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可能带来“人工愚蠢”,它会让我们“变傻”吗

是否,站在人类终结时代的地平线上,唯有人工智能?

 

当AI巅峰时,人类智慧将聚焦价值本源与伦理锚点,以非结构化认知、元伦理构建及人机共生拓展思维边疆,在技术理性中重塑人文灵性,守护不可编码的意识特质与存在意义。

重新寻找自己的生态位

还有一个问题现在争论得很激烈,因为各方利益,所以没有一个标准答案。现在训练人工智能的模型很多,训练模型需要用人类世界创造出来的东西,特别是媒体、艺术各方面精神文明的创造作为养料。人类创作者认为你把我的创作拿去喂养人工智能长大,用来代替我们,我的版权必须得到特别保护和补偿。这是一种伦理上的冲突。对此您怎么看?

吴冠军:我们每个人理解问题都是出于我们所在时空环境的坐标。往前推几百年,“版权”这个概念都是没有的;再过个几十年、几百年,这些词可能也不存在了。视野的尺度可以放得更大更远些。我甚至会说,如果你的作品没有被人工智能纳入训练,或许就意味着你未能在文明史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可是这事关生存,是饭碗问题。

吴冠军:是的,所以这不只是个伦理学的问题,而是政治学的问题。单就“版权”而言,这个世界一直在变化,你怎么去理解变化?人们觉得没有变化或不该变化,往往因为生命太短暂,丈量的尺度太小。

我看到伦敦的创作者们就此提出激烈的反对。对此,训练人工智能模型的技术总监回应的是:“我很担心如果不让我们用英国的这个素材,我们只能用别人的素材,训练出来的东西是不适用于英国的。”

吴冠军:所以应该抓紧时间重新寻找自己的生态位。人工智能在很多地方确实可能做得比我们好,同时也把我们从中解放出来,让我们有可能从事更能展现智人之智的活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同时,它的挤压迫使人类第二次生长,重新定义智慧。

《再见智人:技术—政治与后人类境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华人站华人新闻,华人中文网 » 人工智能可能带来“人工愚蠢”,它会让我们“变傻”吗

相关推荐

    0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