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1处相继列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文物视角中的江南:上海古镇》首发

江南文化意蕴深厚、韵味悠长,从枫泾、新场、朱家角等历史文化名镇,到唐经幢、真如寺大殿、泖塔等优秀古代建筑,从豫园、秋霞圃、醉白池的曲径通幽,再到桥涵码头、传统民居的市井生活,造就了上海独特的江南文化特质。其中,古镇作为江南文化集大成者,浓缩地区历史变迁和优秀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鲜活标本,也是文化遗产的整体再现。

3月30日下午,由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走进上海古镇——《文物视角中的江南:上海古镇》新书首发式”在新场镇四库书房举行。伴随新场镇国家级非遗项目江南丝竹的悠扬乐声,“文物视角中的江南”系列丛书首册《文物视角中的江南:上海古镇》与读者见面。

《文物视角中的江南:上海古镇》

近年来,上海全面推进“建筑可阅读”,让市民游客通过阅读建筑的形式走近城市历史、触摸城市文化印记。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的指导下,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上海市文物鉴定研究中心)组织策划建筑可阅读书系“文物视角中的江南”,以文物建筑为主要视角,从古镇、古桥、古园林、古寺庙、古塔、传统民居等六方面诠释上海的江南文化。

作为该系列丛书开篇,《文物视角中的江南:上海古镇》着力解读上海11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价值特色,介绍古镇中的86处文物点位,展示232张风貌图片,在历史、文化、空间中,多维度地呈现江南文化。同时书中辅以交通指南、游览路线、美食推荐和英文翻译,兼具专业性、实用性与趣味性,希望中外读者通过这本书感受上海这座城市的多元魅力。

上海古镇分区示意图

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邓军谈到,编写这套丛书是为将江南文化诠释好、传承好、发扬好。上海的古镇不仅有精美的楼台亭阁,有碑廊、遗址,还有一方水土所养的一方人,一方水土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期待在《文物视角中的江南:上海古镇》的引导下,更多人感受到上海各个古镇不同的历史风貌,了解更多历史知识。

同济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吴为民表示,这本书展现了编撰者的独特视角,既体现专业性,又体现学术性,对推广上海古镇、推动上海特色的江南文化传播具有积极作用。今年是同济大学出版社成立40周年,40年来出版社在城市建筑领域形成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先后出版了“城市行走书系”“开放的上海城市建筑史丛书”等多套发掘上海城市历史与文化的品牌出版物,期待“文物视角中的江南”系列丛书在“建筑可阅读”中发挥更大作用。

长期从事上海历史、中华文化风俗历史研究的学者薛理勇为读者现场解读上海古镇的历史文化,他从“镇”的概念出发,结合历史图片、文献等丰富史料,讲述上海古镇的发展渊源和特点。

薛理勇解读上海古镇

上海目前保留有一定数量的传统古镇,主要分布在浦东、青浦、嘉定、金山、宝山等地。其中,历史价值丰富、保存状况较好的枫泾镇、朱家角镇、新场镇、嘉定镇、南翔镇、练塘镇、张堰镇、高桥镇、金泽镇、川沙新镇及罗店镇等11处相继列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这些古镇传承了上海的历史文脉,告诉人们“上海从何而来”,是构成上海城市品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城市精神的塑造和软实力提升有重要作用。薛理勇表示,阐释好上海的江南文化,保护好上海的历史文化名镇,传承好、发扬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是文物工作者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方向,也期待更多市民关注文化遗产保护。

转载请注明出处华人站华人新闻,华人中文网 » 上海11处相继列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