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江南就是一个生产‘美’、释放‘美’、传播‘美’、放大‘美’的地方

何为江南

“自古以来,江南就是一个生产‘美’、释放‘美’、传播‘美’、放大‘美’的地方。‘江南’本身,也被放大、被生产出来,成为一个美美与共的中国意象。”在新书《江南大义》后记中,该书主编,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江南文学文献研究中心主任胡晓明写道。

7月10日,由学林出版社推出的《江南大义》在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举办新书首发研讨会,“何为江南”成为与会学者共论话题。

《江南大义》新书研讨会

胡晓明是四川人,却对江南一见如故,第一次来到江南,他立即被这里的文化风物所深深吸引,“感觉自己上辈子是个江南人”,此后数十年,他一直致力于研究江南文学。

在这本《江南大义》里,胡晓明提出,江南文化有四种鲜明的特质:刚健、深厚、温馨、灵秀。“看起来很简单的八个字,可是唯一一个能够把这八个字、这四种美,全部都集于一地的,却只有江南。”倘若分开来看,北方文化也有刚健、历史古城也能深厚,但江南却是“刚健而不失温馨、深厚而不失灵秀”,这份江南灵韵水乡独具的风清和润,温婉灵动,中和了文化的棱角,让江南气质变得独一无二。《江南大义》的四个章节,正是从江南的刚健、深厚、温馨、灵秀四大特质出发,15位上海各高校学者挖掘江南的文化渊源、诗词歌赋、艺术成就、建筑古迹,江南由古到今的历史变迁,呈现江南的多元文化魅力,将流动的江南文化从学术圈带给读者。“我们就如同背包客,行走在江南的诗意里。”作者之一、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徐燕婷说。

《江南大义》

从良渚稻作文明、吴越金戈铁马到近现代的海纳百川开放进取,江南是中华南北文化千年交融的文明结晶,使古典中国与现代中国脉络相连、精神相通。胡晓明将江南概括为一张牌、一座桥、一条血脉。“什么叫一张牌?我们今天重新发现江南,把这张牌抓到手里,这是非常好的牌,有大王、小鬼,还有‘炸弹’,但它又是温柔、低调、内敛的。什么叫一座桥?我们可以透过江南的文化,连通古典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连接通俗文化的中国和精英文化的中国,连通城市的文明和乡村的文明。什么叫一条血脉?这是我们父辈的文化,不在我们生命之外,不是生活在别处,所以经脉相通,血气相连。”

新书揭幕

“这是一本江南文化研究的薪火相传之作。”华东师大民俗学研究所教授田兆元评价。

“开放、融汇、市场化。”上海社科院世界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周武概括他所理解的江南文化。

“‘江南’丰富多元,是一个活着的传统,不断有变化,时时在变通。”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陈引驰眼中的江南特质是“开放、包容、讲理”,“我们现在讲江南文化的现实意义,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就是‘认同’。”

《江南大义》

胡晓明在《江南大义》里同样强调这种认同。“江南文化内涵,一方面是特定地域历史发展的相对多元一体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心理认同的长期积淀建构。长三角是一个经济行政概念,而它的文化根脉与精神家园,正是江南文化。长三角是互补的,有了顶层设计的长三角一体化,就是有了身体;有了江南文化的自觉,就是有了灵魂。犹如一张弓,弓力更大、拉开更有力,内部含蓄更深厚的力量,一定会有远大的发射。”

转载请注明出处华人站华人新闻,华人中文网 » 自古以来,江南就是一个生产‘美’、释放‘美’、传播‘美’、放大‘美’的地方

相关推荐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