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被人们忽视的情感,在历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情感史的研究,的确充满挑战

在历史的叙事中,情感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元素,而事实上,那些具体而微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不仅塑造着个人命运,也深刻影响着历史进程。

尽管历史学家很早就开始探讨历史人物的感受,但直到最近二十年,他们才找到系统化处理这一话题的方式,即情感史的研究。

在《什么是情感史?》中,我们可以发现,情感史已然成为当代史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它颠覆了许多传统的史学观念,带来更多反思。

在历史和生活中,情感无处不在

如何定义“情感”这一概念?情感与情绪的区别是什么?

王晴佳(《什么是情感史?》作者、美国罗文大学历史系教授):情感指的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同时表现在神经和生理两个层面,也即与人内在的精神活动相关,但又在身体的层面有所反映,因此也与生理活动相关。

学术界其实对情感尚无一个共识,所以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在近代历史的语境中,情感与理性形成一种相对对立的关系,情感指的是人对外在世界的刺激所做出的相对自发的反应。更具体一点来说,有人开车会“路怒”,就是情感剧烈波动的一个表现,而如果随着这种波动采取某种“报复”的行为,往往会两败俱伤,甚至要承担法律责任。如果当事人事后理性地分析考量,会发现一时冲动的行为根本不值得。

由此我们也可以尝试回答一下“情感”与“情绪”的差别。英文的情感是emotion,而另一个词affect也是指情感,但更多牵涉生理的层面,我会将之理解为“情绪”,现在也有不少人采用“情动”来翻译。用上面的例子来说,被人突然超车会引发情感的波动,但每个人的情绪表现会有不同,有的人也许就表现为一种轻度的惊吓,心跳有所加快,旁边的人都不一定会察觉,而另外一些人则可能会咒骂对方,甚至在肢体上有更多“闹情绪”或“情动”的表现。总而言之,有些事会激起某种情感,但是否一定表现为情绪,则因人而异。

手机的普及以及微信等社交软件的普遍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这是显而易见的现象。但在我看来,这一变化虽然明显,却并不改变人对情感的需求抑或情感在人的生活中的作用。比如以前朋友或恋人之间的交流,基本通过信件,寄出邮件和等待回信,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其间杂有焦虑、期待、不安等情感,而一旦收到回信,取决于其内容,又会产生欣喜或不悦的情感。现在通过社交软件交流,很多人可以随时找到对方,煲电话粥,对收到的短信也可以秒回,由此无法想象和共情上述的情感。不过,虽然交流形式有了巨变,但情感仍然参与其间。比如当代人在发出微信之后,对方没有回,也一样会产生焦虑、不安乃至不悦的情感,但其原因则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些不同,同样展现了情感的历史性,也即其在时空中的变化,从而有助于揭示当代社会的变迁。最后要说的是,科技发展与情感之间的关系,也是情感史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同时亦反映和印证了当代史学与自然科学联手的总体趋向

《什么是情感史?》

转载请注明出处华人站华人新闻,华人中文网 » 经常被人们忽视的情感,在历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关推荐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