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创作,《我歌与我哥》在沪上演
9月25日至27日,话剧《我歌与我哥》在上海戏剧学院新剧场连续上演五场,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该剧以经典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创作历程为主线,讲述曹火星与曹岱兄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抉择与命运,展现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之际的英勇奋斗与无私奉献。
《我歌与我哥》由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和青年编剧张佑晨共同编剧。王兴东曾创作《
9月25日至27日,话剧《我歌与我哥》在上海戏剧学院新剧场连续上演五场,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该剧以经典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创作历程为主线,讲述曹火星与曹岱兄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抉择与命运,展现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之际的英勇奋斗与无私奉献。
《我歌与我哥》由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和青年编剧张佑晨共同编剧。王兴东曾创作《
9月25日、26日,上海杂技团“文化润疆”文艺轻骑兵来到新疆喀什泽普县,为边防战士和公安干警送去了两场主题慰问演出,致敬最可爱的人。
观看演出的边防战士为了严守国界,保卫边疆,常年驻守在海拔五千米以上的喀喇昆仑山腹地。一代代戍边官兵们满怀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以满腔热血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国境线。2023年,上海杂技团首次来到这个部队进行慰问演
“光荣之城”第十届上海市民艺术大展9月26日在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开幕。本届展览以“光荣之城”为主题,发动市民借助光影、重彩、翰墨续写红色血脉,描绘新时代上海“人民城市”的美好生活新画卷。展览历经近一年的筹备,收到来自全市20136件投稿作品。经各级评选,最终精选出658件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在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展出。这是继市民艺术大
这个9月,上海文化广场迎来13岁生日,观众们用五颜六色的笔在留言板上写下祝福。每一年文化广场的生日也是音乐剧迷的节日。德语音乐剧版音乐会《伊丽莎白》刚刚在这里连演了21场,法语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紧随其后,在9月18日至10月2日连演18场,门票早已售罄。
《伊丽莎白》谢幕时,总能听见全场观众用德语大合唱《我只属于我自己》,而《巴黎圣母院》
有着近百年历史的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被称为蓝色音乐厅,是每年诺贝尔奖的颁发地。当地时间9月22日晚,上海爱乐乐团成为中瑞两国建交74年来首支登上这座音乐殿堂的中国交响乐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和美礼赞”国庆交响音乐会在这个有1200个座位的音乐厅上演,演出前一周便已一票难求。当地时间9月23日,“天涯共此时——中瑞青年艺术节”暨
9月22日晚,00后钢琴新星贠思齐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在丹尼尔·哈丁执棒下,演绎了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除了指挥家,丹尼尔·哈丁还有一个身份——飞行员,有乐迷评价,这场音乐会上,哈丁和贠思齐就像机长和副驾驶的关系,紧密配合,处理复杂的交互关系,时刻掌握音乐的方向与速度。
贠思齐年少成名,13岁就已经和中国爱乐乐团在波兰文化节公开演出,曾求
9月21日下午,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联合举办的“柴院在东艺”系列活动迎来闭幕典礼,柴院校长亚历山大·索科洛夫、副校长玛格丽塔·卡拉缇金娜远道而来。国家一级指挥曹鹏、青山资本创始人张野作为柴院优秀毕业生代表受到表彰,接受鲁宾斯坦奖章,曹鹏向母校回赠了他在俄罗斯录制的《1812序曲》与《梁祝》唱片。
当天,2
今年是著名导演黄佐临逝世30周年,“润物细无声——文明互鉴主题手稿文献展”正在上图东馆举办,由黄佐临女儿黄海芹捐赠的黄佐临先生胸像在展厅中心陈列。
今年5月,黄海芹将陪伴家人多年的这尊胸像和父亲生前用过的打字机,捐赠给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并希望将雕像安置在上图东馆手稿主题馆。她说,父亲生前一直勇于创新,热爱新鲜事物,希望他能继
上世纪50年代初,上海比乐中学五位学生参军,奔赴抗美援朝战场。根据这段历史改编的话剧《同学少年》9月首演,近日举办研讨会,为打磨细节,进行新一轮演出做准备。
“我们当下排演这一主题的话剧就是现代青年对前辈、对历史的呼应,以艺术的真挚去再现历史的真实。”导演马俊丰从400多个演员中选了20位演员参加《同学少年》,他要求年轻演员在剧中的目光由浑
“我是艺术界的‘老人’,关爱年轻人成长,我有责任去普及芭蕾,给观众上美的一课。”9月18日,上海芭蕾舞团艺术总监辛丽丽与最年轻一代《白毛女》主演亮相临港演艺中心,上海中学东校师生等观众汇聚一堂,分享足尖上的红色传承。
看湖、观海、赏剧、玩冰雪……五年来,临港新片区不断丰富着“乐游”新城的选项,成为上海城市文旅流量的新入口。连接全球舞台,定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年初在央视春晚上,安杰洛·德尔·维奇奥等三位法语音乐剧演员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和廖昌永等中国歌唱家同台唱响法语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中的金曲《美人》,引发热议。如今,《巴黎圣母院》第四次来到上海文化广场,9月18日至10月2日连演18场,开票即售罄。这部法语音乐剧为何能热演26年?为何持续收获中国观众的喜爱?
50余首歌,一唱到底
捏泥兔、玩漆扇、扎彩灯、做香牌,还能偶遇“嫦娥仙子”,今年中秋,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联合宝山区非遗保护中心推出的“古韵良辰 如‘月’而至——2024年宝山区中秋民俗文化游园”活动在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热闹举办。一系列融合传统文化元素的游园环节——探美馆、赏民俗、学非遗、做手作……带来不一样的假日体验。
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
“你好,法国!你好,里昂!”当地时间9月15日晚,在法国里昂奥林匹克体育场举行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闭幕式会旗交接仪式上,里昂和上海两市荣誉代表交接会旗。
令人惊艳的“上海11分钟”作为重磅彩蛋亮相:以传承千年的中国纸艺为灵感,东方卫视精心策划以“技能创造美好未来”为主题的演出,向全球技能高手发出了相聚2026年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在上海共创美好未
9月14日晚,半舞台版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首演。这一经典剧目的呈现,不仅是上海歌剧院建院68年来首次以全院阵容完整演绎该作品,同时为上海东方艺术中心2024/25演出季揭开序幕。
从费加罗与苏珊娜充满戏谑的二重唱,到伯爵夫人和苏珊娜的《西风颂》,每一个经典片段都引发热烈掌声和喝彩。
创作于1786年的四幕喜歌剧《费加罗
9月14日,上交室内乐迎来第1367期演出,上海交响乐团携手上海音乐出版社全球发行的《在场——上海交响乐团室内乐现场录音辑》也在这一天亮相。10张唱片,600分钟录音,这套收录了37部作品、由90位音乐家参与的录音辑,集结了上海交响乐团中坚力量与乐季中来访的艺术家们,展现了上海交响乐团室内乐传统与底蕴。
这是庆祝上海交响乐团成立145周年暨捷豹上海
“阵容整齐,点燃‘火种’。”9月13日发布会上,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张洁这样形容淮剧《火种》。10月1日、2日,《火种》将登陆宛平剧院,参加“戏韵流芳薪火燃”2024年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国庆演出季。
《火种》是上海淮剧团2023年创作的年度大戏,由龚孝雄、魏睿编剧,何艺光执导,由邢娜、王琴、张闯、赵国辉、邱海东、刘永华、陈继云七位国家一级
海派剪纸、徐行草编、上海绒绣、海派绣球、上海灯彩、崇明土布、顾绣、旗袍盘扣、非遗面塑、安亭药斑布、非遗香囊、棕榈草编、皮雕、香道……9月12日下午,“传承之美——2024上海智慧女性读书讲坛”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举行,伴随“海上繁花传雅韵非遗集市”,非遗女性传承人带着匠心手作而来。记录15位上海女性非遗传承人经历的书籍《海上她文创》也
作为上海文化地标,今年7月1日至8月31日暑假期间,上博人民广场馆和东馆共接待观众逾160万人次。随着暑假过去,9月15日起上博东馆将试行散客免预约凭证入馆参观,进一步便利观众参观。
据悉,9月15日开始,观众可持有效身份证件从上博东馆B1层东门通过安检后入馆,不必提前预约。不过,为避免展厅拥挤,提供良好的互动体验,上博东馆内的古代文明探索宫、数字馆仍需
9月10日午后,淅淅沥沥的雨为上海降温,常熟路上的上海歌剧院排练厅里,来自中国、意大利、西班牙、美国的歌唱家们舒展歌喉,唱起莫扎特四幕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这部创作于1786年的作品,被誉为莫扎特歌剧的“巅峰之作”,曾被BBC音乐杂志票选为“史上最伟大的歌剧”,也是在全世界演出场次最多的歌剧之一。9月14日,半舞台版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将由许
“即便有图像和文字,身处现场的体验始终无法复制。在这个记忆常常遭遇电量不足的时代,这种体验越发显得珍贵。”上海当代戏剧节节目总监黄佳代的话,代表上海剧迷们在9月的感受。9月6日,意大利地下剧团《历史的天使》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演,拉开第十五届上海当代戏剧节大幕。随着金秋演出旺季到来,各国精品以小而美的方式汇聚上海。
将“光谱”散布到
舞台后墙落地窗打开,黄浦江微热的风吹向观众。9月7日、8日,上海昆剧团新古典主义昆剧《琵琶行》在1862时尚艺术中心首演。黄浦江的风,带领观众重回“浔阳”江畔,重启古调韵味。
88句616字,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七言叙事长诗《琵琶行》字字珠玑。2000年春天,剧作家王仁杰妙笔铺陈,黄蜀芹执导,上海昆剧团表演艺术家梁谷音挑梁《琵琶行》,在上海第一批市级文物
9月6日晚,上海交响乐团建团145周年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十周年音乐会上演。余隆、曹鹏、侯润宇、张洁敏四位指挥家接力登场,钢琴家刘晓禹、大提琴家秦立巍、男中音歌唱家马蒂亚斯·格内一一亮相。
对音乐的追求、对细节的坚守代代传承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率先以《纽伦堡的名歌手》前奏曲开篇。近年来,从登上世界顶尖音乐节舞台,委约中外作曲
不仅有高质量演出,更有多样的美育活动,刚刚过去的暑期档,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将剧院打造为青少年美育综合平台,增强孩子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感受力。
儿童剧和亲子类演出相继亮相:英国贾思敏·瓦迪蒙剧团的舞蹈剧场《木偶奇遇记》、英文原版音乐剧《Imaginary 我和我》、伦敦西区高口碑音乐剧《Super Hero 超能学校》、俄罗斯远东少儿芭蕾舞团经典芭蕾舞剧
“《逐梦》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对于我们来说既是一次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宝贵机会,也是一次向全世界展示中国高铁成就和文化自信的重要契机。”全总文工团党委书记、团长钱磊说。9月5日,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简称全总文工团)原创工业题材音乐剧《逐梦》新闻发布会在沪举行。
《逐梦》是本届艺术节围绕新中国
上海市政府质量奖为激励在上海市质量工作中取得显著绩效的组织、个人,引导各行各业加强质量管理,持续改进、追求卓越,进一步提升上海总体质量水平而设立。上海市质量金奖评审委员会对李丹丹给予高度评价:“李丹丹以创新管理、国际视野和专业运营,将艺术与科技、教育、商业、可持续发展等多领域融合,形成‘全链接工作方式’,领导明珠美术馆成功策划举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