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湾的战火与书声,历史与风景,定格在这本书里

完整、系统表述江湾区域历史文化

“虬江十八弯,弯弯到江湾。”上海江湾以虬江屈曲入境而得名,成陆距今1200余年,市镇始建于宋。所谓“金罗店、银南翔、铜江湾、铁大场”的铜江湾,就是指以江湾镇为核心的江湾地区。曾经的江湾,覆盖了今天的虹口、杨浦、宝山、原闸北地区,包括虹口区江湾镇街道全域,宝山区高境庙地区,杨浦区江湾五角场、新江湾城地区,以及新静安区的部分区域。

江湾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近代以来,江湾交通便利、学校林立,大量文化名人在此聚居。然而,20世纪30年代,江湾地区的大量优秀建筑被战火摧毁。《江湾:历史与风景》聚焦江湾镇并辐射周边地区,从档案文献、调查报告、报纸期刊等历史资料中发掘,以12个专题、130余幅各类图照,将历史上的江湾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5月16日,这本由学林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在学悦风咏书社举办首发暨学术研讨会。

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现场

近代后,尤其上海独立建市后,原本僻处东北的江湾地区,相较人烟稠密的南市、闸北,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发展空间,在城市化、工业化的道路上一马奔腾,大块的农田、蜿蜒的河流、蒿草旁的坟堆快速消退,代之以四通八达的道路、拔地而起的住宅、书声琅琅的校园。江湾的淞沪铁路、江湾医院、叶家花园、万国体育场、虬江码头及“大上海计划”等,均是近代上海历史的重大事件,而教育空气之浓厚,在上海郊外的区域里,值得关注。上世纪二十年代复旦大学自徐家汇迁来后,江湾迅速成为教育新区,大学有复旦、劳动、持志、法科,中学有立达、复旦实验、南洋商科、南洋女英专等。

《江湾:历史与风景》内页

江湾,从田野小镇到繁华都市重要区域的历程,见证了上海近代历史。《江湾:历史与风景》作者、东华大学教授陈祖恩介绍,在上海的历史上,江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同时,江湾又是一块保受苦难的土地。一·二八事变、八一三事变,江湾几乎被夷为平地,但江湾人民在这两场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是民族的骨气。他希望,以后讲到上海近代历史,不仅有南市、闸北,还有江湾,这是《江湾:历史与风景》写作、出版的意义所在。

作者陈祖恩

陈祖恩写作《江湾》的资料来自当时的报刊、书籍、调查报告等,时有史料的海派味、文字的土泥味迎面而来。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姜复生表示,地方志作为记录地方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地方志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对历史的记录,更在于其对现实的启示和对未来的展望。江湾作为上海市中心城区北部的一块宝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江湾》这本书不仅是对江湾历史的一次全面梳理,更是对江湾文化的一次深情颂扬。

《江湾:历史与风景》内页

《江湾:历史与风景》内页

《中国港口史》(综合卷)主编茅伯科认为,城市、产业、港口,紧紧组合在一起,互相支撑、互相发展,才有今天港口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江湾》这本书中对历史的回顾,更加印证了这一港口和城市之间的发展规律。上海书店出版社编审完颜绍元认为,《江湾》这本书以清晰的脉络展示了近代江湾发展变迁,通过大量图片,反映了江湾诸多风景名胜、文化遗存、历史遗迹,是第一本完整、系统表述江湾区域历史文化的专著。

《江湾:历史与风景》内页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马军、复旦大学副教授王启元等多位与会专家认为,《江湾》的出版丰富了地情资料、乡土教材。上海市档案馆研究馆员邢建榕认为,《江湾》运用了大量新鲜、首次挖掘的第一手档案资料,结合学术性与通俗性,成为在学术研究基础上的“通俗专著”。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地方志办公室指导组成员巴兆祥评价,《江湾》以文叙事、以图证文、以图证史,把历史资料用活了,令人读后感到历史的沧桑感;抓住了大家知道但不熟悉的点,可读性强。他认为,《江湾》彰显了虹口的海派文化、红色文化,发挥了地方志资政教化的作用,其撰写模式、叙事手法在地方志的创造性转化方面值得学习和借鉴。

转载请注明出处华人站华人新闻,华人中文网 » 江湾的战火与书声,历史与风景,定格在这本书里

相关推荐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