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被誉为“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也因其体量庞大、运作精密,被称作“艺术航母
歌剧被誉为“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也因其体量庞大、运作精密,被称作“艺术航母”。6月18日,指挥家、钢琴家、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应邀来到上海社会科学院,向专家学者们分享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艺术讲座——《歌剧是怎样炼成的》。
从意大利到中国
歌剧一直在发展与创新
许忠介绍,歌剧自意大利佛罗伦萨诞生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从文艺复兴到巴洛
歌剧被誉为“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也因其体量庞大、运作精密,被称作“艺术航母”。6月18日,指挥家、钢琴家、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应邀来到上海社会科学院,向专家学者们分享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艺术讲座——《歌剧是怎样炼成的》。
从意大利到中国
歌剧一直在发展与创新
许忠介绍,歌剧自意大利佛罗伦萨诞生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从文艺复兴到巴洛
以“深化文明互鉴,合作共赢未来”为主题,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简称图博会)6月19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揭幕,5天展期内,22万种中外图书亮相,71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家展商现场参展,其中海外展商数量达1050家。
位于综合馆1楼的上海展团参展总面积达350平方米,全市近30家出版社组团,参展图书2000余种,集中展示上海版权“走出去”的优秀成果。今年是“人民
6月18日晚,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展中展”——长三角戏曲电影展启动仪式在影院三楼的“夜半 Midnite”举行,这是全球首家以电影为主题的数字艺术文化感官餐厅。
这一晚,“夜半”歌声缭绕
夜幕下,灯光亮起的大光明电影院,吸引了很多人在马路对面驻足拍照。电影节海报上梦幻朦胧的影院剪影,与现实中的电影文化地标相互映衬,这何尝不是一种“光影之约”
端午小假期,坐落于上海影视乐园内的沉浸式剧场《新世界》戏剧庄园迎来一波观演热潮。购票观众人数同比增长117%,总票房同比增长了203%。
以8年前的《不眠之夜》为起点,上海沉浸式演艺引领全国之先。伴随市场调整与观众口味变化,沉浸式演艺也在不断更新迭代,寻找属于自己的忠实观众。
思变,是众多沉浸式演艺从业者的共识。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
2014年,蔡崇达出版处女作《皮囊》。谁也没想到,这部散文集在日后累计销量超过600万册,还被译成英、俄、韩、葡等多种语言,在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发行。可以说,当时30岁出头的蔡崇达“出道就巅峰”。《皮囊》之后,蔡崇达没有急于表达。长篇小说《命运》花费六七年打磨,出版两年来发行50万册。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专访时,他曾这样解释自己的“低产”,“不
随着数名工作人员扶紧木箱板,轻轻移开,过去只在书本画册中出现的拥有细长面部、带着神秘微笑的埃及法老埃赫纳吞巨像首次在上海露出真容。同场开箱亮相的,还有近年出土于埃及萨卡拉猫神庙遗址区的人形棺,棺上彩绘人物拥有一张绿色的脸。
6月17日下午13时30分,即将于7月18日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举办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开箱两件重磅文物
在新作《制造亚洲:一部地图上的历史》中,清华大学教授宋念申试图告诉我们:古地图是探索亚洲形成史和反思现代性的关键一环,他借由百余幅珍贵的古地图材料,描摹了亚洲、特别是中国在地图上出现、发展、变化、定型的过程,同时观察了这一过程中的各种权力结构——资本主义、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领土国家——在地图上的呈现与表达。本文摘自该书,澎湃新闻经
2005年,在退休的前几年,乐缨出版了自己从事新闻工作的第一本书《本报讯——乐缨新闻作品选》,收集了她从事30多年记者采访各个行业的100多篇新闻作品。时任解放日报社总编辑秦绍德为其作序,大为赞赏乐缨“愿一辈子当一名普普通通本报记者”的安于平凡、坚持平凡的可贵精神,大力提倡当一个普通的好记者。
2019年,乐缨在退休10年后,又出版了新书《我的百
6月16日凌晨3时30分,满载492组788件古埃及文物的运输包机抵达上海。晚上22时许,完成清关的文物陆续运到上海博物馆,静待今天开箱,并于明天起布展。
时间回到5月18日凌晨零点30分。上博文物保管部副主任赵岑瑒和来自展览部、保管部及考古部的同事组成一支6人小队,赶赴埃及展开为期三周的文物点交、包装运输等工作。
他们的电脑里,是已看过许多遍的古埃
“张火丁老师周五有课,上完课,周六晚赶到上海参加今天的首映礼。她说,所有一切都能放下,但是我的学生不能放下。”6月16日,京剧电影《锁麟囊》亮相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盛典单元。导演滕俊杰对主演张火丁的敬业与认真赞不绝口,“最顶级的演员、认真的大银幕打造,再加一些创新,以及整个社会的支持,戏曲电影会有更好的明天。”
6月16日上午10时,《锁麟囊》在上
6月15日,杂技剧《战上海》在福建平潭国际演艺中心迎来了2024年首轮巡演季的收官演出。这部由上海杂技团、上海市马戏学校共同创作的红色题材杂技剧,一个月里在武汉、泉州、厦门、福州、平潭五地亮相,让观众在艺术的享受中感受到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
《战上海》自创演以来,五年走过全国四十多个城市,累计演出超过百场。作为“光荣之城”2024上海红色
当父母老了,你该如何面对?《陪父母老去》的作者解玉军用近似日记的形式,写下了从父母生病住院到进入养老院的过程。2019年,作者的父亲得了脑血栓,幸亏自救意识强,送医及时,没有后遗症,母亲则因多年的房颤和帕金森病而逐渐失能。老两口就此决定住进养老院。起初他们得到了及时的医护照料,让作者得以度过一段安静与平和的时光。之后波澜再起,母亲的帕金森病加
这里所说“瓜果”,非是如今水果店里的那类瓜果,而是家作物,只是我们孩提时代把它们“当成”了“瓜果”。我从记忆中把它们摄录下来,依成熟的大约时间先后,编排于后。
罗汉豆
罗汉豆,也叫胡豆、蚕豆,是从西域传来的品种。它的根茎上长有根瘤菌,能够自行吸收氮肥,收割了还能肥地,所以生产队种植很多。同时它又是最不占土地的,冬天时在田塍边用削尖的木棍钻一
“我拍《倒仓》就是想拍青春。我希望不论是正在青春期,还是迈出青春期、走向成年世界的人,看完《倒仓》都觉得年轻真好。”导演、编剧张裕笛说。6月14日,电影《倒仓》亮相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周。
《倒仓》讲述戏校学生孙小磊(边程饰)正面临着人生第一场重要比赛,迟迟未来的变声期令他焦虑不已。准备比赛过程中,孙小磊意外和两个竞争对手—
6月14日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大幕拉起,上海影城SHO门前的广场上洋溢着节日氛围,孙悟空、哪吒等众多上影经典IP形象汇聚的打卡区域吸引人群驻足拍照,与匆匆赶来看电影、买周边、盖章、集邮的人群交织在一起,共同享受节日的快乐。
今年电影节以文化拉动消费,促进跨界融合。不同年龄的人群因上影节齐聚,在上海看电影艺术展览、购买电影文创、漫步电影文化
一边,倦怠、佛系、躺平……互联网上,越来越多表达“无力感”的词汇正在成为这一代年轻人的标签。
另一边,经历5年的走访后,黄灯在《去家访:我的二本学生2》(以下简称《去家访》)中写道:“陪伴学生回到他们成长的地方,一种被遮蔽的力量,总能在年轻人身上神奇复苏。”
透过黄灯的眼睛,在《去家访》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普通孩子的成长。神奇之处在于,当我们跟随作
“8年前的这个月,我决定去搜索里斯本丸沉船。动力就是好奇心,以及想记录这段历史的紧迫感。”6月14日,导演、制片人方励带着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
八年磨一剑,这位把做电影当成第二职业的海洋技术专家,终于松了一口气。“我完成了一个内心的承诺,电影花了多少钱、多少时间都不重要,它托付的是2000多个家庭的希望和期盼。1800多
位于松江车墩的上影昊浦影视基地是上影出品爆款剧集《繁花》的拍摄地之一,如今,这个高科技影视基地又传来好消息。6月13日,由松江区委、区政府和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上海科技影都AI创制生态中心启动仪式暨上影制作AI生态开放日”主题活动举行。上海科技影都AI创制生态中心由上海松江区政府和上影集团共同发起成立,实体落地上影昊浦影视
陈瑜,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018年创办家庭教育品牌“少年大不同”,2021年出版《少年发声》,此书结集自她在其家庭教育平台上所开辟的“少年发声”栏目,她在前言中自陈,初衷是因为收集到大量来自家长关于“怎么办”的征询,“那些问题都是围绕孩子们的各种不是、不堪、不可理喻,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家长们的无措、哀怨、焦虑、绝望
本文以两汉至南北朝时期的灯具为例,讨论了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中的“工”“巧”观念。作者通过梳理文献中的“工”“巧”概念,揭示了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三个传统,即工匠传统、知识传统与观念传统。在此基础上,笔者从功能与使用、意象与感官、工巧与雅俗三个方面,梳理了“工”“巧”观念在中国古代灯具设计上的具体体现。
一 何谓“工”“巧”
“巧”是
6月13日在上海松江泗泾赵氏工坊,越剧名家赵志刚宣布,由他创立的赵氏工坊将联合上海市宝山区沪剧艺术传承中心(上海市宝山沪剧团)推出多剧种融合演绎的全明星版“星·杂剧”《伪装者》,9月14日至17日将在东方艺术中心,9月26日至27日将在松江云间保利剧院首演,并计划全国巡演。
《伪装者》主演团队包含7大剧种9位梅花奖得主及多位文华奖、白玉兰奖演员,在
“有人回来了,有人全新加盟,我们勤奋地排练了4周,上海排练厅条件很好。”执行导演雷纳·弗瑞德说。6月13日,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剧组在艺海剧院排练厅首度公开亮相,气势磅礴的“狂欢夜”将现场带回剧中金碧辉煌、热闹非凡的巴黎歌剧院。6月17日剧组将转场深圳滨海艺术中心,开启两周舞台合成以及首演彩排。
女主角克里斯汀饰演者格雷丝·罗伯茨首次
《疼痛之子》是蒯乐昊的最新短篇小说集,六个小故事讲述了女性不同生命阶段的疼痛、挣扎和成长。作者说,她曾希望自己是那种“无性别”的写作者,但是在这本书中,“我必须承认我是女性……我有天然的好奇去打量每一位女性个体,我也有强烈的意愿去书写她们的集体命运”。
今天分享的是本书同名小说《疼痛之子》,两个垂垂暮老的女人,在晚年时真正有了交集,她
生活中的一切好像都在加速,快递最好隔天就能送到、追剧时手指恨不得镶在三倍速上……我们被裹挟在高速运转的效率机器中,逐渐忘记如何慢下来、如何感受时间。
如何在短暂的人生、局促的人世中找到片刻自在的感觉?作家潘向黎从古诗中感受生活的禅意,在日常生活中打开全部的感知力,在她的笔下,一切都是松弛而美好的,在她看来:“在匆促、忙碌的缝隙里欣赏美
6月10日下午,郭柯导演的电影《来日皆方长》点映活动在大光明电影院举办。郭柯曾因慰安妇题材纪录片《三十二》和《二十二》被观众知晓。这次,郭柯带来了聚焦临终关怀的新片,由故事片和纪录片组合而成,虚实相生。
《来日皆方长》记录大洋彼岸的90后音乐治疗师刘小天用音乐疗治临终者的历程,同时也虚构了一个国内传统家庭在失去亲人前后五年的变化。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