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文学

目不暇接的“网红打卡”中,怎样穿越迷雾,抵达与一座城市的链接

阅读(113)评论(0)

在上海,当越来越多的地方变成观光地,当新的地点继续被发掘,有些狭小逼仄的日常世界开始逐渐被人们遗忘。城市的更新、重生,变成了必然。只是,一个城市对待这些记忆的态度,折射出其关于时间层积价值的态度。

这本《上海漂移:都市废墟中的漫游者与创生者》(以下简称《上海漂移》)带着一种独特的视野,它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陈蔚镇教授与其学生们的一

文学

74岁这一年,上海爷叔沈东生成了一位网文作家

阅读(165)评论(0)

74岁这一年,上海爷叔沈东生成了一位网文作家。

去年年底至今,沈东生用上海话创作的小说《上海人吃泡饭》已在番茄小说上连载了40万字。在网文作家群体中,他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新面孔:年逾七旬才开始写网文,不写最流行的玄幻、言情题材,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做不到“日更”维系读者。他不紧不慢地写着,将弄堂生活娓娓道来,却收获了天南海北的读者。

年轻

文学

六朝名士的显与隐,名士背后的空间政治与生存美学

阅读(90)评论(0)

“六朝玄风的兴起、鼎盛、衰弱、消歇与门阀士族的发展历程相一致,士风主体在精神领域、社会地位上的变化必然影响到士风的变化。”李磊所著的《流风回雪:六朝名士的庙堂与山林》,勘察了六朝名士的显与隐——在朝与在野士风的相互周旋,它指涉名士背后的空间政治与生存美学。这是一种既共生共融,又激烈交锋的话语生态。

从该书中,我们可以发现李磊的“史

文学

从打工妹到女总裁:是励志小故事,也是时代大故事

阅读(81)评论(0)

斯蒂芬·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说:“人生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想象力丰富的壮年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因为贫困而辍学,王莲早早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改变命运。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为了寻梦,她来到上海这个大都市闯荡打拼。

在《王莲:成事在人》一书中,王莲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一个从打工妹到女总裁的励志小故事,更是一个记

文学

最美书海报上演沪港“双城记”

阅读(71)评论(0)

海报也称招贴,是古老的大众商业传播形式之一,而书海报,就是用于图书商业宣传的招贴,作为书籍的一张精美“名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成为引领读者走进书籍世界的重要媒介。为展示近年来沪港文化交流的丰硕成果,“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7周年——沪港最美书海报大展”8月5日在香港集古斋(中环域多利皇后街9-10号中商艺术大厦二楼多功能展厅)揭幕。

文学

呼吸文学的空气,过上文学的生活,爱文学的青少年在城市漫游

阅读(82)评论(0)

“我们从简平老师那里懂得细节是永恒,从吴越老师的讲座中收获对非虚构文学的认知,从殷健灵老师身上感受到文学的温度。”自告奋勇担任结业仪式主持人的民立中学营员王弘懿说。

连续第二年,由静安区作家协会、静安区图书馆、静安区少年儿童图书馆联合主办的静·安青少年文学夏令营吸引25位来自民立中学、育才初级中学、上外静安外国语中学、彭浦初级

文学

“老去这件事,实在太寂寞了”

阅读(88)评论(0)

“我五十多岁时度过了快乐的更年期,现在六十多,感觉人生在褪色。老去这件事,实在太寂寞了。”作家伊藤比吕美在随笔集《身后无遗物》中如此写道。

本书是她60岁以后,淡然地记录了她经历的生离死别和人生大小事。人总是在某些时刻瞬间老去的,在父母去世的时刻,在天天嫌弃的伴侣也离开了的时刻。而平静地记录这些时刻,也是一种对衰老和死亡的练习。

本文

文学

上海书展奏响序曲,家门口的共享书房“与书香为邻”

阅读(99)评论(0)

8月2日,位于虎林路531号上海一建虎林路园区内的“益建书苑”揭牌,这是宝山区第五家共享书房,拉开“遇见童趣 ‘邮’你正好”2024年上海书展宝山区分会场活动暨8月宝山读书月序幕。周边居民纷纷走进这座社区圈里的品质书房,感受阅读的魅力。

近年来,为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更好满足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宝山区陆续在公园、科创园、商圈、人才公寓打造有

文学

7天“全勤”的足球教练,他在书展期待什么?

阅读(70)评论(0)

“上海书展,七天门票已到。”7月23日,2024上海书展开票首日,刘喆就在自己的小红书账号发出这条笔记,两张截图是齐刷刷的7天门票。

“争取在全国各地买书,喜欢那些买书的故事。”这是刘喆的账号介绍。这个以“买书看书”为名的账号经常更新与书、图书馆、书店有关的日常。记者联系到他,才知道原来账号主人是一名职业足球教练。

“队员们让我开账号,他们

文学

钱理群、陈平原等学人眼中的乐黛云:她的生命燃过火焰

阅读(47)评论(0)

据北京大学中文系乐黛云先生讣告,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中国新时期比较文学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乐黛云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7月27日3时4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乐黛云出生在20世纪30年代,1948年考入北京大学。九十岁时写下的自述中,乐黛云谈道:“五十年代初期,曾经有过那样辉煌的日子,到处是鲜花、阳光、青春、理想和自信!后来就是一连串痛苦

文学

每一次破碎,都是重塑自我的机会

阅读(59)评论(0)

《当燃》是周宏翔最新的长篇小说,整部小说像一个巨大的龙门阵,灵感来源于三位女性好友在他家中的聚会,在创作中他融入了方言、美食等大量的重庆元素。作者想象着身为女性的她们在当下生活中的另一种可能性,于是三个重庆女人的命运齿轮在《当燃》中重新转动了,她们的婚姻和事业一次次坍塌,又一次次重塑。

下文摘录了《当燃》的第一章,在重庆小面的香味儿

文学

没有检索力,你看到的只能是智能工具推送给你的世界

阅读(93)评论(0)

众所周知,我们处在被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包围的时代,算法推送、智能工具让信息获取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过载、信息不对称、信息茧房等特有的“信息差”现象。

在一定程度上,“检索力”的核心是“把握信息主动权的能力”:如果你在获取信息的时候没有质疑系统、多方验证、独立思考的认知,没有多维信息源的积累以及评价分析信息的能力,那么你看到的世界,就

文学

海派收藏浸润浓郁书香,全国首创“收藏读书节”落幕

阅读(67)评论(0)

闭幕式当天,10余位上海市收藏协会会员领取入藏证书,他们撰写的多部收藏书籍,被国家图书馆及陕西、四川、广东、湖南、黑龙江等12个省市和地区的图书馆纳入馆藏。

海派收藏与读书的渊源由来已久。早在清末就有竹枝词写道:“寻常阡陌藏珍宝,半壁江山在申城”。改革开放以来,海派收藏以其独特的魅力引领当代民间收藏发展。1986年6月,中国当代第一家省市级

文学

《中国龙的发明》一书借助文化学、民俗学的基本方法,溯源龙是如何成为帝王专属,又是如何过渡到全民共享的

阅读(73)评论(0)

祥龙还是恶龙,崇龙抑或屠龙,不是由龙的名字决定的,而是由人的情感和态度决定的

今年是龙年,龙在中国文化里具有极高的地位,是一种非常具有力量的神秘象征。

但也有人说,龙是潜入我们集体认知中的一个谜。虽然人人都知道它,但如果问到它来自何方、它是否真实存在、它到底长什么样、它为何成了我们民族的象征……或许,疑惑依旧存在。

《中国龙的发明》一

文学

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上海出版界亮相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

阅读(51)评论(0)

“悦读齐鲁书香中国”,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山东省人民政府、济南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32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7月26日至29日在济南举办。这是继第30届书博会、第31届书博会之后,书博会连续三届落户济南,分会场设在济宁市、威海市。

上海代表团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统一组团,携4973种、16450册新书好书,集中展示上海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实施《上

文学

一座城市中最珍贵的东西,就是那一小片绿洲

阅读(51)评论(0)

你听说过“公园二十分钟定律”吗?当我们从高楼大厦走进的公园的一瞬间,脱离繁杂、拥抱自然的感觉会让人倍感治愈和放松。我们其实无法离开自然世界独立生活,在无数人造物的堆积中,那小小的一片绿洲是那么珍贵和无可替代。

《亲生命性》一书的作者爱德华·威尔,记录下自己在苏里南等热带雨林的经历,试图唤起我们心中对自然的依恋,因为想要亲近生命的渴望

文学

“黄浦书香最上海·2024老城厢读书会”在豫园海上梨园举办

阅读(47)评论(0)

老城厢历史悠久,自明代以来,徐光启、董其昌及潘允端等江南名士,在这厢宝地为后人留下丰富的传统文化遗址和记忆。自清代中叶以来,老城厢区域更是诞生了以敬业、龙门、蕊珠、梅溪为代表的四大书院,开启了中国近代民办教育的开端,敬业、梅溪至今仍持续为社会培养输送优秀人才。一场传承上海老城厢文化的读书盛会“黄浦书香最上海·2024老城厢读书会”近日

文学

2024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将于8月14日至20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

阅读(104)评论(0)

展现阅读新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演绎文体旅商展精彩融合,深化全民阅读工作,营造“书香上海”浓厚氛围。

“在上海,书展可能是席卷最多老百姓的节日。”作家、学者毛尖曾如此写道。

今年夏天,这个属于大众、属于阅读的节日继续与市民读者相约“老时间、老地方”。新闻记者从今天(23日)上午举办的2024上海书展新闻通气会上获悉,2024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

文学

在《从细菌到巴赫再回来》中,他运用达尔文进化论的原理,为人们描绘了一幅心智进化的宏伟画卷

阅读(56)评论(0)

在灿烂的哲学星空中,丹尼尔·丹尼特已然成为当代心灵哲学界的璀璨领袖。他的著作,诸如《意识的解释》《意向立场》《自由的进化》《直觉泵和其他思考工具》等,仿佛一把把开启哲学新纪元的钥匙,不仅拓宽了哲学研究的疆域,更在学术界刻下了永恒的印记。《从细菌到巴赫再回来》更是他智慧的结晶,它犹如一部宏大的交响乐,奏响了人类心智起源的壮丽篇章,同时也

文学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阅读(65)评论(0)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大运河流淌千年,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

在徐则臣的记忆中,京杭大运河反映了城市的变迁,也体现了人文历史,他也讲述了关于大运河的文化记忆。本文摘自《流淌于时间之上:文化名家走读大运河》。

“自

文学

韩国电影:从默默无闻到屡获国际大奖,它的“翻身”秘笈是什么?

阅读(70)评论(0)

韩国电影的力量何在?在直面好莱坞的“存亡”时刻,是什么帮助其实现“绝地反击”?

随着《寄生虫》《燃烧》等作品屡获国际大奖,多姿多彩、活力四射的韩国电影迅速被全球影迷熟知与认可。21世纪以来,韩国电影迅速脱颖而出。

那么,韩国电影的力量何在?在直面好莱坞的“存亡”时刻,是什么帮助其实现“绝地反击”?作为一名域外研究者,范小青在《韩国电影100年

文学

从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看上海何以成为“孕育革命与光明的摇篮”

阅读(63)评论(0)

近代上海不仅是西学东渐的前沿窗口,也是孕育革命与光明的摇篮。一大批有志青年从上海出发,远赴海外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大道。就学生人数、社会影响等而言,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一个重要篇章。它的发生,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因素:

首先是留欧先驱的鼓动宣传与组织领导。

自清末出国留学成为潮流后,很多年轻学子便怀揣提升自我、救国救民的目的赴海外进修。

文学

在外国人眼中,中餐有多好吃,他们如何吃中餐

阅读(55)评论(0)

畅销美食作家、多项写作大奖获得者扶霞·邓洛普爱上中国美食,已经30年了。

她一直把介绍中国美食视作自己的“人生使命”,试图回答,中国菜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中餐、如何吃中餐?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如何真正地欣赏中国美食?

在她的新作《君幸食:一场贯穿古今的中餐盛宴》中,她如此总结:中餐是技法,也是哲学;是治愈身心的良药,也是文明与荒蛮的分界。本文

文学

此著的出版,必将为中国广大读者、学者直接了解熟悉钱纳利打开一扇大门

阅读(53)评论(0)

英国艺术家乔治·钱纳利是一位传奇画家,他出生于英国,在英格兰和爱尔兰经历了颇具前途的早期事业生涯之后,他漫长的余生都在东方度过,最终长眠于中国。

他是将英国学院派绘画引入中国的第一人,由于未曾受到英国19世纪艺术风尚改变的影响,钱纳利的艺术保持着18世纪90年代的精神。从他的故事中可以看到中西经济与美术的互动交流。

悄然兴起钱纳利研究热

文学

一部《小宅门》,写尽三十年我们与房子的牵绊,努力寻找一条回家的路

阅读(113)评论(0)

“一间小居室的曲折辗转,一个大家庭的悲欢愁喜。《小宅门》集中呈现了三代中国人和房子间的复杂抉择、羁绊互塑、扶持接力,以温暖明亮的基调,浓缩展现了三十年来中国百姓安居史”。

《小欢喜》《三十而已》总制片人徐晓鸥如此评价鲁引弓新著《小宅门》。

作为全网累计百亿热播电视剧《小别离》《小欢喜》《小舍得》的原著作者,鲁引弓一改之前17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