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天权的《海那边的中国女人(爱情三部曲)》,描写了几位上海女性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迈出国门闯荡世界的故事。在全新的社会人文环境中,她们在爱情、亲情、事业和各种社会关系中做出了勇敢抉择,进行了人格重塑。
这部爱情三部曲的文学地位,在于它塑造了中国女性全新的形象,她们是具有鲜明时代意义的女性,她们是在中西文化碰撞淬炼中涅槃重生,在时代浪潮的冲刷下闪动涌现的。
跨出国门并拥抱世界
3部小说的女主人公都有各自强烈的个性,敢于张扬、敢于表现自己、做自己想做的,这就改变了过去小说里中国女子刻板的、温柔软弱的形象。她们主动出击,主动投入时代前进的浪潮,勇做弄潮儿,把握住时代转折点的机遇,成为这个大时代前进的先行者。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际舞台上,她们都是闪亮出彩的女人。
《海那边的中国女人(爱情三部曲)》第一部《爱情是不可替代的》,讲述了主人公周怡亭为了摆脱畸形的政治婚姻离开上海到美国打拼的故事。她做过管家保姆、摆过地摊,最后成功创业开办工厂,奋斗8年后才把女儿王爱华接到美国团聚。而王爱华长期寄居在上海外婆家里,虽有外公外婆疼爱,但也受到误导,认为是母亲的创业伙伴男友孙宏钢分散了母亲对她的爱,因此拼命捣乱想拆散两人,直到她自己长大后经历了磨难和恋情,才真正懂得了母亲那一代人的艰辛不易,两代人达成了和解。周怡亭在美国创业成功后又到中国投资建立中美合资企业,中国生产,美国销售,为当地老百姓找到了发家致富的新路,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也让自己的产业越做越大。周怡亭这一代赴美华人的成长历程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同行,既受益于改革开放的时代成果,也成为时代发展的一股推力。而在艰苦创业的岁月中,爱情成了不可替代的精神力量,慰藉着每一颗孤勇前行的心。
在第二部《爱情是不离不弃》中,年轻的大学讲师陈卫红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深造,邂逅丧偶不久的华侨富商王董事长。王董是在美国出生的华裔,他的祖父劳工移民到美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积累了财富。陈卫红是大学教师,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那种优雅的气质是王董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他倾心于陈卫红的优雅、美貌,想以100万美元补偿陈卫红的丈夫吴大伟,请他放手。陈卫红、吴大伟受此刺激,下决心留在美国奋斗,共同创造出自己的100万美元。两人改换专业攻读计算机领域,借着全球IT行业飞速发展的东风,成为美国的中产阶级上层人士。实现美国梦之后,吴大伟被国内的勃勃生机吸引回国创业,把美国的新理念、新科技带回中国。而陈卫红陪着女儿在美国读书,造就了爱情的“不离不弃”。
在第三部《爱情是奇迹》中,主人公李若兰出身于书香门第,聪慧好学,其伯父李玉山、父亲李玉海都曾是留美学生。李若兰在伯父的支持下前往美国求学深造,刚到美国即闻伯父突然离世,失去了经济来源。她如同闯进汪洋大海中的一只小船,处于惊涛骇浪扑朔迷离中,在闺蜜钱瑶瑶的帮助下实现了自食其力。在美国,李若兰也经历了爱情的甜蜜与波折。在一批老同学的助推下,60岁的李玉海手持学生签证携妻来到美国。他成为当地的华人领袖后又回到学校,完成了1949年中断的学业获得硕士学位。李若兰也在亲友的鼓励下参加美国偶像比赛并脱颖而出,成了美国知名的双语电视节目主持人。在李若兰父女的生命中,爱情创造了很多的奇迹与不可思议。中国的两代知识分子经历了曲折的奋斗后,奇迹般地崛起,获得了傲人的成就。
这几位女主人公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她们的共性是坚韧,在挫败中越战越勇,在崭新的环境中艰苦努力,咬定青山不放松,顽强不息,在任何不利的环境中,她们都选择了坚强,选择了奋力一搏。她们在可进可退的境遇中,以中国女人的坚韧柔中带刚,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她们也善于反思,敢于不断修正自己的欠缺,在边做边改的实践中完善自己。她们永远在路上,虽然也会犯错,但永远不停止前进,永远奔跑在大时代的前进人群中,成为时代的先行者。
心灵摆渡与文化自信
昆德拉曾说“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而在他乡奋斗“就是一种人类情境,一种生长着的生存情境”,施天权用这些女性的海外奋斗历程告诉我们,闯荡探索本身就是生命繁衍的一种方式,离散文化的精髓,应当是让生命的繁衍充满活力,生生不息。她一举超越了海外华文文学多年来所表现的文化冲突的传统母题,而是在文化融合的语境下,描述女性的情感困扰和生存境遇。她认为每个人对于各类型的爱皆有自由抉择权,并应诚恳执着。
3位女性在走出国门之后,认识到东西文化中存在的客观差异,她们在适应新的文化环境过程中意识到不同的文化在走向融合与互补,人类的命运共同相通,有时候可以超越文化与族裔的樊篱。而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是东西方文化共同赞誉欣赏的。她们迅疾地消解着“原乡”的概念,以一种文化自信的实力寻找自己新的精神依托,这个过程没有与母国文化的告别,而是从容地迎接新的文化,接受东西方文化的共同淬炼,在时代的进步中不断成长。
小说第三部中作者描绘了李若兰第一次来到美国银行的场景,只见“欧洲城堡式的大块石砌墙壁,象牙白的圆屋顶像是古罗马式的建筑风格,众多的入口门前赫然屹立着4根粗壮的石柱,大门上方歪歪扭扭的英文字体标示着银行的名称”。此时的李若兰感受到建筑庄严肃穆带给她的心理压迫和东西方的差距带给她的陌生,但她还是轻轻吸了一口气,壮了壮胆子就推门而入了,李若兰的成长是作者在这部小说中着力刻画的内容。
虽然抛弃对“原乡”的依赖和对男性的依赖是走出国门的女性在独立成长道路上迈出的重要步伐,但更为重要的步伐则是她们在时代的浪潮中逐渐练就的逐浪前行的本领。
3位女主人公到了他乡之后都意识到,此地的生存哲学是凡事靠自己,这与当时国内的“一切交由组织安排、社会统筹”的思维有着本质区别。她们更认识到女性的精神独立是建立在经济独立之上的,所以书中的女主角都以发挥自身优势的方式顽强奋斗,摆脱了经济困境。
三部小说的情节设置与当时国内外发展轨迹密切关联,小说的主人公都是中国刚刚改革开放时跨出国门的,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如巨浪般冲击她们的心灵,但她们以中国女性的坚韧不拔迎接挑战,用出乎所有人意料的速度由弱变强,由当地社会底层走向了美国社会的中上层。她们借势于中国国内各项优惠政策,背靠着强大祖国的巨大变革,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在这大时代的转折与动荡中,她们行进在大浪淘沙的前沿,经历着极为残酷的博弈与挣扎,精神和心灵都得到了一种淬炼。
施天权在谈到自己的经历时曾说过:“1990年,我赤手空拳远渡重洋飞抵美国,与当时的留学生、新移民一起,开始在一片陌生疆土的摸爬滚打、砥砺前行,在没有路的地方硬生生闯出一条路来。其间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了许多催人泪下的故事,有感动,有叹息,有愤慨;深悟造化弄人,一如鬼斧神工,其情节的曲折离奇,实非想象所能及。幸运的是,我们的奋斗历程,恰与中国的一个历史转折点同步,与世界的全球化进程同步。改革开放后走出国门的这批新移民,以令人难以置信之速度,由弱变强,只用短短的时间,就完成了以往几代移民奋斗积累才能达到的成就。中国新移民的这种结构性变化,是与国内改革开放相对应的变化,是中国发展在海外的缩影和写照,也是世界全球化浪潮中粼粼波光的闪现。”
人格重塑与精神升华
施天权的跨文化书写保留了一些海外作家的创作情状,比如作品生命意识里对东方社会与西方社会的联结,作品面貌呈现上的各种文化融合,但她的写作已经不再专注于离散的痛苦,而是让读者深刻体会女性的人格重塑。
第一部中周怡亭在国内的时候听说美国遍地有黄金,似乎俯拾皆是。但到了美国才知道有太多难关需要克服,想象与现实有巨大差距,语言不通、习惯不同相对还是容易转变的,观念的不同才是两种文化、两个社会更大的差异:美国人的个体意识强烈,人人独立奋斗过自己的日子,要想立足谋生就要自立自强。她迅速调整自我规划,事事不依赖人,终于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获得了成功。
第三部中李若兰的人格重塑更为吸引人。作为三代书香门第传人,她保留了较多的东方文化记忆,她来美国时随身携带了唐诗宋词,也把舒婷、顾城、海子等年轻诗人的新诗集装入行囊。她觉得读诗的时候便忘记了烦恼,甚至在陪同闺蜜瑶瑶去她的男友托尼家里时,看到托尼家世外桃源般的田园生活情景,立马想起了秦观《行香子》里的“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她接受多重文化语境的熏陶让她更具魅力,她在说服瑶瑶和她一起开店的时候,便拿当时美国流行书《富爸爸,穷爸爸》里面的理论来说服她:打工人的收入是交掉税款之后才可以自己派用场,而老板则是扣除各种花费以后才缴税,美国的这种资本主义特征、鼓励人创业做老板的社会意识很快重塑了她的社会认知。她到托尼家里以后感受到越南裔美国人的团结,之后又选择带有浓厚中国情结的犹太人斯蒂夫做终身伴侣,可以说她的经历是精神面貌的逐步丰满和重塑。
爱情三部曲的作者施天权是以自己丰富的阅历和静观默察作为她写作的厚实土壤,以哲人的思考将女性的生存情境上升到形而上的高度加以考量、审视和描述,用细腻的笔触把事件、冲突、矛盾、痛苦和欢乐背后的女性精神魅力彰显了出来。
施天权在“文革”时期扎根偏远山区,与中国最基层的百姓同甘共苦十余年,后回到大学教书,之后又不顾年岁的羁绊,不惑之年义无反顾地跨出国门闯荡世界。她笑言自己既经历了土插队,又经历了洋插队,她的经历本身就是一部女性奋斗史。她在美国生活了十来年,在加州大学北岭分校、俄勒冈大学做过访问学者,曾任职于华文媒体机构,也有过自己创业的经历。她所学专业是新闻,当过新闻记者和编辑,长期以新闻工作者的敏锐视角观察美国社会,这些中国女性在海外奋斗的生动故事,有些发生在她的好友身上,有些则是她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施天权看来,她和她的女友,都似乎活过了几次人生,经历了穿越式的人生旅行,她们在多种文化交汇的长河里摆渡,也完成了自我的重塑,她们在启程的时候有很多无法预料,而她们的成果竟令人惊喜交加。
这部小说对中国女性在海外奋斗经历的描绘达到了新的高度,也成了海外新移民文学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作品。
《海那边的中国女人(爱情三部曲)》
施天权 著
文汇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出处华人站华人新闻,华人中文网 » 每个人对于各类型的爱皆有自由抉择权,并应诚恳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