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音乐家和乐迷为上海交响乐团庆生:音乐无国界,古典正青春

音乐是心与心的共鸣

9月6日晚,上海交响乐团建团145周年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十周年音乐会上演。余隆、曹鹏、侯润宇、张洁敏四位指挥家接力登场,钢琴家刘晓禹、大提琴家秦立巍、男中音歌唱家马蒂亚斯·格内一一亮相。

对音乐的追求、对细节的坚守代代传承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率先以《纽伦堡的名歌手》前奏曲开篇。近年来,从登上世界顶尖音乐节舞台,委约中外作曲家创作,到成为第一个签约DG的中国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不断让上海之声、中国之声走向世界。余隆说:“我们的使命是用世界语言把中国故事讲给全球观众听,希望它可以成为一个窗口,让更多人了解今天的中国。”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

99岁高龄的指挥家曹鹏坐着轮椅登台,献演苏佩名作《轻骑兵》序曲。演出前,他回忆起当年在上海交响乐团工作的情景:“1961年,我从莫斯科留学归来后就进入上海交响乐团工作,对这里感情非常深。再度执棒上交,我非常高兴,乐团的水平比当年提升了许多,希望我100岁的时候能再来指挥。”

指挥家曹鹏

指挥家侯润宇

79岁的指挥家侯润宇登台,以指挥家和钢琴家的双重身份演绎了莫扎特的《A大调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1986年初,留学归国的侯润宇在上海音乐厅举行了汇报音乐会,那场音乐会上,他就自弹自指了莫扎特的一首协奏曲,38年后的今天,他在舞台上重现了当年的一幕。“我的艺术生命就是上交开启的,我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上海掀起交响热,上海交响乐团演贝多芬交响曲,观众在上海音乐厅门口排起长队购票,那场景让人记忆犹新。”

演出前,曹鹏和侯润宇在候场

上海交响乐团驻团指挥张洁敏执棒乐团演绎了马思聪的《山林之歌》及老团长黄贻钧改编自民乐的作品《花好月圆》。《山林之歌》第二乐章《过山》生动描绘了我国西南山区独特的人文风貌,《花好月圆》中国风味浓郁,也寄托着美好的祝愿。

指挥家张洁敏

在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看来,上海交响乐团悠久的历史中,最宝贵的传统是“敬业”二字。“刚进乐团就时常听老一辈演奏家讲起当年的故事,感动于他们对音乐的追求、对细节的坚守,这就是上交人精神的传承。交响乐是集体的艺术,需要所有人在一起经过长期磨合,达成艺术的高度,实现心与心的共鸣。”

大提琴演奏家秦立巍

钢琴家刘晓禹

十年演出2696场,观演人次超150万

2014年,上海交响乐团迎来了自己的“家”——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在乐团专业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又一步。

这是国内第一座“全浮音乐厅”,为避免最近相隔仅有6米的地铁振动影响,整个音乐厅“悬浮”在300个隔振器之上。“我们的目标是声学100分,全国第一,世界一流。”音乐厅的建筑设计师、建筑大师矶崎新工作室在上海的合伙人胡倩说。

上海交响音乐厅

马鞍形的外观,四色混制的墙砖,曾经的上海跳水池,变成了拔地而起的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作为衡复历史风貌保护区的一角,与周遭纵横的街道完美相融,市民亲切地称其为“馄饨皮”。据统计,开厅十年来,有2696场演出在这里上演,观演人次超过150万。“不同年代的人在这里感受灵魂的对撞,也能分享刹那间的感动。”作家陈丹燕说。

指挥家余隆与男中音歌唱家马蒂亚斯·格内

145岁的上海交响乐团,也吸引着许多年轻的观众。“大二的时候,上交的打击乐演奏家付艺霏来我们学校演出,那时候就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想要来现场。”“00”后乐迷星星回忆。平时在外企工作的她闲暇时间也运营自媒体,经常通过播客介绍并分享自己在上交的所听所感,还自发在网络平台组建了“乐迷群”,成员大多是Z世代的年轻人,“在上海,年轻一代对古典乐的热情非常高涨。”

演出前,乐迷打卡拍照

音乐不分国界,在上海工作13年的日本观众石田利明深有体会。“虽然语言不通,交流不便,是上海交响乐团的美妙音乐让我在这里的生活变得充实而有趣,也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和魅力。”十年前,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开厅的首场音乐会,石田利明便在现场见证,在建筑公司工作的他不禁赞叹:“整座音乐厅就像一件优秀的乐器,让你想要一遍遍探索。”

上海交响乐团2024-2025音乐季即将在9月8日开启,余隆说:“希望与所有音乐家一起,更好地为这座城市服务,让这支乐团变成‘城市之光’,源源不断地为这座城市,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增添色彩。”

转载请注明出处华人站华人新闻,华人中文网 » 中外音乐家和乐迷为上海交响乐团庆生:音乐无国界,古典正青春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