙
逢年过节故宫里演什么戏?走进故宫“修”昆曲,如何将古籍中的瑰宝搬上当代舞台?4月22日,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主办首期戏曲沙龙,以“太和正音:六百年故宫与昆曲的对话”为主题,吸引众多戏迷。这是传统戏曲的溯源之旅,也是古典艺术当代生命力的创新实验。
2024年金秋,一场意义非凡的合作在故宫博物院和上海昆剧团之间展开,两家单位共同出品的《太和正音——故宫
逢年过节故宫里演什么戏?走进故宫“修”昆曲,如何将古籍中的瑰宝搬上当代舞台?4月22日,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主办首期戏曲沙龙,以“太和正音:六百年故宫与昆曲的对话”为主题,吸引众多戏迷。这是传统戏曲的溯源之旅,也是古典艺术当代生命力的创新实验。
2024年金秋,一场意义非凡的合作在故宫博物院和上海昆剧团之间展开,两家单位共同出品的《太和正音——故宫
书中运用当代制度经济学等多种跨学科方法论,总结了熙丰变法的成败得失,揭示其独特性与超前性。
《熙丰残照:北宋中期的改革》是一部全面研究北宋熙丰变法的史学专著。作者以宏阔的视野,将熙丰变法置于两千多年的中国皇朝历史,乃至世界史中进行考察。书中系统且全面地梳理了熙丰变法的各项重要改革,并运用当代制度经济学等多种跨学科方法论对改革的成本
从果洛乘火车到西宁、从西宁驱车抵达兰州,从兰州搭乘飞机来到上海……来自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拉智觉热艺术团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跋涉后,第一时间出现在上海沪剧院的彩排现场。记者见到26岁年轻的艺术团团长才索,穿着鲜艳民族服饰的小伙子腼腆地说:“虽然路远但不累,大家都很快进入(演出)状态。”
4月21日-22日,上海沪剧院汾阳路150号老洋房与九棵树未
莎士比亚作品与英国历史研究是英美学界长期关注的学术热点,由此也构成了在不断创新基础上的莎学研究、戏剧研究中的重要方向。人们愈来愈清晰地认识到,只有让莎士比亚真正回到当时的历史中去,才可以理解莎士比亚为何成为“国家偶像”和“民族诗人”。而杰里米·布莱克的《莎士比亚时代的英格兰》正是以其深邃的历史视角和莎剧背后复杂的隐喻叙事,还原
4月19日晚,德国男中音歌唱家马蒂亚斯·格内与指挥大师迪图瓦执棒的上海交响乐团演绎了马勒的《吕克特之歌》。格内是上海交响乐团2024-2025乐季驻团艺术家,曾获留声机奖、BBC音乐杂志声乐奖、法国金音叉年度唱片大奖等。上个乐季,他曾与余隆执棒的上海交响乐团合作马勒《少年魔角》,大获好评。本乐季,他又与余隆与迪图瓦两位指挥家分别演绎了马勒的《
书籍、艺术品、手机、汽车、服装、音乐,乃至自然,万千世界中,人们似乎有很多热爱的事物,有时是“一见钟情式”的激情,有时是长久的迷恋,但是人真的会爱上某件事物吗?我们对事物的这种爱,与我们对人的爱,有什么异同?当我们谈起所爱的事物时,实际在意指什么?
《心爱之物:热爱如何联结并塑造我们》由营销学高引作者、爱情心理学专家撰写。在轻松有趣的讲述中,作者
4月20日下午,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承办的第二十届群星奖上海地区选拔活动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星舞台闭幕。参赛作品包括2022年、2023年、2024年上海市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活动中获“优秀群文新作”的作品以及2022年5月以来,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其他原创作品比赛中获一等奖,并符合本次选拔活动相关
沪上老作家吴春荣在89岁高龄时又出版新作《银发萤光》(中国文史出版社2025年出版)。这部36万字的作品,是作家在80岁后出版的第六本书,也是他在老病相侵的状态下完成的又一力作。
全书凡六卷。卷一中有几十篇含有文人遗事或典故的短文,作者称其为“红尘小语”。其余几卷,或对科学家嵇汝运、著名教授徐中玉、作家竹林等的回忆;或记述与曾经的学生的交往;或
4月18日晚,美籍亚美尼亚裔钢琴家谢尔盖・巴巴扬将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带来一场由30余首艺术歌曲组成的音乐会。以此为序幕,以“锦绣山河・乐动人间”为主题的东艺2025春夏演出季中,演奏家与室内乐系列将集合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不同领域的顶尖演奏家,鲁道夫·布赫宾德、戈蒂耶·卡普松、亚历山大·马洛费耶夫、克里斯·波提、约书亚·贝尔、克里斯
2024年1月24日,史学大家戴逸先生离开了我们。翻读林健著《岁华谈笺录:“铁一号”红楼与戴逸先生》感想良多,遂落笔为念。
作者林健与我,以及戴逸先生的长子戴寅,我们都是上世纪60年代北京府学胡同小学的同学,林健和戴寅又同住“铁一号”(铁狮子胡同1号,现为张自忠路3号,段祺瑞执政府旧址),俩人自幼便是好朋友,戴逸先生与林健父亲又同为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和
“弘扬戏曲文化对提高社区凝聚力和增强文化认同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苏州河畔的晨光里,一阵清亮的戏曲唱腔从宜川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排练室传出。4月19日至20日,上海越韵宜川青年越剧团将登上北京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的舞台,参加2025年第二期体验项目“上海体验区-普陀时刻”的演出,跨越千里演绎江南戏曲的婉转与多元。
这支成立于2016
食物是人类前行的动力,更是历史真切的见证。
古人吃什么、怎么吃、用什么吃,古代遗址中的美食与烹饪器具、文献记载中的饮食礼仪、壁画中的饮食场景、民间流传的饮食习俗……在“民以食为天”的华夏大地,从先秦到明清,中国的每段历史进程都曾被食物撬动,我们熟悉的食物都曾有波澜壮阔的过往。
肉类熟食让成汤军队“无敌于天下”,周代列鼎制度标志着饮
当两位骑着电动车的外卖小哥出现在上音歌剧院的舞台上,拉近了普契尼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与我们今天生活的距离。100多年前那场巴黎的大雪,仿佛下到了今天的上海。
台上,四位年轻的艺术家鲁道夫、马切洛、科林和肖奈尔一边吃着外卖,一边谈论艺术,一边想尽办法拖延房租。诗人鲁道夫穷困潦倒,只能烧自己的诗稿取暖,却自称“思想的亿万富翁”。
上音版歌
《攀龙附凤》是一部研究北宋显赫将门潞州上党李氏兴衰的作品。通过皇室与功臣的联姻是历代王朝维护统治的重要手段,宋朝皇室以武将起家,因此宋代将门众多,能攀龙附凤成为外戚将门的却是少数。潞州上党李氏入宋后,李处耘、李继隆、李继和、李昭亮祖孙三代四人相继建功立业,仕至高位,李处耘之女又贵为宋太宗皇后,使得这一家族兴盛一时,成为北宋时期兼具军功
“《不眠之夜》上海版驻演进入第9年,我们面对全新的观众与全新的变革。”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总裁马晨骋总结上海版诞生9年后的首次改版。
“过去,观众习惯‘无脑冲’,现在时间、金钱变得更宝贵。”《成仙》催生开心麻花首个四面舞台,制作人顾慧珺坦言,“种草”很重要,因为观众购票更谨慎了。
2016年《不眠之夜》落户上海,沉浸式戏剧迅速成为票房灵药,沉浸
通过哲学,我们能够获得某种“反思性的幸福经验”,从而将理论洞见和生活实践结合为某种稳定的自我价值感。
《生命感受——何以成人?》是德国著名现象学家和诠释学家费迪南·费尔曼的最后一部作品。在书中,作者从世界的不同层面出发,探讨了“人之存在”这一永恒难题。
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无数解决问题的方案,把普罗米修斯从枷锁中解放出来,但关于人之
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等文博类纪录片的热播,公众对青铜器的兴趣日益浓厚,青铜器修复技艺也得到关注。
有关青铜器研究的理论著作不少,但实操类的鲜见。《海派青铜器修复技艺》一书近日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用图文结合的形式,通过50多个实际案例,向读者揭秘去锈、整形、拼接、补缺、做色做旧等核心修复技艺,满
如今很多食物,真的没有我们小时候的味道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客观原因有土壤不同、品种不同以及生长期不同。
《谷物的故事》以谷物为主线,讲述谷物横跨一万年、涉及五大洲的历史演变,展现谷物与人类文明的紧密联系。书中通过谷物从起源到被驯化再到成为世界主粮的过程,探讨了其对人类生存和文明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化学农业带来的挑战及对可持续农
“上海观众以包容态度看待新编剧目,《织造府》演出现场的热烈感觉扑面而来。”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李晓旭携新剧《织造府》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她分饰曹雪芹、贾宝玉两角,带领一群年轻演员展示不一样的《红楼梦》故事。
作为毕派小生,李晓旭对上海充满感情,“我是毕春芳老师的学生,上海在我的艺术生命中占有重要地位
西南剧展不仅是桂林乃至广西的文化资源,也是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盛典,本书系统性地还原了西南剧展的全貌。
1944年桂林举办的西南剧展,诞生于抗战黎明前最黑暗的节点,上演于炮声开场、硝烟为幕的舞台,却汇聚了现代戏剧史上的诸多重要人物,合力创造了现代戏剧史上的文化奇迹,从多个方面推动了中国戏剧的发展,值得被深刻铭记与致敬。在西南剧展80周年之际,《
过去几晚的周信芳戏剧空间,每天都有热热闹闹的“同学会”,五湖四海、活跃在当今舞台一线的京剧青年翘楚在这里切磋展示。4月10日-13日,中国戏曲学院第七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毕业公演上海站火热上演,来自全国10个院团院校的15名第七届“青研班”研究生,接连献上《打严嵩》《挑华车》《锁麟囊》《谢瑶环》《扈家庄》《荀灌娘》《杨门女将·探
宋金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被尊为“北方文雄”的元好问,在大多数现代人的心目中是模糊的,只略知其“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名句。实际上,元好问的一生正应了那句“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他年少成名,春风得意;中年山河破碎,历经丧乱;老时长歌当哭,书写国难。一生的修行似乎都是在为书写金史作准备,以诗存史,留下一个朝代真实的背影。
4月11日,2025上海·静安戏剧节媒体通气会宣布,本届戏剧节将于4月25日至6月2日举办,以“名剧展演、全城有戏、壹戏剧大赏”三大板块为核心,联动全域资源。84场演出聚焦“上海限定”“上海首演”,国际剧目的中国首演率近90%,所有剧目的上海首演率超过85%。戏剧节深化文旅商体展融合,以“戏剧+百业”共同打造新消费闭环。
戏剧节聚焦“国际静安·全城有戏
在现代哲学领域,阿兰是一位辨识度极高的思想家。他是法国哲学家、教育家、散文家、评论家,被誉为“现代的苏格拉底”,其哲学思想以鲜明的理性主义和人文关怀而著称,代表作有《论幸福》《论教育》《论哲学家》《论政治》等。
这本《论哲学家》分为“智性”“行动”和“人”三个部分,议题跨越了从认识论到伦理学、从形而上学到政治的广阔领域,收录阿兰从
4月9日晚,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在上音歌剧院落下帷幕。闭幕大戏为威尔第歌剧《茶花女》,由上音歌剧院联合世界十大歌剧节之一的芬兰萨翁林纳歌剧节共同打造,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担任艺术总监并领衔主演,众多中外艺术家同台献艺。
为期18天的音乐节,以“春天的回响”为主题举办了56台主体演出、13项专项主题活动,以及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展演节目、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