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后,上海市领导结合深化实施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密集走访调研企业,推动全国两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
继上周走访位于宝山的两家重点工业企业后,本周初,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又走访位于杨浦的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汉高(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希望企业持续深耕上海、做强做优主业、助力生态打造,并强调上海全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决心。
在两次调研之间,陈吉宁还去了沪上一家承担着重要城市功能的市属国企——申通地铁集团,专题调研轨道交通建设和地铁安全运营,强调要对标国际一流,加快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更好服务城市发展大局,更好彰显人民城市温度。
“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的血脉,事关城市功能布局,事关城市窗口形象。”他要求申通地铁着力提升“四个能力”——安全能力、运营能力、服务能力、经营能力。
评价任何一个超大城市的综合实力和治理能力,地铁都是一个极为直观、极富代表性的样本。地铁的里程数、客流量等,直接体现了城市交通的便利程度,折射着城市经济发展程度。其密度、可达性和对重点需求人群的覆盖面等,更彰显了一座城市在规划层面的思考和远见。
上海地铁目前已有20条线路,运营里程达到831公里,日均客流超过1000万人次,今年以来最高日客流达到1339.7万人次。凭借这些数字,上海地铁毫无疑问已跻身全球最发达、最繁忙地铁运行系统之列。
但对标全球最高标准,应对当下面临的种种具体考验,上海地铁仍有提升空间。近年来地铁运行中出现的一些应急事件和突发情况,亦提醒相关各方,强基础、补短板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现代化的轨道交通体系是发挥“五个中心”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完善城市发展空间布局、促进资源高效配置的重要支撑。正因为其重要性,在规划建设及日常运营中,需按照城市总规,立足长远发展,加快推动轨道交通成网成体系建设,强化与地面公交的无缝衔接,增强“最后一公里”的可达性。
显然,地铁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及其同城市整体规划布局、其他交通组织方式的协同配合程度,比单纯的“规模”和“流量”更为重要。
地铁本身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其能否顺畅安全有序运行,既是城市运行中最为重要、不容闪失的板块之一,也是整座城市治理水平的缩影。
调研中,市领导在线网调度指挥中心察看指挥控制协调系统运行情况,听取上海轨道交通日常运营管理和应急事件处置流程汇报,在运维生产数字化管控中心了解上海轨道交通智慧维保数字化转型工作进展,就运行质量、运营服务及安全保障、技术赋能、应急联动等工作与企业、部门负责同志作了讨论。
安全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底线。“在千万级大客流成为常态情况下,地铁安全运营这根弦必须始终绷紧。”陈吉宁表示,相关方面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进一步拧紧安全责任链条,聚焦轨交设备维护、车辆科学调度、场站人流疏导等重要环节,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做好极端天气应对处置。
他亦强调,要更好依托科技赋能,提升预测预警能力,健全完善联动机制,推动运营调度、响应处置一体化,更好服务保障市民乘客安全便利出行。
面对运营线路的日益复杂、早晚高峰时段的大客流以及各种突发状况,以技术手段及时预警、及时应对,无疑是重要一环。
对上海地铁来说,守住了安全底线,还远不能算大功告成。作为城市的窗口,身在上海这样一座需要处处对标国际最高水平的城市,地铁无疑要将“全球最好”作为标杆,持续自我检视、自我加压,全方位提升服务品质。
某种程度上,地铁运行的效能和服务水平,就是城市公共服务环境甚至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很多人对上海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来自地铁,人们对城市管理服务的温馨度、精细度,感受最直接的就是地铁出行。”陈吉宁说,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轨交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
用户体验而不是自我评价,应当成为地铁以及其他公共交通服务的评判标准。针对市民乘客反映的突出问题,完善便民服务设施,进一步在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上下好绣花功夫,“以标准化、高质量的服务增强市民出行的便利性,更好成为展示城市形象、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打造‘流动文脉’,擦亮城市名片”。
从经营角度,申通地铁亦被期待紧扣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着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探索创新开发模式和经营机制,做好“提质增效”的大文章。对功能型国企而言,如何找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通过自身的提质升级带动城市服务和运行水平的提质升级,是对经营能力的重大考验,亦是对综合管理服务能力的全面检验。
而这“四个能力”,某种程度上,也是给予类似行业乃至整个城市运行治理的共通要求。
转载请注明出处华人站华人新闻,华人中文网 » 上海地铁的“四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