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的首次商业航行已进入后半程,1月7日,这座“海上微型城市”就将载着3000余名乘客返回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浦江边检站精心准备,将采用首创的“入境简化模式”帮助旅客快速通关下船。
“依托新硬件、新系统,针对大型邮轮的入境旅客,我们采用入境简化模式。相比传统查验模式,通关时间缩短一半以上。”浦江边检站边防检查处四级高级警长张佳琦告诉记者。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启航带来新课题
“入境简化模式”是为了服务国产大型邮轮推出的新举措,经过多次升级优化,可靠性已得到验证。2023年12月25日至29日,“爱达·魔都号”进行了第二次试运营。这次试运营不仅是对邮轮服务能力的检验,也是对船岸联动的一次压力测试。
“邮轮原计划29日下午靠港,但因为遇上大雾天气,最后深夜才靠港,这给参与试航的乘客带来了极大不便,我们对此也深感抱歉。幸好浦江边检站采用了全新的‘入境简化模式’,让大家能以最快速度下船。”爱达邮轮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移泊、试航、首航为口岸单位带来了一系列新课题。面对许多“首次”,浦江边检站没有经验可借鉴,只能不断突破创新,用“首创”服务为国产大型邮轮保驾护航。
2023年12月15日,“爱达·魔都号”从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码头移泊至第一个母港——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
按照正常流程,“爱达·魔都号”挂上运营国旗,移泊至母港后才会从一艘“船”变为一艘“邮轮”,届时边检机关需要采集船员信息,并且船员只有办妥边检手续后才能登离轮开展作业。
但“爱达·魔都号”距离首航的日子已经很近了,首航前的各项工作排得很满,需要争分夺秒。
浦江边检站提了一个大胆的办法,报经上级同意后,首次提前进行跨辖区办理业务,直接派员前往外高桥造船厂,为近1300名船员办理相关手续,同时与兄弟边检站紧密合作,“一站式”办结港口移泊手续,为“爱达·魔都号”后续作业节约了近一天时间。
“爱达·魔都号”的首次试航也是政策上的全新突破。该次航程没有任何目的地,只是在海上转一圈就回到母港。浦江边检站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促成了这次试航的成功举行。
一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上海下一步希望推出无目的地邮轮旅游产品。“爱达·魔都号”的首次试运营,无疑为后续进一步突破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
体量最大不代表最优,要引领标准制定
浦江边检站是专业邮轮业务边检站,负责上海口岸的邮轮出入境边防检查工作。站长周钧介绍说,邮轮业务的特点是瞬时客流量特别大,大型邮轮就像是一座“海上微型城市”。以“爱达·魔都号”为例,如果满载的话,靠港一次就相当于20架大飞机的乘客同时入境。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是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邮轮母港,年出入境人次曾将近400万人次。放眼全国,上海邮轮出入境体量无疑是最大的,占全国的70%左右。
但在周钧看来,体量最大不代表能力最强、服务最优,国际邮轮港的建设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边检机关不仅要守护国门,而且也要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高水平开放才能带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才能保障高质量发展。”周钧说:“浦江边检站要争做全国最强的邮轮边检站,就必须不断提炼总结,在制度创新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这样才能引领标准的制定,让‘上海方案’变成‘全国方案’。”
浦江边检站曾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比如“船员临时入境许可电子化”“邮轮管控系统”等,均已被公安部在全国邮轮口岸推广。
随着国际邮轮业务的复苏,以及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的启航,浦江边检站又推出了多项新举措。
除“入境简化模式”外,浦江边检站还全面升级“智慧邮轮港”系统,提升出入口岸限定区域的安全度和便利度。根据管理要求,船员、旅客、岸上工作人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区域,过去需要边检工作人员人工识别身份并进行指引,现在借助人脸识别技术,只要“刷脸”核实身份就能快速通行。
此外,为了深化“放管服”改革,支持“爱达·魔都号”邮轮物供产业链内循环,浦江边检站联合其他口岸执法单位共同建立日常信誉管理体系,对信誉记录良好的企业进一步优化相关手续。
据悉,这些新举措也将用于回归上海的国际邮轮,助力《推进国际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海行动方案(2023—2025年)》落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