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心首个“工业上楼”花落这家老字号!制造业回归都市势不可挡

助力这一有着176年历史的“老字号”品牌实现产业链数字化全覆盖。

上海中心城区首个“工业上楼”项目来了!记者在9月26日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办 “一区一特”专访活动——徐汇区新型工业化媒体采访中获悉,位于漕溪路270号的老凤祥总部最快将于10月底启动改造程序,通过拆落地改建,成为地上地下总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智造空间”,集设计、生产、展示于一体,助力这一有着176年历史的“老字号”品牌实现产业链数字化全覆盖。

老凤祥总部所在的徐汇区,在上海中心城区中具有显著的工业积淀优势。据悉,近五年间,徐汇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约10%,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923亿元,居上海中心城区首位,已初现制造业回流趋势。今年上半年,徐汇区在机构改革中全新组建区新型工业化推进办公室,成为全国首个区县级“新工办”,聚合区内企业资源与产业要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9月26日的采访活动中,来自漕河泾开发区总公司、老凤祥、梅特勒-托利多、商汤科技、无问芯穹、稀宇科技(MiniMax)、星环科技、阿里巴巴、联影智能以及米哈游等行业头部企业的代表,围绕“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展开了分享和深入探讨。

空间改变,“灵魂”是数字化

创立于1848年的老凤祥,目前已成为集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于一体,拥有近60家成员企业的上市公司。近年来,企业在传统大批量生产之余,探索小单化生产、定制化业务,在全国黄金珠宝行业中占有8%的市场份额,稳居我国黄金珠宝龙头品牌的行列。

老凤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老凤祥已经形成从源头采购到设计生产、销售等较完整的产业链和规模化生产制造能力,拥有黄金、珠宝首饰、钟表、眼镜、珐琅等加工基地。随着时代进步,老凤祥开启了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并陆续在广东、海南等地建设了加工基地。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老凤祥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工业产值506.61亿元,利润总额39.79亿元。与米哈游、高达等游戏企业和知名IP的联名,为老字号品牌出圈吸引了一大批年轻受众。

但企业在势头良好的数据中,依旧敏锐察觉到了“隐忧”。位于漕溪路的总部大楼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如今大楼迈入“骨质疏松”阶段,“古早味”浓厚的外形和陈旧的内部结构也与品牌数字化的发展方向不符。  

好在,转机就在眼前。2023年10月,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工业上楼”打造“智造空间”的若干措施》,徐汇区随即陆续出台了“智造空间”的一系列鼓励支持和扶持政策。与此同时,徐汇区现有存量工业用地及仓储用地约318公顷,漕河泾开发区是其中的主力军。区内还保有约130公顷成片工业用地,拥有上海中心城区难得的成片工业用地。占地面积仅1公顷的老凤祥总部,就是难得的市中心生产用地。

为此,徐汇区积极支持老凤祥探索“工业上楼”,目前企业总部内人员及物资正陆续搬迁。预计4-5年后,这里将落成一栋全新的老凤祥大楼,建筑高度将超70米,地上面积4.5万平方米、地下面积1.5万平方米,具备都市工业、都市旅游、非遗保护和传承、都市产业、数字化产业等功能要素。大楼地上目前约1.0的容积率在完成“工业上楼”后,也有望提升至4.5左右,由内而外实现“脱胎换骨换新颜”。

不过,“工业上楼”并非简单将扁平化的厂房变为“垂直工厂”。在物理空间改变之外,真正的内核和“灵魂”,是企业运营的数字化、立体化。

据介绍,目前老凤祥正打造云端制造协同平台,以大数据驱动制造。“我们的产业链比较长,在全球有6000多间门店,亟待从制造端到销售端全方位提升数字化运营和智能制造能力,及时满足不同市场消费者的需求。”企业相关负责人说。为此,一个智慧程度更高的“总部大脑”,对老凤祥实践“快产、快消、快补”的经营模式有着关键作用。

徐汇区经委(区新型工业化推进办公室)副主任庄子希表示,对区域发展而言,“工业上楼”还将有效推动产业社区的更新提升。在老凤祥总部所在的漕溪路与漕宝路交界处,徐房悦庭社区及其周边已有3幢保租房、公租房项目落成。老凤祥总部的改造升级将进一步推动徐汇“泛漕开发”区域的产城融合,助推产业用地效率的有效提升。

漕河泾开发区徐汇本部

新工具、新思想“新”在哪里

老凤祥总部项目作为上海中心城区第一个“工业上楼”标杆,已获评上海中心城区首个“智造空间”优质项目,未来将打造成为时尚消费品制造业的新标杆。在此之前,上海已涌现蓝帆医疗、沈德无创时代医疗等“工业上楼”案例,松江等市郊也在开展相似探索。

但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以“工业上楼”为切口推动制造业回归都市中心,始终不是易事。

在漕河泾开发区徐汇本部深耕32年的精密仪器及衡器制造龙头——梅特勒托利多,也在寻求“工业上楼”的可能性。公司运营经理沈侠义介绍,企业的产能供应链增长遇到瓶颈,需要更大场地为称量实验室、电化学实验室等的研发工作和产能提升奠定基础。“希望有机会成为徐汇第一家灯塔工厂。”

截至目前,徐汇区内的工业门类已涵盖工艺精品、电子信息、集成电路、化学化工和生物医药等多个行业,代表企业分别有老凤祥、捷普科技、上海贝岭、复宏汉霖等。在徐汇滨江,依托百年龙华机场以及航汇大厦等载体,徐汇正着力发展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

记者在此次采访中发现,不同行业对新型工业化的理解均有着各自的产业特点,但结论殊途同归。“新型工业化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通过新的生产工具构成新的生产关系,人工智能肯定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新生产工具’。”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发展部相关负责人张超群说。

当人工智能发展助推底层技术和终端制造产生变革,制造业的整体转型升级就催生了新型工业化。那么,这个“新”具体如何体现?

在稀宇科技副总裁刘华看来,使用更多绿色、智能化技术和生产要素来提升生产效率,这可视作对新型工业化的一种“朴素的认识”。以稀宇科技所处的大模型领域为例,人们还普遍认为大模型对应的是数字世界,但稀宇科技的大模型产品已经支持了很多智能终端企业,包括联想、小米等。在新能源车智能座舱中也能找到稀宇科技的产品身影。

徐汇区则通过率先着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大模型赛道,下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先手棋。

据悉,市区联手共建的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揭牌一年来,已聚集超200家大模型企业,集聚了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的书生通用大模型、商汤的“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体系、稀宇科技的MiniMax-ABAB大模型、阶跃星辰的阶跃大模型等底座基础大模型,正成为上海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沿阵地。

在星环科技市场部总经理谭彬看来,新型工业化关键在于用“新的工具”和“新的思想”。眼下,这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已将大模型技术应用到制造业,譬如为油漆生产厂商构建智能化调色系统,为卫星系统客户构建运维知识库,将以往以小时为单位的故障判断时间提升至以秒为单位。

与星环科技同处漕河泾开发区的本土游戏巨头米哈游,近期正探索科技赋能文化新业态、塑造新的高质量文化产品。“我们正在尝试将工业化流程应用到文化产品输出中,在保证高质量的前提下,用够高、够稳定的效率去更大批量生产游戏产品。”企业公共事务部相关负责人张祎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华人站华人新闻,华人中文网 » 上海市中心首个“工业上楼”花落这家老字号!制造业回归都市势不可挡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