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3月21日报道称,尽管欧盟频频就所谓涉疆人权问题大做文章,但今年前两月,欧盟从新疆进口额同比猛增超过200%,最大进口国为波兰、比利时及荷兰。
报道称,目前欧盟已着手敲定两项针对所谓“新疆人权问题”的法律。但20日公布的贸易数据显示,今年1月和2月,新疆对欧盟27个成员国的出口较去年同期大增217.8%,总额达到3.12亿美元,较去年9800万美元实现了巨幅增长。进口新疆产品最多的欧盟成员国为波兰、比利时和荷兰,包括锂离子电池、番茄酱在内的商品最受欢迎。
据乌鲁木齐海关统计,2024年前两个月,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63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1.4%,高出全国增速42.7个百分点,迎来新年“开门红”。前两个月,新疆与全球186个国家和地区产生贸易往来,对中亚五国进出口437.4亿元,增长33%,占68.7%。对RCEP其他成员国、东盟、欧盟进出口分别增长301.6%、330.3%、98.7%。此外,对非洲、中东17国、中东欧、南美洲进出口分别增长377.2%、179.4%、315.7%、184.4%。
去年10月,中国新疆库尔勒地区的农民正在采摘棉花/新华社
就在这些数据公布之际,欧盟仍试图在涉疆问题上做文章。3月5日,欧盟谈判代表就一项法律达成协议。支持者希望借助此法阻止涉疆中国产品的进口。虽然欧盟的法律草案文本没有特别提到中国,而是重点关注所有所谓的“强迫劳动”产品,包括欧盟集团内部生产的产品,但被外界普遍认为针对新疆。
中方曾多次指出,所谓新疆“强迫劳动”完全是反华势力捏造的世纪谎言,目的是要在新疆制造强迫失业、强迫返贫,是打着人权旗号侵犯人权的典型事例。
除了大肆操弄人权话题,欧洲贸易保护主义也呈现出不断抬头迹象。去年10月,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上月,欧盟对中国中车子公司发起“反补贴调查”。3月初,欧盟又要求海关对来自中国电动汽车进行进口登记。
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自发起“反补贴调查”后,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累计进口约17.78万辆,与“反补贴调查”期限覆盖的范围(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相比,月均增长了11%,与2022年10月至2023年1月同期相比,月均进口量增长了14%。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在接受采访时呼吁,欧盟应降低从中国进口电动汽车的关税。他表示,从长远来看,来自中国车企的竞争将有助于欧洲汽车制造商生产出更好的汽车,并认为保护主义“正在走向错误的道路”。
法国雷诺集团CEO卢卡·德·梅奥同样指出,在向电动汽车转型的过程中,欧洲需要保护自己的市场,同时也应为中国竞争对手留下一席之地,部分原因在于欧洲汽车制造商可以向中国这样“领先一代”的国家学习。
尽管存在种种杂音,中欧贸易仍总体稳中向好。欧盟统计局3月4日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是欧盟第一大货物进口伙伴(占欧盟外进口总额的20.5%),也是欧盟第三大货物出口伙伴(占欧盟外出口总额的8.8%)。
3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中欧并没有根本利益冲突,也没有地缘战略矛盾,双方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中欧关系的正确定位应当是伙伴,主流基调应当是合作,关键价值应当是自主,发展前景应当是共赢。我们希望中欧关系能一路绿灯,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