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艺术

“玫瑰,玫瑰”跨界艺文沙龙举办

阅读(113)评论(0)

“当一朵花象征着一种感情、一个地域或一种回忆的时候,它是把你的回忆美化了,有一点像诗歌的抽象,用颜色、香味、名字提取出记忆里的象征元素……我一直觉得一个作家最重要的工作是帮助读者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获得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作家、上海辰山植物园文化园长陈丹燕说。

围绕“令人向往的生态之城”建设目标,2024上海(国际)花展选取“花中皇后”

艺术

95后梅派青衣炼雯晴主演的《牡丹亭》在上海京剧院5楼联排

阅读(165)评论(0)

下午,95后梅派青衣炼雯晴主演的《牡丹亭》在上海京剧院5楼联排,82岁的梁谷音坐在长桌前,目不转睛盯着演员。

1点到3点,梁谷音始终没有离开座位,姿势几乎没有变。她的桌子上放着一张白纸。3点多排练结束,纸上写了十多条,字不多,每个都有硬币大小。梁谷音看了一眼纸,拉着炼雯晴抠细节,“跟着锣鼓走,眼睛不要看观众;走太快,是心里没有谱……”

炼雯晴是梅葆玖入

艺术

“光荣之城”2024上海红色文化季舞台作品展演首场演出亮相

阅读(116)评论(0)

“许多年过去了,这座城市从来没有忘记那些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牺牲的英烈,他们总是在我们的怀念中归来……他们的理想不灭,他们的信仰不变,他们是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5月20日、21日,荣获中宣部第16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剧目的杂技剧《战上海》,作为“光荣之城”2024上海红色文化季红色舞台作品展演活动首场演出在上海文化广场

艺术

全球最大规模古埃及文物出境展,还能带猫来看?

阅读(102)评论(0)

汇集492组788件古埃及文明不同时期的珍贵文物、超95%的文物首次来到亚洲、2020年全球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永恒之城”萨卡拉考古成果首次系统展示……今年7月19日,上海博物馆“对话世界”文物艺术大展系列第四展“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将拉开帷幕。这将是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亚洲最高等级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也是中国官方博物馆首次与埃及政

艺术

2024上海夏季音乐节来了,明星阵容汇聚,《武侠》等多部作品世界首演

阅读(71)评论(0)

5月20日,2024上海夏季音乐节(MISA)公布节目阵容。从7月1日到15日,音乐节将上演24场现场演出、20余场“线上MISA”、13场全城交响、5场“MISA talk”、3场“MISA Walk”及太极体验、少林功夫展示、世界咖啡之旅等丰富的演出和活动。

届时,上海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将再度相聚MISA。此外,5支音乐组合、5支学生艺术团体,近50位指挥和独奏艺术家,也将轮番

艺术

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发展迅猛,与艺术的结合成为必然趋势,为艺术体验、表达和创作开辟了新的空间

阅读(116)评论(0)

“美术是舞台占比最大的视觉因素,给予观众无限联想。”在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看来,“我们对正在到来的科技时代前瞻性的视野和态度,必将引领未来的舞台美术发展方向。”5月18日,“突破与攀升:中国舞台美术高等教育大会”在上海戏剧学院开幕。全国近30所艺术院校百余位专家、学者在沪探讨行业发展。中国数字演艺教育联盟同时成立。

自2015年第三

艺术

重回历史现场,《点石斋画报》140年”展面向公众开放

阅读(120)评论(0)

作为中国最早、影响力最大的新闻画报之一,发刊于1884年的《点石斋画报》刊载超过4600幅作品,成为全面反映19世纪末期中国社会的图像宝库。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之际,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联合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传奇’与‘新知’——点石斋画报140年”展面向公众开放。

此次展览从《点石斋画报》原稿及晚清出

艺术

“百年漆艺世家传承——当代艺术的致用工艺”在思南时区画廊展出

阅读(90)评论(0)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之际,来自台湾地区非遗漆艺世家的第三代传人王峻伟来到上海思南公馆。正在思南时区画廊展出的“百年漆艺世家传承——当代艺术的致用工艺”汇集了王清霜、王贤民、王贤志及王峻伟一家三代四位漆画艺术家的作品。观众还能在现场看到漆画创作的工具,了解其创作步骤工序。

有意思的是,现场除了一幅来自102岁高龄的漆艺大师王清霜的

艺术

卡普松挑战迪蒂耶《遥远的世界》:用“另一双耳朵”去聆听

阅读(92)评论(0)

5月17日晚,上海交响乐团2023-2024驻团艺术家、法国大提琴家戈蒂耶·卡普松在指挥家叶咏诗执棒下,献上迪蒂耶《遥远的世界》中国内地首秀。

刚接到余隆邀约时,卡普松是犹豫的,因为这部作品非常具有挑战性。“这是一部意义重大的作品,无论是对于乐团、大提琴家还是作曲家,都是如此。”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对迪蒂耶的大提琴协奏曲《遥远的世界》这样

艺术

“爱中华、兴国货——广告中的爱国主义”展览在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揭幕

阅读(151)评论(0)

广告不仅是商品的展示,更是提升民族文化感召力与向心力的载体,它们是历史的特殊画卷,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风貌,更是时代精神的缩影。近百年前的广告是什么样子?在那个没有精修照片和视频直播的年代,广告又是如何呈现的?参观“爱中华 兴国货——广告中的爱国主义”展览,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由上海韬奋纪念馆携手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举办的此次展览入选

艺术

这处文化地标,不到半年观众突破百万!再创纪录之后,如何更进一步?

阅读(91)评论(0)

下午14时许,一件白色T恤衫、高高瘦瘦的李兴排队进入上博东馆,旋即被工作人员拦下,惊喜地发现自己是上博东馆试运行以来第一百万名观众。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向他送上“星耀中国”特展的图录作为纪念。

在每天客流总数限定、需提前预约的情况下,到访观众短短3个多月突破百万,在全球博物馆中也不多见。其中,外地观众超60%,海外

艺术

“《天行健》的创作是一个极其漫长又非常迅速的过程。”

阅读(333)评论(0)

“《天行健》的创作是一个极其漫长又非常迅速的过程。”接受记者专访时,编剧白一骢感慨,说漫长,是因为拍摄一部群像戏的想法已经酝酿了10多年;说迅速,是因为这部剧的原创剧本只花了两个月,几乎是一天一集的节奏。

《天行健》正在腾讯视频、爱奇艺双平台首播,该剧刻画了晚清末年的一段传奇故事。白一骢身兼多职,既是编剧,也是联合出品人、总监制。他将这部

艺术

宋思衡的北外滩游船音乐会,一场流动的盛宴

阅读(144)评论(0)

夜幕降临,“申城之光”游船从北外滩国客中心启航,钢琴家宋思衡的琴声伴随江风传来,在北外滩3.4公里的滨水岸线上回荡。浦江两岸的建筑流光溢彩,江边大屏投影出“我爱上海”的字样。

5月15日晚,这场游船上的“双城之光”北外滩钢琴交响音乐会,用黄浦江两岸的美景、动人的现场音乐以及调动味蕾的美食,带观众沉浸式体验上海之美。

“真是一个美妙的夜晚!”

艺术

剧场与影院的“双向互哺”,让红色电波穿越时空抵达更多年轻人

阅读(82)评论(0)

成为职业舞者20多年,朱洁静即将实现一个此前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坐进观众席,看银幕上的自己跳舞。

舞蹈是遗憾的艺术,但这一次,朱洁静和上海歌舞团的演员们,终于可以把“最好的一遍”通过电影的方式留存。

在上海出品红色题材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上演600多场后,同名舞剧电影本月将于5月27日上海解放75周年当天推出“献礼场”放映。6月于上海国际

艺术

万物可入菜,可能是最懂中国菜的英国女学霸又写了一本让人垂涎三尺的书

阅读(101)评论(0)

“中国菜到底是什么?” “我们应该如何吃中国菜?如何欣赏中国菜?” 畅销美食作家扶霞·邓洛普将这些问题视作“人生使命”,在长达三十年的中国美食探险之旅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毕业于剑桥大学的扶霞是世人眼中的“学霸”。30年前,这位英国“学霸”来到四川大学交流学习,从此爱上四川美食,后来在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花了3个月学习专业厨艺。除了吃中

艺术

故宫版“猫和老鼠”?“爆款”歌舞剧《猫神在故宫》来沪圈粉

阅读(100)评论(0)

受“2024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之邀,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与故宫博物院共同出品的歌舞剧《猫神在故宫》在上海大宁剧院连演3场。活泼的“故宫猫”用戏剧艺术展现“活着的故宫”,带观众走进一段“关于友爱与陪伴、记忆与历史、生命与永恒”的童话。

歌舞剧《猫神在故宫》根据同名绘本故事改编,讲述在紫禁城里,一只名叫“宝贝儿”的小猫,因为对人类伙伴

艺术

来沪7年,西班牙钢琴家马里奥自称“上海人”,爱跑马拉松,会做油爆河虾

阅读(286)评论(0)

西班牙钢琴家马里奥·阿隆索·赫雷罗总把自己称作“上海人”。曾在荷兰、意大利、英国、美国居住和求学的他,2017年选择定居上海,去年拿到了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他不仅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会做水晶虾仁、油爆河虾、麻婆豆腐。

从2014年第一次受邀来上海演出,马里奥过去十年已在中国各大城市巡演超百场。5月17日,他将在北外滩友邦大剧院举办一

艺术

根据海飞同名小说改编的《向延安》将于5月27日上海解放75周年纪念日首演

阅读(81)评论(0)

“他们凭着一个叫信仰的东西,支撑自己活在上海这个城市,又同样因为这个叫信仰的东西,随时准备着和这个城市永别……”地下党员老唐的牺牲,激起向金喜内心震撼的涟漪,一段独白催人泪下。

根据海飞同名小说改编的《向延安》将于5月27日上海解放75周年纪念日首演。连日来,这部“东艺制造”、解放日报社联合出品的大型海派谍战题材话剧正在紧张排练。

艺术

黄道婆纪念公园举办母亲节主题活动:比起康乃馨,更应送妈妈这种花

阅读(129)评论(0)

“遥遥的天之涯,萱草花开放。”5月12日是母亲节,一阵阵纯净的歌声回响在徐汇区黄道婆纪念公园的江南庭院内,一群手捧着洁白棉花束的儿童围绕在“先棉”黄道婆雕像前,献唱《萱草花》。

萱草是中国母亲花,自《诗经》记载以来已近3000年历史,从“焉得谖(即萱)草,言树之背(通北)”到南北朝时王融的“思君如萱草,一见乃忘忧”,再到唐李白的“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

艺术

白玉兰获奖代表惊艳布达佩斯,“希望更多上海艺术家来匈牙利”

阅读(73)评论(0)

“非常惊艳!一下子看到那么多不同的戏剧艺术。”5月11日,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代表继圆满完成“维也纳联合国中文日”活动中专场演出和昆曲艺术讲座后,应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馆和布达佩斯中国文化中心邀请,抵达匈牙利布达佩斯,当晚在MOM文化中心为匈牙利观众奉上“玉兰花开·魅力上海”戏剧专场演出。19岁的李政桥在布达佩斯上学,从小喜欢戏曲,在网

艺术

上海歌剧院原创舞剧《永和九年——兰亭集序·舞传》在国家大剧院连演三场

阅读(93)评论(0)

5月10-12日,上海歌剧院原创舞剧《永和九年——兰亭集序·舞传》在国家大剧院连演三场,作为“泱泱国风·舞动经典”系列开幕演出。舞剧由一位青年对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历史探寻开始。茂林修竹的江南意韵出现在舞台上,兰亭雅集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文人雅士曲水流觞、以诗会友直至酒酣意畅。

《永和九年》将中华传统文化瑰宝与国际化艺术语言融合,以现

艺术

积极探索“上海文化”创新演绎

阅读(87)评论(0)

走近张园靠近茂名北路的一侧,眺望二楼阳台,巨大的紫色心形气膜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是音乐剧《爱情神话》老白的家。清明小长假,“老白的家”以特别快闪店的形式亮相张园,观众从剧里到剧外,感受别样的“上海味道”。距离张园500米的美琪大戏院,舞台剧《繁花》热演,突破百场。一系列海派文艺作品积极探索“上海文化”创新演绎,更放眼于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无

艺术

清明档上映的《雪豹》如同高原上的一曲挽歌,令人怀念去年5月猝然离世的万玛才旦

阅读(109)评论(0)

一望无际的青藏高原上,雪豹咬死了牧民金巴的九只羯羊,人与豹、人与人的矛盾一触即发。随着城市中的新闻记者、调解人员到来,闯入牧民生活,整个事件变得更加难以定夺——究竟是放还是杀? 这是藏族导演、作家万玛才旦的遗作《雪豹》讲述的故事。

清明档上映的《雪豹》如同高原上的一曲挽歌,令人怀念去年5月猝然离世的万玛才旦。

《雪豹》缘起于万玛才

艺术

新人新作占比40%,64岁“上海之春”正青春

阅读(86)评论(0)

“这是一场表演,也是一次比赛,它让年轻舞者和创作者被看见。”4月3日下午,“00后”上海芭蕾舞团演员许靖昆登上第七届上海新人新作舞蹈展演舞台。他与搭档戚冰雪合作《月光》双人舞,一个扮演“逐光者”,一个扮演“光”,唯美动人。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一连两场演出汇聚44个新人新作,既有芭蕾的优雅,也有民族舞的奔放;既有中国舞传统底色上的守正创新,也有颇具

艺术

这位新闻人当选上海市摄影家协会新一届主席

阅读(148)评论(0)

上海市摄影家协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4月3日在文艺会堂举行,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夏煜静,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谷好好、方坤及146名大会代表出席会议。

上海市摄影家协会第七届主席雍和作题为《团结奋斗,守正创新——为上海摄影事业繁荣发展作出新贡献》的工作报告,总结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以来的主要工作,提出今后五年的工作构想。未来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