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常常会出现历史的投射,这也是历史为何值得人们反复研究与沉思的原因。最近爆发的巴以冲突,使该地区再次陷入混乱,也迫使人们不得不再次回望阿拉伯和犹太两个民族在巴勒斯坦这块土地上的历史场景。
汤姆·塞格夫是以色列新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查阅了保存于以色列、英国和美国历史档案馆中数以千计的档案材料以及难以计数的文件,完成了皇皇巨著《一个完整的巴勒斯坦:英国委任统治时期的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全书力图从犹太复国主义者、阿拉伯人和英国人互动的视角还原英国委任统治时期,在一个完整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从独立幻想走向彻底分治的历史进程。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都将英国人的到来视为对自己的解放,并认为他们会在英国的支持下赢得独立。这种幻想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英国对他们都做了暧昧、混乱和矛盾的承诺。塞格夫指出:“尽管英国人占有了‘一个完整的巴勒斯坦(One Palestine, Complete)’——正如英国高级专员在其所签署的接受文件上所指出的那样——但在国王陛下的政府进驻该地之前,巴勒斯坦实际上已经被分成了两半”,因为“这片应许之地,只要大笔一挥,就变成了两次应许之地”。此后,双方都在积极争取英国对自己的支持,而夹在中间的英国人一度幻想在不伤害阿拉伯人的情况下为犹太人建立一个民族家园,也希望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由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共享的单一地方身份认同,甚至提出了“巴勒斯坦人民”这一说法,这种模糊的承诺导致了两个相互竞争的民族主义运动,即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和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强化了各自在巴勒斯坦的身份认同,并最终走向了冲突和对抗。
虽然在委任统治时期,英国也多次强调了《贝尔福宣言》第二部分的承诺——即犹太民族家园的建设存在不伤害阿拉伯人的前提,然而当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不断扩张时,英国往往采取放任的态度,塞格夫认为其中有个深层次的原因,即英国人认为犹太人对世界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关键时刻最终倒向犹太人可以为英国赢得一个强大的盟国支持。
吊诡的是,这种犹太人控制世界的看法在犹太人眼里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反犹主义,而且在传统的犹太复国主义史学叙事中,普遍认为英国采取了“亲阿”政策。塞格夫颠覆了这一看法,明确指出:“英国人履行了对犹太复国主义者的承诺。”到1948年,犹太人口增加了十倍以上。犹太人被允许购买土地,发展农业并设立工厂和银行。英国人允许他们建立了数百个新定居点,其中包括几个城镇。犹太人建立起了学校和军队,形成了政治领导层和民选机构。“这一切都是在英国人的支持下进行的,都源自1917年的那个承诺。”也正是因为得到了英国的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者对在巴勒斯坦地区复国的信心才更加坚定,行动也更为有力,而阿拉伯人则最终放弃了对英国人的幻想,比犹太人更早地奋起驱逐英国人。“到1939年,阿拉伯人的叛乱几乎逼迫英国人决定回家。”
一战后,凡尔赛会议确立了委任统治制度。塞格夫认为,这种制度只是“让殖民主义看起来更干净、更现代。但实际上,战后的制度只是对殖民统治的改造”。英国的传统殖民手段和大国私利,决定了一个完整的巴勒斯坦不可能存在。1919年,当英国决定派犹太裔的赫伯特·塞缪尔出任首任高级专员时,即将回国的英军上尉詹姆斯·波洛克给他父亲写了一封信,信中指出:“英国可能会造成现代以来任何国家都不曾造成过的最大的不公。”(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一个完整的巴勒斯坦:英国委任统治时期的犹太人与阿拉伯人》
[以]汤姆·塞格夫 著
丁辰熹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