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慕安会:面对特朗普,焦虑的欧洲选择直面现实?

欧洲更趋理智,专注于应对“愈加确定”的变局。

 

有着“防务达沃斯”之称的慕尼黑安全会议将于当地时间14日至16日举办。会前主办方发布专题报告聚焦“多极化”,为本届会议设定议题方向。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将出席会议并在“中国专场”发表演讲。

本次会议在何种背景下举行?从往年聚焦“西方缺失”“双输”到今年谈论“多极化”,主题的变化折射什么信号?在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乌克兰危机爆发即将满三年之际,会议又将有哪些突出看点?

“风向标”

慕尼黑安全会议始于1963年,如今已发展为国际战略与安全领域的重要年度会议之一。

会议定位为“纯论坛”性质,没有决议,没有宣言。由于慕安会自创办起就带有浓厚的“大西洋色彩”,也被视为观察美欧关系的“风向标”。

今年预计约60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150位部长以及国际组织领导人将出席会议。

除了王毅外长,其他与会政要还包括德国总理朔尔茨,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美国副总统万斯、国务卿鲁比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等。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南方国家代表近年来成为慕安会上的常客。据主办方数据,今年慕安会约有30%的发言者来自全球南方国家。

不过,俄罗斯、伊朗的政府代表依然未被受邀参会。

会议日程分为几部分。

当地时间14日,德国总统将致开幕词。随后,各方将讨论全球安全政策面临的挑战、全球治理、气候变化等诸多议题。

15日,各方将就国际秩序现状以及地区冲突展开讨论,跨大西洋关系也将成为焦点。

16日,会议将在讨论欧洲的全球角色中落幕,北约前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将接替霍伊斯根成为慕安会的新主席。

直面现实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指出,此次会议的背景可从两方面看。

一是美欧关系变化的背景。

目前对于欧洲,首要问题就是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政策可能出现变化和调整,进而给欧美关系、世界格局带来影响。

慕安会开幕前,主办方发布专题报告聚焦“多极化”,可视为欧洲战略界对形势变化的初步思考。

报告指出,世界多极化已是事实。报告更平衡地反映对多极化的看法——乐观派认为这为全球治理提供更包容的机会,对单一国家力量形成约束。悲观派认为这将加剧意识形态分化,削弱合作甚或引发危机。

崔洪建表示,前些年,尽管欧洲存在危机感,但并不真正接受多极化的概念和现实,更多地认为多极化可能带来动荡和困难。

但如今,欧洲改变了先前挣扎的态度,这表明随着特朗普启动第二任期、欧美关系可能出现“既定转向”,欧洲更趋理智,专注于应对“愈加确定”的变局。这是与往年慕安会一个最大的不同。

还有评论指出,从往年慕安会报告使用“西方缺失”“放下无助”“重塑愿景”“双输”等情绪化用词,到此次使用“多极化”这个描述性称谓,欧洲似乎在放下情绪,直面现实。

二是欧洲安全形势的背景。

今年欧洲安全面临两大核心问题。

其一,乌克兰危机的解决方向。欧洲如何确保自身参与冲突解决进程,不因美俄“交易”而被抛弃,是其在外交和安全上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其二,北约问题。特朗普当选后“考虑退出北约”的表态,仍在欧洲内部持续发酵。最近冯德莱恩呼吁欧盟寻求北约以外的“替代选择”。

“欧洲安全问题困境的根源在于它缺乏战略自主。”崔洪建说,特朗普上台加速了欧洲谋求战略自主的进度,但问题在于,国际局势的加速变化没有给欧洲在安全上获得自主权提供足够空间。

看点十足

本届慕安会有几大看点。

首先,会议可能以“多极化”为背景,基于大国之间的关系来审视传统议题。例如,多极化前景究竟会更多地带来混乱,还是带来更具包容性的全球治理。

其次,一些地区冲突、政策领域的具体问题,也会摆上桌面。包括俄乌冲突(谈判可能性上升)、巴以冲突(本周六停火协议走向将迎来关键节点)、气候变化、人工智能、能源安全等议题。

再次,美欧关系的走向值得关注。

特朗普对盟友挥动关税大棒,并很可能将保卫欧洲的大部分负担转移到欧洲的北约盟友身上。欧洲还不得不购买更多的美国能源来迎合特朗普……

“相比特朗普第一任期,欧洲现在对美国的依赖更大。”崔洪建说,特朗普还提出新要价,企图染指格陵兰岛。“美国在加码,欧洲应对手段却在减少,欧洲的焦虑是显而易见的,而且比2016年时更大。”

最后,乌克兰局势走向是否会释出信号。

特朗普12日已与普京、泽连斯基通话。尽管他的俄乌“和平计划”最终内容可能不会立刻公布,但慕安会仍被视为美、欧、乌就和平进程进行协调的重要平台。

对于乌方,这是向美、欧传达自身立场的重要契机。对于欧洲,如果美国在援乌问题上“甩手”,欧洲将面临巨大压力,是否向乌派遣维和部队也存在争议。对于美国,特朗普“双向施压”与“交易”策略能否消弭俄乌的立场差距,让双方坐下来谈出结果,仍未可知。

中国声音

慕安会虽然长期以来是西方讨论安全事务的俱乐部,但近年来包括中方在内的全球南方国家的参与度正在上升,声音也被更多地听到。

崔洪建认为,首先,中国外长近年多次参加慕安会,希望借这一全球安全治理重要平台发声,阐述中方政策主张以及安全治理解决方案,使中国的主张更具能见度,并在此基础上与西方对话。

其次,慕安会开设中国专场,也反映中国在全球安全治理问题上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不仅作为慕安会上被谈及的话题,更成为重要参与者,对于深化全球安全合作有积极意义。

最后,或许能够通过此会,把脉大国关系当前乃至未来一个阶段的走向。例如,中国和西方关系会有何种变化,能对话到什么程度,哪些方向可以建立共识。

至于中方将在会上发出何种信号,崔洪建认为,去年王毅的讲话以“稳定”为关键词。今年除了“稳定”,各方还会期待,中国如何积极作为,与西方形成新的合作与协调模式。

与此同时,全球南方作为多极化的积极力量,预计关注减贫、食品安全等议题。它们如何加强团结,在全球变局中维护发展权益,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同样值得关注。

双边戏

慕安会还为各方开展灵活的双边、多边外交提供场合。今年有几场“外交戏”比较抢眼。

一是《环球时报》援引港媒消息,新任欧盟委员会中一些成员将与中方官员首次见面,包括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卡拉斯。

崔洪建指出,今年恰逢中欧建交50周年,中欧领导人上月进行了通话。如果王毅与卡拉斯会面,将是中国与欧盟机构外交领域最高官员之间的首次会晤,将探讨中欧如何利用承前启后重要节点,为中欧关系更加健康、稳定发展注入新动力。

此外,考虑到王毅去年慕安会期间与美国国务卿、德国外长等多位官员举行双边会谈,今年的其他双边外交活动也值得期待。

二是泽连斯基将与万斯等美方官员会面。

崔洪建认为,万斯的身份是副总统,因此与泽连斯基可能更多是礼仪性会面。相比之下,“特泽会”将更有实质内容。外界可观察双方互动气氛,所涉话题的程度,从中或许可看出美国“和平方案”的端倪。

三是鲁比奥计划与日本及韩国举行三方会谈。

美日首脑已进行过会晤,此次韩国外长赵兑烈有望与鲁比奥首次会晤,预计将重申韩美同盟的基调。三国预计围绕半岛问题、“印太战略”等进行政策协调。

转载请注明出处华人站华人新闻,华人中文网 » 又是一年慕安会:面对特朗普,焦虑的欧洲选择直面现实?

0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