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五月逛商场,你可能会迎头赶上许多优惠活动。可如果你没有特定的消费需求,商场也逛腻了,不妨关注一下这两年正在拔节生长的消费新空间。
它们不同于传统消费场景,有点个性、有点特别,甚至完全不像商业场所;你可以当它们是景点,或者一场露天建筑展,但它们又会给你精彩的消费体验。“买买买”,在这里你恐怕真的会忍不住掏钱。
它们就在你身边。藏在园区里、老厂房里。那些嗅觉灵敏的潮人们,还有我们,都已经替大家踩过点、打过卡了。去逛吧,真的值得。
5月初,一个周三下午2:00。地点,金桥路535号,与人民广场的直线距离大约13公里,车程半小时。在这个刚火起来的园区式的消费场所,eka·天物,临水的一排三家餐饮店,几乎座无虚席。天气有点小雨,人们却连门口的外摆位也不放过。
这一场景传递出的信息无疑是复杂的,甚至令人匪夷所思的:为什么工作日的非就餐时间,远离浦西市中心的园区餐饮如此火爆?
为了进一步求证是什么人在这里消费,记者选择了一扇正对着一排商铺的二楼落地窗前暗中观察。期间经过的面孔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退休老人,一部分推着童车的家庭,一部分带着些许“班味儿”的青壮年。
他们都不是只逛不买的。相反,一部分在餐饮店、咖啡馆里坐下了;一部分走进买手店,出来时拎着手提袋;还有一些手拿咖啡,走哪拍哪,毕竟建筑美学,也是一种“消费对象”。
下午5:00,天有些转凉,人群这才逐渐散去。一天的营业即将接近尾声。根据eka·天物运营方的统计,当天入园人数达到1.5万人次,相当于一座二线城市的机场单日旅客数量。
下午2:00,我的暗中观察视角。
东北上海,卷起逛街风潮
eka·天物的前身,上海航海仪器总厂。三十多栋建筑,原本承担着工厂赖以运转的各项职能。
去年,eka·天物的运营方将它们租赁下来进行了改造。有的房子,红色砖墙圆门洞,像从旧时光里走来的;有的房子纯白色、地中海风,又充满异域风情。
小红书上,不少网友在这里收获了“人生照片”,大家普遍的感受是:这就相当于一座建筑艺术博物馆。
可它又不是一个纯粹的博览空间。更确切地说,建筑博览,只是它的第二功能,第一,是商业街区。
由老厂房更新后的建筑们,从去年10月起,陆续引入了店铺。到目前,一共约有50余家,其中60%是餐饮,剩下的有卖灯具的、自行车的、茶具的,还有卖宠物百货的。
这些商家在一定时间段内,的确是有稀缺性的。比如德国灯具品牌Paulmann,在eka·天物开了上海首店;网红餐厅兰巴赫,是第一次开进浦东;W Coffee,在南京西路上变成“排队王”之前,eka·天物店是品牌的首店。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曾坚持“不过黄浦江”的餐饮品牌,在入驻eka·天物时,这里还只是一个刚刚完成改造的“空壳子”,生意怎么样?人流怎么样?一切都是未知数。
“盲选”eka·天物,W Coffee的市场部负责人阿杰给出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答案:氛围感。他说,近一两年,许多实体商业都在试图寻找那些能够营造出度假氛围、休闲氛围的空间场所。“比如街边店,或者是商场顶楼带花园的店。这是回归实体商业的本质逻辑——让人们能够在线下社交。”
然而没有eka·天物之前,浦东金桥、碧云、联洋,乃至唐镇、祝桥一带的居民,主要的消费空间在商场,金桥国际商业广场、金桥大拇指广场、LaLaport金桥……人们可以在这里花钱,但要在这儿感受“度假”般的快乐,那一定是说笑了。
eka·天物不一样。在园区里的小马路走一走,随便选一家咖啡馆,晒着日头聊聊天,梧桐区的生活方式,难得在浦东也可以享受。对于浦东,乃至更远端的杨浦、宝山居民来说,真正缺乏的,也正是这样的街区商业,是小马路,是可以city walk的地方。
果不其然,eka·天物的出现,很快在整个东北部上海卷起了一股“逛街”的风潮。根据园区运营方以及园内一些餐饮店提供的客流数据,eka·天物的主要客群,正是周边的家庭型居民,远处也可以辐射到浦东机场附近、杨浦区、虹口区、宝山区等。
阿姨妈妈客单价高过年轻人
其实,想要精确统计eka·天物的客源,是极其困难的事情。一方面,开车来的客人占比较高,从哪里来的不详。运营方只能大致判断:里面豪车不少,奔驰大G已不新鲜,园区里甚至出没过好几辆劳斯莱斯幻影。
另一方面,从eka·天物去年启动试运营以来,隔三岔五的大中小型活动,引来了许多垂类人群。他们作为社群成员而来,只分兴趣爱好,不问来处。
最早eka·天物还没有一家商业入驻时,一场水上音乐节,吸引了上千号乐迷。再往后,时装秀、发布会、展演、市集、独立电影、快闪……园区每办一场活动,少则十几人,多则千数人,都会短暂聚集在一起,带来流量,带来消费。活动加持之下,园内一家茶具店仅“五一”期间,营业额就翻了一番。
即便活动结束后,长于社群运营的eka·天物,也有办法让这些人“二刷”“三刷”。一些宠物爱好者、音乐爱好者,甚至会在一次次活动之后,把eka·天物当作精神安放所。一位住在碧云社区的杨女士告诉我,她每周都会来这里遛狗,三只。“狗狗会在这里遇到它的朋友。”
不过,在所有来到eka·天物的人群里,最引人瞩目,也最出人意料的,是那些阿姨妈妈。
这两年,大家对“阿姨妈妈党”总有些刻板印象,她们成群结队,她们花枝招展,她们几乎“攻陷”了张园、太古里,却很少消费。
可根据eka·天物的消费数据,真实的阿姨妈妈被正名。拿W Coffee来说,这是一家主营舒芙蕾甜品的咖啡馆。每天,馆内35岁以上中年人,退休年龄客群,以及家庭消费占比超过60%。
“我们在南京西路的店、eka·天物的店,阿姨妈妈是很重要的客群。而且因为不习惯用团购网站,她们的客单价往往比年轻人还高。同样等位时长,她们也比年轻人更有耐心。”W Coffee的市场部负责人阿杰说。
W Coffee南京西路店。
餐饮实际上已经打开了中老年下沉市场。一位餐饮圈的朋友说,近年来,人均500元以上的餐厅或许逐渐不再需要排队预定,但100-200元均价的餐厅正在成为新的“流量王”。而它们的火热,与家庭消费以及“有钱有闲”的退休人群密不可分。
区位不够核心,流量靠什么延续?
刚刚过去的“五一”节对所有商业空间都是一波流量炸弹。一家刚在张园开业的咖啡馆店主告诉我,开业前五天,门店就冲上了大众点评热门榜。一度后厨积攒了300单,不得不暂时闭店。
“张园背靠南京西路,有稳定流量。尤其是现在全国各地的游客,也把这里当作打卡地,拖着行李箱的食客不少。我们把店开在张园,营业额可能是其他地方的两倍,成本是三倍,但广告效应不可估量。”
不过,“南京西路”毕竟只有一条,做不了全国人民的生意,“偏安一隅”,是绝大多数商业空间的被动选择。过不上“开张吃三年”的日子,非节假时期,凭什么引流?
eka·天物的一些商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周末生意不错,周中一到傍晚就不大行了。还是要想办法做‘夜经济’。”“园区里餐饮太‘卷’,零售太少。如果街区不好‘逛’,单靠餐饮肯定不持久。”“现在人车不分流,步行体验感不好,要尽快解决……”
其实,eka·天物面临的考验,也是当下许多城市更新项目的普遍焦虑。比如,建筑载体可以更新优化,但周边旧有的交通体系很难改造,停车位少、周边拥堵,或者人车不分流,都不可避免。
再如,地理位置不够“核心”,或者周边人群潮汐式出没。白天客人多,晚上客人少。周末客人多,平日客人少。
采访中,一位餐饮店老板还提到“阳光流量”的概念。“越是街区商业,对气候敏感度越强。天气好,人满为患;天气不好,门庭冷落。”
今年下半年,又一批餐饮、零售、livehouse等文化空间即将入驻eka·天物。通过“夜生活”相关业态的引入,以及社群的持续运营,eka·天物或许能够将当下的热度延续下去。
转载请注明出处华人站华人新闻,华人中文网 » 真正缺乏的,也正是这样的街区商业,是小马路,是可以city walk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