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目前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地铁网络。随着地铁线路和站点数量不断增加,地铁站点命名出现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
比如,有些站名地理指向性差,离实际位置距离较远,容易误导乘客;有些站名用一条较长道路命名,如中山北路站、淮海中路站、宝安公路站等,乘客难以准确定位;有些站名用不知名的小马路命名,乘客知晓度低, 辨识度较差。
地铁车站命名看似是个小问题,但它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一个精确、规范的地铁站名除了能为乘客带来方便外, 还可以成为鲜明的城市标记或符号。需要指出的是,地铁车站命名不同于一般的公交站点命名,它涉及的内容和范围都比较广,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确定后不宜经常调整,且调整直接成本非常高、间接成本更是难以估算。因此,上海有必要从源头发出,进一步规范上海地铁车站的命名机制,从而更好方便乘客,提高运营效率,传承上海历史文化底蕴。为此建议:
第一,制订和颁布《上海市地铁(轨道交通)站名命名规则》。目前上海地铁车站的命名主要依据《上海市市政交通设施命名规则》,该规则2005年12月26日以沪地办〔2005〕15号文件形式公布实施。同时,2015年4月30日,有关部门又重新发布沪地办〔2015〕43 号文件《关于印发〈上海市市政交通设施命名规则〉等四项地名命名规则的通知》。从文件来看,内容总体比较原则、笼统,缺乏足够具体的操作细则和步骤。建议尽快出台专门规章制度,并制定有操作性的实施细则,规范和指导上海地铁站名的命名工作。
第二,命名前应广泛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地铁站名是否科学、是否合理,广大乘客最有切身体会,也最有发言权。在地铁车站站名的命名或调整时,应该利用各种渠道,包括通过新闻媒体等,广泛征集和听取各方声音,特别是地铁车站所在地附近居民和单位的意见,必要时可以通过听证会形式进行,使地铁车站命名尽可能反映大多数市民的愿望,也符合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需要。
第三,成立“上海市地铁车站站名命名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研究和评估上海地铁站名的命名、调整方案,组成人员包括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城市文化等领域专家。此外,建议定期(例如每 3 年或 5 年)对全网车站进行梳理和评估,提出相应的调整建议,尽量做到一次性调整到位。无特殊情况下,几年内不再做个别调整,从而起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方便乘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