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刚过去几位说英语的背包客,那边的餐馆外摆位又传来几位说着西班牙语年轻小哥的笑声,转个弯来到楼梯口,又与一对韩国情侣擦身而过。与记者同行的美食博主申一丁常来此处,他说,老外扎堆出没,在这里是常态。
在上海,遇见外国人不稀奇,但在这样一个紧凑的空间里同时遇到来自许多不同国家的外国友人,还真让人好奇,这里究竟有什么吸引力?
这个空间名为“现所”,位于胶州路上,是一家创意园区。对老外来说,它藏在市中心居民区腹地,很本土、很上海;对上海人来说,它集合了国内外的潮流品牌、工作室与餐饮店铺,很国际、很时髦。
探索上海之夏的魅力,现所提供了一种有趣的体验。
有“回忆杀”,还不“显山露水”
和其他中心城区的城市更新项目一样,现所是一个能提供“回忆杀”的地方。1937年,上海萃众毛巾总厂在此处建立,厂的前身是当时的中国国货公司老板李康年与人合资兴办的中国萃众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毛巾厂于1940年起生产的蓝白相间的钟牌毛巾,因毛巾货号为414,被人们亲切地称为414毛巾,是许多老上海人的童年回忆。
后来,毛巾厂迁出,厂房留在原地,几经易主,做过办公室,也开过沪上颇有名气的国际青年旅舍。2021年,现所一期改造完成,主体建筑由一栋工业厂房蜕变为融合办公、商业、展览于一体的集合空间,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一年多后,现所二期全面开业,主体建筑与一期只隔着一条狭窄的通道。
即使是一期二期加在一起,现所的体量也显得颇为“迷你”,与人们认知的传统创意园区不一样。殊不知,在citywalk风潮越来越盛、人们眼光越来越挑剔的当下,“大而全”并不一定代表着有优势,另辟蹊径、因地制宜做到“小而美”,有时反而更迷人。
什么是美?不同人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觉得,现所的美,在于不“显山露水”。它不但小,还特别隐蔽,没有张扬的招牌,不论是从胶州路还是从延平路进去,人们都很容易错过入口。只能凭借着弄堂口墙边的几张店铺贴着的小箭头贴纸,半信半疑地往里走,穿过居民楼,沿着蜿蜒小道复行数十步,前方才豁然开朗。有网友说,这种与众不同的寻找体验本身就很有意思。
都说开店最重要的是市口,把一家餐厅开在弄堂深处,属实大胆。但餐饮品牌Bastard的主理人Jiro却表示,“感觉对了。”当时,她和大厨为店铺选址跑了静安、徐汇许多地方,怎么也看不中,反倒是来现所一期参加活动时注意到了正在招商的二期。“那里不沿外部主街,在一二期中间的小道边,特别像人们熟悉的、能够放松吃饭聊天的街区小店,有家的感觉。”冲着这种感觉,Jiro签了约,哪怕店铺空间比本来预想的要小了一半。
更多人被吸引,是因为现所建筑改造后独特的风格所带来的审美愉悦。来到一期,映入眼帘的是白色的建筑外墙,在一旁围墙竹篱笆和茂盛树木的映衬下显得简约而高级,人往那儿一站就很出片。走进建筑内部,更引得人手里的拍摄键按个不停——主色调是黑白灰,金属质感的楼梯,顶部是全景天窗,带来变幻的光影效果,老厂房的斑驳痕迹留得恰到好处。二期延续了这种设计质感,还保留了青旅时期的楼梯和部分墙面,外部的老式工业楼梯被刷成明黄色。
不循规蹈矩,提供情感共振
创意园区,正是因为不循规蹈矩,处处给人惊喜才好玩。从设计到招商,现所都是“非标”的。
这两年,包括上海在内的一线城市中,非标商业空间越来越火。业内人士分析称,不同于标准化的“盒子MALL”,非标商业通常呈现出创新型的商业形态、个性化的品牌组合、特色的场景营造等。随着在地文化、主理人概念、社群运营等因素的加持,非标商业的范式越来越多样化,让人们获得更新奇的体验以及情感共振。
现所是懂这种玩法的。它策划组织的,不是遍地开花的小商品集市摆摊,也不是传统商场喜欢做的中庭音乐会、节庆艺术装置展示,而是更为小众的垂类主题活动。比如去年二期全面开业时,现所与原创市集品牌凡几联合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城市生活方式 “聚落”——凡几生活百货,让14家创意家居、小众香氛、个性插画、宠物友好等品类的独立品牌,以两个月“慢闪店”的形式入驻3层陈列空间。这些品牌有的已有一定知名度,有的初出茅庐,共同点是有个性、重创意。
凡几品牌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与现所的合作,除了看中干净、独立、颇具设计感的空间,还在于这里浓浓的社区感以及对创意品牌的倾斜。对年轻人来说,这类活动奠定了园区的基调,给人一种开放包容的感觉。来到这里,是为了探索、交流,结识志同道合的新朋友,过程中会对空间以及社群产生情感联结,消费成了自然而然发生的行为。
有趣的是,Jiro在现所开店的契机,源自一场创意活动。开店之后,他们也经常做活动。餐厅本身做的是创意菜,推出各种中西合璧的融合菜品,因此会和其他餐厅联合做国际美食美酒快闪。因为热爱音乐,想让餐饮空间变得更多元,餐厅还主动跨界,常常在周日下午举办小型黑胶音乐活动。
什么样的气质吸引什么样的人。Jiro说,在这里开店不期待所有人都喜欢,只是希望认可的客人可以在这里尽情放松,找到家的感觉。令她开心的是,不少在周边创意机构工作的人成了常客,每逢城市举办时装周、电影节、咖啡文化节,熟客们还会带着新朋友一起来。
作为现所的第一家租户,许多精酿爱好者钟爱的全球知名品牌美啤乐也不只是一间精酿啤酒吧。除了接待慕名而来的欧洲、日韩、东南亚商务客,美啤乐这些年更专注于深耕本土受众。品牌负责人Vivian说,“中国有着全世界最多的精酿啤酒粉丝,我们很有幸可以和本土酒迷一起成长。开业初期我们便把全球美啤乐都有的跑步俱乐部和骑行俱乐部理念带到了上海,建立了私域社群。我们希望与大家一同畅快喝酒、一起挥洒汗水,享受积极的社交。”
非标商业空间也面临挑战
现所吸引人的点还有很多。比如它能提供一种“稀缺空间”——视野开阔、栽种着各种植物的可以眺望静安寺城市天际线的“宝藏露台”。天气好的时候,拿一杯咖啡或红酒,坐在露台上欣赏落日余晖,多么惬意。
又比如,宠物友好的氛围。家里养了好几只宠物的小郑告诉记者,自己和朋友各自驱车二十公里从上海的两边赶来,带着狗狗一起吃周末早午餐。走在园区里,你能看到柯基、柴犬、灵缇、雪纳瑞、中华田园犬等五花八门的狗。无一例外,主人们都牵着绳,包里都备着捡屎袋,与其他人狭路相逢时,还会礼貌地让行。毕竟,在市中心有一处可以携宠就餐、玩耍的商业空间是值得珍惜的,也需要大家自觉维护。
但,非标商业空间也面临挑战。人流方面,记者几次前来,发现周末节假日与工作日差别很大。周末,店里店外人都不少,走廊、楼梯口、露台上到处都是凹造型的潮人。工作日白天,除餐饮外的绝大多数店铺都是安安静静,到了下班时间,才稍微热闹一些。
来了也不意味着都会消费。工作日晚7点,记者遇到两位在小红书“种草”、慕名而来的本地大学生,她们坐在很出片的一期中庭座椅上欣赏着刚拍的照片。两人表示,晚饭还没吃,这里的消费比较高,准备去周边便宜一点的地方吃。手里的咖啡也是外面便利店买的,价格比园区里的店要便宜一半。旁边的一家户外集合品牌的店员告诉记者,像这样只来拍照不消费的年轻人还不少。这或许,是园区追求品位的“代价”。
如何把风格与追求与园区相契合的店铺留住,也需要思考。一家曾经拿过大众点评静安区文化艺术好评榜第一的店,小红书上也有很多人推荐,算是引流店,在开满一年租约到期后没有续约。一家刚开业时“风很大”,引来众多博主打卡的生活方式类店铺,如今也没了踪迹。
新鲜感与网红效应如何吸引更多消费者,品牌与社群如何持续运营,紧贴居民区的园区能否链接更多居民需求,创意园区如何保持旺盛生命力……这些都对团队运营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消费新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