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文学

一本影响了两代人的词典,蕴藏着对知识和学问的爱好和追求

阅读(30)评论(0)

一家人中,如果有几个是搞学术研究的,总会有一些书在他们之间传承。这些书超越了它们本身的价值,承载了亲情,更可能承载了几代人对知识的追求。

在我们家,就有这样一本特殊的书,确切来说,是一本词典,就是很多人都熟悉和使用过的《新英汉词典》。

这一本词典里,蕴藏着我们家两代人对知识和学问的共同爱好和朴素追求。

总有些书会传承下去

这本《新英汉词

文学

当思想的涟漪从未名湖传到了滴水湖,这何其美好

阅读(43)评论(0)

由王博、吴晓华主编的《讲给年轻人的北大人文课》(第一辑)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这是“北大滴水湖大讲堂系列”第一部分的文字实录,原汁原味地重现了北京大学人文社科类教师的特定研究心得和授课风采。日后,陆续还会有更多的讲座及其实录集奉献给读者朋友,相信会引来更多人的关注与兴趣。

从2024年开始,北京大学精心组织校内人文社科类的教师,到滴水湖

文学

学者辛更儒:讲述宋时风云的《三朝北盟会编》,我不知有多少次翻阅它

阅读(55)评论(0)

宋人徐梦莘所著的《三朝北盟会编》一书,放在我的案头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这本书自1987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许涵度刻本出版,我便购置了来。从那以后,不知有多少次翻阅它、使用它。2007年,我在中华书局出版《杨万里集笺校》,及以后出版的各种文史研究著述中,参考书中有两种最受我的关注,一种是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另一种便是《三朝北盟会编》

文学

以笔为钥,开启故纸堆中的历史宝库

阅读(28)评论(0)

在汗牛充栋的历史类书籍中,吴心海先生的《故纸堆里觅真相》宛如一股清泉,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底蕴,为读者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历史探索之旅。

《故纸堆里觅真相》致力于挖掘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历史细节。作者吴心海仿若一位执着的寻宝人,深入浩如烟海的史料之中,从原始信件、日记到鲜有人关注的文献记载,全方位搜罗素材。在对历史人物的刻画上,他摒弃了

文学

人工智能可能带来“人工愚蠢”,它会让我们“变傻”吗

阅读(24)评论(0)

当AI巅峰时,人类智慧将聚焦价值本源与伦理锚点,以非结构化认知、元伦理构建及人机共生拓展思维边疆,在技术理性中重塑人文灵性,守护不可编码的意识特质与存在意义。

重新寻找自己的生态位

还有一个问题现在争论得很激烈,因为各方利益,所以没有一个标准答案。现在训练人工智能的模型很多,训练模型需要用人类世界创造出来的东西,特别是媒体、艺术各方面精

文学

契约精神仅属西方?其实,中国的契约精神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阅读(22)评论(0)

契约关系是人类社会活动中常见的一种交往与联系方式,代表着立约双方就特定事宜达成约定并付诸实践,其背后所蕴含的契约精神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方式。良好的契约精神有利于维持社会的和谐与秩序,反之,不妥当的失信行为则可能加剧社会关系的紧张和冲突。

契约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其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西方的契约精神重视契约的法律效

文学

阅读的目的就在于“寻到更真实的自己”

阅读(18)评论(0)

向不断变化的生活敞开

当我11岁时,开始做文学梦,大洋彼岸已有人在新出版的《影响的焦虑:一种诗歌理论》(以下简称《影响的焦虑》)中炸响了“审美自主性”原则,并强调文学批评是一门艺术,它关注的是经典,而人只有调动自身的审美力量才能渗入经典,这个力量包括认知能力、原创性以及丰富的语汇等。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五六岁就立志成为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教授,终

文学

从城市历史脉络中了解,上海如何成为今天的上海

阅读(20)评论(0)

记者:第一次拿到《上海简史》时,其实挺让人意外的,以为会是皇皇巨著,没想到是很轻巧的三册书。要把上海的历史,尤其是上海的复杂性、多元化,用尽量精简的文字说清楚,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熊月之(《上海简史》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上海的历史曲折多变,上海的文化丰富深邃。曲折多变的历史,需要有多种方式的呈现;丰富深邃的文化,同样需

文学

走遍山河,才能知道为什么我们总对家国与自然有难以言说的情感

阅读(29)评论(0)

《诗与它的山河:中古山水美感的生长》(以下简称《诗与它的山河》)是一部极具开创性的古典文学研究著作。在这本700余页的专著中,作者萧驰先生将现地考察研究方法与案头文献相结合,采用跨学科的多元视角,对中国古典文学最为重要的山水书写进行挖掘,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古诗文中山水美学的逐渐生成,力图凸显中国山水画异彩纷呈的独特文化景观,相信对中国艺术史

文学

历史学者孙立天:翻开红票,解锁不一样的康熙时代

阅读(34)评论(0)

18世纪初,康熙皇帝发去欧洲一张朱红色的谕令,寻找他派去多年却杳无音讯的洋钦差。就是这样的红票,让我们重新发现了西方传教士与康熙皇帝之间的关系,也解锁了一段有些颠覆性的历史。

历史学者孙立天通过细密的文献考证,在《康熙的红票》这本书中对红票背后的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研究,围绕清朝初年皇室与传教士群体的互动,展现了一段不被人所熟知的中西交

文学

通过赛珍珠和她的《大地》来了解并认识美国和美国人

阅读(12)评论(0)

在今天江苏大学图书馆里,设有一个专柜,陈列展出的是《中国农家经济》平装本(上下册)以及精装本,另有《中国土地利用》《中国土地利用地图集》《中国土地利用统计资料》和《中国农场管理》。这些著述都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其著者或编者均为美国人卜凯,而他当时的身份是南京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教授、系主任。

在江苏大学图书馆六

文学

关于“苏北”和“苏北人”,还有诸多谜团等待解开

阅读(6)评论(0)

美国学者韩起澜的代表著作《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以下简称《苏北人在上海》),甫一再版就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近两年来,以上海话为主要使用语言的海派影视作品不断涌现,《繁花》里的“玲子”被人认为说话带有苏北口音,《爱情神话》里扮演城管的钱小昆和扮演小皮匠的宁理,都说着一口苏北话。有脱口秀演员也拿苏北人“砸挂”,称自己有“苏北血统”

文学

大国竞争风云下,探寻世界秩序重构与中国智慧密码

阅读(13)评论(0)

当今,大国间的竞争与博弈已成为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主旋律。这种竞争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军事、经济领域,更渗透到科技、文化、全球治理等多个层面,深刻影响着世界秩序的重构。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教授鞠建东所著的《大国竞争与世界秩序重构》一书,以经济学的理性科学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了国际经济前沿领域重大的现实问题,为我们理解当前国际局势提

文学

把精力集中在一座山上,一座属于自己的山

阅读(20)评论(0)

为什么登山?攀登高山的魅力和价值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去尝试可能危及生命的高海拔攀登?为什么要去挑战世界第一高峰、第二高峰、第三高峰……对一些人来说,这些问题很难找到答案,而对另一些人来说,这些问题根本无须回答。但纵然从不登山的人,也大都听过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的那句:“我们为什么要登山?因为山就在那里。”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攀登者究竟是

文学

人工智能轻轻拨动人类潜意识的琴弦

阅读(19)评论(0)

1957年,詹姆斯·维卡里进行了一项“爆米花实验”:当观众观看电影时,在银幕上放映急速闪过的“吃爆米花”和“喝可口可乐”信息。这些信息展示的时间极其短暂,以至于观众根本意识不到其存在,但这些信息足以被人类潜意识捕捉,并极大地促进了爆米花和可口可乐的销售。爆米花实验反映了人类潜意识所隐藏的力量,能够无声地驱使人们作出选择。虽然留下诸多争议

文学

奇点,是“拐点”也是“起点”

阅读(13)评论(0)

自2005年推出畅销书《奇点临近》,美国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关于人工智能未来的带有先哲意义的新锐思想便影响了全球无数人。其化用数学和物理学术语“奇点”,以此为喻,暗示不断融合、极速前进的技术将为人类带来具有根本性意义的变革。

20年间,AI已成为当下人类发展的重大突破口,库兹韦尔在《奇点临近》中提出的诸多设想逐渐成为现实,令人们不得不赞叹

文学

笔墨内外,体悟才是真本领

阅读(41)评论(0)

20世纪最后几年,张仃与吴冠中发生过一次争论,主要是关于绘画中的笔墨问题。前者坚持古人之道,后者则以为“笔墨等于零”。那是我第一次知道美术界关于传统绘画的不同见解,觉得与过去文学界关于语体文的讨论有些相似。后来我见到了张仃、吴冠中两位老先生,他们对此只是淡淡一笑,没有深谈。记得在张仃的家里,得到他的一本新书,是谈艺的文字,印象深的是他作品

文学

我们“修通”了记忆,记忆也“建构”了我们

阅读(25)评论(0)

“1970年某月的某一天,在璩家花园,我们看见李择佳又一次来到民有家。”

这是叶兆言《璩家花园》的第一句话。“我们”这一独特的叙述者打开了《璩家花园》尘封的历史。

“我们”是谁?按叶兆言自己的讲法,这一“我们”“不是上帝式的俯视,而是带着群体记忆的凝视,是一种糅合了作者、读者、集体经验和不同时间维度的混合视角”。这种意义上的“我们”是

文学

理解当代美国政治的一把钥匙

阅读(28)评论(0)

保守主义是美国两大主流政治意识形态之一,根据盖洛普公司2021年进行的民调,有36%的美国人自称是保守派。如果说欧洲保守主义的兴起是对法国大革命的反应,那么美国保守主义则缘起于对罗斯福新政的批判,正是新政的激进改革引发了保守派的强烈批评,摧毁了洛克自由主义在美国一统天下的地位,导致了美国思想和价值观的分野。从1934年“美国自由联盟”成立算

文学

乡村振兴,要从理解乡村开始

阅读(17)评论(0)

“小农经济、老人农业是一种落后经济形态,应该尽快退出历史舞台,让位于规模化、机械化的现代高效农业。”“农民的宅基地是沉睡的资本,应该尽快全面激活,进而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所在,应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农村富民产业,以此提高农民收入。”

在大众潜意识甚至是很多专业人士的认知中,这些毫无疑问都是很有市场的“三农

文学

透过《周官》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

阅读(35)评论(0)

《周官》出自大宰官档,代表有周一代的王国官书。汉晋以来,《周官》的地位与《诗》《书》《易》并列,它们一道集中反映了周王室的文化和制度。若比喻成一个人,《书》《易》是思考和决策的大脑,《诗》是说话的嘴,《周官》则是骨架躯干。作者认为,作为“六经”之一,《周官》在华夏文明中的地位是第一的。要了解夏商周三代文明,《周官》是唯一门径。《周官》包

文学

《来自苏格兰的帝师》是关于溥仪之师庄士敦的一部较为完整的传记

阅读(41)评论(0)

《来自苏格兰的帝师》是关于溥仪之师庄士敦的一部较为完整的传记,作者史奥娜·艾尔利以其跨越东西文化的比较优势和女性细腻敏感的独特目光,运用丰富的中国和英国等地的档案、书信、函电、笔记、回忆录、报刊、书籍、访谈和图片,在甄别、辨析、钩沉和思考中,勾画了苏格兰人庄士敦的非凡人生,也以生动的文字和真实的故事,解开了庄士敦为什么会成为清朝末

文学

《大唐国库》:揭秘大唐王朝的经济命脉

阅读(56)评论(0)

《大唐国库》是我国第一部研究古代国库制度之作,深入剖析了国库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存在问题。

2025年1月9日,2025北京图书订货会举办之际,《大唐国库》新书分享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举行。

《大唐国库》是我国第一部研究古代国库制度之作,从国家预算、会计审计、收支出纳、钱帛财物、府库调拨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唐代国库的机构、职能、

文学

胡中行:在林在勇的诗中,我读到了真诚、机锋和豁达

阅读(18)评论(0)

林在勇在《癸卯杂诗五百首》中融入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在步入老年之际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癸卯杂诗五百首》一书收录了五百首作者创作于癸卯年的旧体诗,按写作时间先后排序,分为六辑;另附有少量与其内容或格律相关的友人和诗、古诗名作。此外,本书还包含胡中行、李定广、孙立川所作的三篇序言和作者后记。“癸卯杂诗”的体裁以五绝、五律

文学

王雨新作《向死而生》描述了一位脑瘫病人经历的不寻常的人生道路。

阅读(54)评论(0)

一位重要作家,能够将目光转向社会中的残疾人群体,深入他们的生活,体验他们的酸甜苦辣,以他们为主角写作一部长篇小说,是很令人尊敬的。王雨就是这样的作家,其新作《向死而生》详细描述了一位脑瘫病人俞帅奇所经历的不寻常的人生道路,出手不凡而令人惊喜。

残疾人和健康人有所差异,由于身体器官或组织的缺陷、损伤,他们一般难以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去公平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