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水、蟑螂、臭豆腐汁、淀粉、腿毛……各种令人作呕的原料混合制成液体,放在教室中发酵,静待瓶身爆炸……这也是养臭水的终极目标。
把所有你能想到以及想不到的东西,泡在一个瓶子里任其自然发酵。这种“养臭水”的行为,在学生之间风靡。
对于部分学生热衷于“养臭水”,要不要管?除了一禁了之,如何引导孩子们的好奇心,可能更为重要。
“我们都曾干过这样的事”
社交媒体上,很多小学生都在晒自己的“臭水宝”。比如一名小男孩,他先是拿出一杯干净的水,将泡面、绿茶、纯牛奶等各种材料都倒进去,并且还添加了不少的水,以及各种杂物。然后,他将小瓶封好,安静地等着食物腐烂,氧化,散发出臭味。有的“臭水”发生化学反应,引发了小小的“震动”。
或许很多大人都会说:“这不就是我们小时候玩过的游戏吗?”
对于小学生而言,这只是一次“实验”,顶多是个恶作剧,对于不少家长而言,这或许就是孩子的一种“小爱好”,无关大雅。虽然养臭水游戏确实有风险,但一禁了之,对于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并无益处。
告知孩子们其中的风险,引导他们去用更正确的方式探究世界,才是应有之义。
事实上,在中小学课堂,孩子们把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带到学校来玩,并不少见。有的孩子带植物,有的孩子带虫子,还有的孩子甚至带来了小宠物。这些特殊爱好要不要禁?在学校老师看来,和之前的“萝卜刀”“排烟卡”一样,孩子们中风靡的小“实验”,大可不必一禁了之;相比“不可以”,怎么适合的引导更重要。
“尝鲜”探索未知但需安全提示
在杨浦区少科站老师陈宇新看来,这个年纪的孩子喜欢玩“臭水”,再正常不过了。他说:“儿童对世界的认知与他们的创造力在某些程度上呈反比。正是对世界的未知,让他们敢于对事物进行尝试,在各种‘尝鲜’过程中认识世界。”
不过,他也希望家长和老师能多给孩子一些安全提示。“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实践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而作为一名家长,我也能够理解孩子在实践过程中因无法预估一些潜在的危险而造成的破坏。”他说,他家也有一个会时常“尝鲜”的娃,所以方法就显得很重要。“在家庭教育方面,我会先同孩子分析‘尝鲜’道路上的危险因素,甚至让孩子‘体会伤害’,比如用手掌上肉多的地方触碰螺丝刀的尖头,产生痛感,以此了解螺丝刀尖锐部分的危险性,尽可能避免孩子在操作过程中伤害自己或他人。其次,与孩子共同预设‘尝鲜’的结果,设计可能会影响他人正常生活的场景,以此来教育孩子要注意’尝鲜‘时环境的选择。最后,与孩子共同分析‘尝鲜失败’的结果,让孩子知道失败不重要,而敢于‘尝鲜’更重要。”
陈宇新说,虽然我们希望孩子的创造力不被认知所局限,但往往适得其反,认知越多,孩子“尝鲜”的勇气往往越小,作为家长,教师,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共同分析“尝鲜”的过程,让他们始终保持这种勇气,也给予他们更合理的“尝鲜”方法。
同样的,在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二中心小学科技总辅导员吴汉红的眼中,这个年纪的孩子,就是充满了好奇心,对未知世界充满了探索精神的。“孩子们喜欢把自己的小实验带到学校来,有时候还喜欢捉了虫子仔细端详、观察,我们都尽可能保护他们的‘小爱好’,”吴汉红说,但老师们一般会对他们有一些指导和引导,“我们学校给孩子们安排了一个‘实验观察角’,会让孩子们把小虫子啊,生态瓶啊,放到观察角里来,然后我会教他们在观察之后拍一些照片,做一些记录,学习科学实验最基本的方法。”
吴汉红说,在科学探索这件事上,老师们应该会让孩子们知道即便是做实验,也有规矩和“底线”,比如要注意安全和卫生,比如不能破坏生态环境,这些是鼓励他们进行科学实验,探索未知的前提。
转载请注明出处华人站华人新闻,华人中文网 » 上了热搜?“养臭水”玩坏校园,要不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