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有关钱学森的书,既能不断熟悉钱学森,更是自我生命境界不断升华的契机

重读有关钱学森的书,对我来说,既能不断熟悉钱学森,更是自我生命境界不断升华的契机。

对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认识,我经历了一个从知道、了解到走进他的精神世界的过程。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执行馆长 李芳


「源于一次参观」

从知道钱学森到真正开始了解钱学森,源于第一次参观钱学森图书馆。

12年前,因为一次党员的专题学习,我来到钱学森图书馆。走进序厅,那极具象征性和震撼性的装置艺术“升腾的智慧”便冲入视野,瞬间激发了我了解钱学森的热情。红色、放射、裂变,几千页“钱学森手稿”(当我到钱学森图书馆工作后,知道是4038页手稿),如同升腾的蘑菇云直冲云霄。凝视着一张张“手稿”,眼前会出现钱学森挑灯夜战、勇攀科技高峰的场景。巨幅油画《最危险的时刻》所展示的尘土飞扬的西北大沙漠导弹发射现场,还原了钱学森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艰苦奋斗、风尘仆仆的峥嵘岁月。那一次我跟着讲解员,第一次用参观的方式,比较完整地了解了钱学森的生平事迹,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折射出钱学森的高尚品格和伟大的爱国情怀。我被钱学森的崇高精神所感动。

后来因为工作调动,我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任职。其间,我们策划出版了多本以钱学森为研究主题的各类书,在看书稿的过程中,不断加深了我对钱学森的认识。虽然说,对钱学森认识是更全面、更深刻了,但钱学森于我而言,要遥望、要仰视,与我的工作和学习似乎没有很严密的关联。

钱学森

直到2023年,我以一名“钱馆”人的身份走进钱学森图书馆,这给了我从了解钱学森到走近钱学森的机会。记得在第一次全馆大会上,我真诚地向大家表示:作为钱学森图书馆新加入的一员,对我来说,这是一个近距离学习和了解钱学森的机会,我不仅要成为一名钱学森精神的研究者、传播者,更要成为钱学森精神的践行者。

「堆起几十本图书」

我开始全面搜集有关钱学森的代表性的出版物,很快家里的书桌上、餐桌边、办公室的书柜里堆起厚厚的几十本图书,做到随时随地就能翻阅,我希望在尽量短的时间里走进这位人民科学家的精神世界。

来钱学森图书馆工作的第一个春节假期,我在书房埋头读完了《丰碑》《钱学森的航天岁月》《两个身份 一个信仰:钱学森的选择与成长》等多本书,读得越多,越能体会到“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这些对他的评价远不是一望而知这么简单。

因为曾经在出版社工作过一段时间,我了解到国内出版界研究钱学森生平事迹、治学风范、科学精神等各类出版物有数百种,包括专著、科普读物、绘本等,这些书或汇集他的感人故事,或聚焦他的贡献和成就,或探索他的科学思想。但这些图书,往往是就故事讲故事、就精神讲精神,他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这样说,很多都没有讲清楚,感动之余很难让人读懂钱学森。而且,钱学森一生治学,遍及自然科学的各个门类,研究的领域之广、涉足的学科之多,还旁及音乐、艺术、沙草产业等。因此,至今都很难找到这样一本图书,用有限的篇幅,真实、完整、较全面地再现钱学森的主要成就、精神风范,能让读者真正读懂他的科学成就,以及支撑这些成就背后的精神力量。

「有一本书很特别」

有一本书很特别,也正是通过这本书,我终于读懂了钱学森。该书是由钱永刚馆长总策划出版的《重读钱学森》,正如钱永刚馆长在本书的开篇就以“重读,正逢其时”来展开他的叙述一样,在今天,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弘扬以钱学森等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学习他不断砥砺科技报国的初心和使命,自觉践行科技报国之志。重读,正逢其时。

《重读钱学森》,陆力撰写,世界知识出版社

《重读钱学森》一书是根据钱学森身边的工作人员(或是与钱学森有往来的专家)口述采访而撰写的。真实,是这本书的底色,也是这本书值得一读再读的基础所在。纪实文学作家陆力为了写好这本科学思想类图书,历时8年,通过频繁地与学者们深度交流,通过查阅大量背景资料,再加上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完成了这本融生平事迹、科学成就、感人故事、精神风范于一体的科学思想读物。该书包括序篇在内,共分6个篇章,各篇章侧重点不同,将钱学森不同人生阶段、涉足主要学科领域的研究与思想,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给读者创造了从另外一个侧面重读钱学森的机会。

「孩子眼里的父亲」

能展现人物个性的小故事总是吸引人的,真实的对话让人读起来更加有趣而又不费力。《重读钱学森》中不乏这样的故事和对话,为我们还原了一位伟大科学家的平凡和温暖。序篇“家人记忆中的钱学森”,用的是钱永刚教授口述的《父亲牵着我的手》一文,生动形象地呈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父亲形象:钱学森的形象不仅是伟大的,更是可亲的;钱学森不仅是个人民科学家,更是孩子心中的好父亲。

钱永刚教授在书中谈道:“父亲晚年时,有一次和我聊天,他很感慨地说:‘你小的时候我工作特别忙,就顾不上你了。如果我们一个星期就做一道题,不论数学、物理、化学,相信到你高中毕业时,全国大学任你挑。’”言辞中满是未尽父亲责任的内疚。这样一位为共和国国防建设作出杰出贡献的战略科学家,在孩子面前,却如此有温度,如此满眼的慈祥,伟大和平凡在钱学森身上得到了天然的融合与有机的统一。

以钱学森为主角的影视作品

「要说说里头的道理」

晚年钱学森在翻看介绍他生平的图书时,对儿子钱永刚说:“这些书都是说我这个好那个好,这个行那个行,对人没有启发性,我不是天才。要说说我为什么能取得那些成就,就要说说里头的道理和规律性。”

书中这段话,时时在我耳边响起,有关钱学森的书、那些书中的故事、故事背后的道理,都要回到这句话来重新思考。这也是重读钱学森的意义所在,《重读钱学森》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重读钱学森》主要的篇幅是在真实还原和阐释一位科学家的科学思想和成就上。走近钱学森,首先要认识到他的科学高度和广度。他的研究领域以应用力学为起点,进而扩展到技术科学领域,并关注整个科学技术体系,最终实现了从科学家到思想家的跨越。钱学森善于融会贯通,在各门学科的交叉融合中,钱学森提炼系统工程的概念,提出了从总体上把握众多科学的系统科学。他曾说:“在现代这样一个高度组织起来的社会里,复杂的系统几乎无所不在,任何一种社会活动都会形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组织建立,有效运转就成为一项巨大的工程。”钱学森看准了系统工程在社会主义建设各个领域的作用,对系统工程的推广和教育,他可以说是不遗余力。

「一次又一次的阅读」

2022年国家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它是在关键历史时期提出的国家战略人才储备的培养计划,并支持“双一流”高校引领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党和国家对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的配合。在我们学校(上海交通大学)高度重视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同时,我想我们要把对钱学森科学思想和成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育人课程,《钱学森系统工程思想导论》这一门引导未来卓越工程师学习钱学森的科学思想、哲学智慧、成长成才规律的“卓越工程师素养课程”应运而生。我们尝试去探索一位战略科学家的命题,“要说说我为什么能取得那些成就,就要说说里头的道理和规律性”,把钱学森的思想传播出去。

现在,《重读钱学森》是放在我身边随时阅读的一本书,我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阅读感悟中,不断地用钱学森的精神比照自己,也正是在这种比照过程中,从了解钱学森到慢慢走近钱学森。

重读钱学森,把钱学森成长成才的规律、爱国奉献精神背后的宝藏挖掘出来,使之得到更好的弘扬和传播,这是我作为钱学森图书馆人的精神驱动力,也是我对此书常读常新的收获所在。

「延伸阅读」

《剑指苍穹:钱学森的航天传奇》,石磊等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两个身份 一个信仰:钱学森的选择与成长》,陆敏洁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钱学森精神读本》,钱永刚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听馆长讲钱学森故事》,钱永刚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我忠于中国人民”:1950年代钱学森在美听证会全记录》,张现民编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出处华人站华人新闻,华人中文网 » 重读有关钱学森的书,既能不断熟悉钱学森,更是自我生命境界不断升华的契机

相关推荐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