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不记得吴颂今的名字,但你一定记得他的歌。在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写出了《茶山情歌》《风含情水含笑》《女孩的心思你别猜》《情哥去南方》《军中绿花》等传唱大江南北的流行歌曲,还带出杨钰莹、陈思思等风格迥异的歌手。
今年,吴颂今78岁,他却称自己为“新人”。他要在第3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舞台上,去实现一个萌生了62年的“交响梦”。
4月10日晚,《中国音画——颂今音乐主题管弦乐组曲》交响音乐会将在上海交响音乐厅上演。这台演出入选今年“上海之春”,将由青年指挥家张诚杰执棒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演绎。
吴颂今精选自己24首中国风作品,联袂郑阳、徐可等京沪六位青年作曲家重新编排创作,推出《中国音画》。去年,这部作品入选“中国交响音乐季”,由谭利华指挥北京交响乐团首演。
吴颂今依然记得,1962年第一次听到“上海之春”这个名字时,心中萌发的巨大冲动。“‘上海之春’创办60多年来,我一直是它的‘粉丝’,今年,我终于能在这个舞台上,实现62年的音乐梦想。”
吴颂今
当16岁少年遇见《梁祝》
1962年暑假,身在江西南昌的16岁少年吴颂今看了一部电影《渔光恋》,被电影配乐深深打动。
“那一年我在南昌一中读初二,因为喜爱音乐,对有关音乐的事都特别感兴趣。这部电影的配乐如泣如诉,又带有越剧曲风,特别好听。后来问音乐老师,才得知是《梁祝》,由上海音乐学院创作演奏,源自‘上海之春’的前身‘上海市音乐舞蹈展演月’。”
从此以后,“上海之春”四个字成了吴颂今心中一个遥远的音乐梦想。
《上海之春》舞台艺术片
1965年,第6届“上海之春”结束后没多久,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舞台艺术片《上海之春》在南昌上映。“我到电影院一连看了两场,其中,吕其明作曲的大型管弦乐《红旗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歌曲《大海航行靠舵手》、沪剧《芦荡火种》、评弹《送瘟神》《为女民兵题照》,还有上海舞蹈学校创作演出芭蕾舞剧《白毛女》、汪玲作曲的儿歌表演《李小多分果果》等,都让我特别难忘。”
当过8年工人的吴颂今在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开始正规学习作曲。在上音,他得到了自己的偶像朱践耳、吕其明等作曲家的当面指教。1982年,他谱写的作品,第一次登上了“上海之春”的舞台。
吴颂今作品在“上海之春”上演
从流行音乐到交响乐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流行乐开始高速发展,南下广州加盟中国唱片公司广州公司的吴颂今,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
吴颂今珍藏的上海音乐学院旧照
他不仅是一个高产的创作者,还是一个慧眼识才的乐坛伯乐。上世纪90年代初,他为杨钰莹创作了《风含情水含笑》和《茶山情歌》。这两首歌在中国民歌小调基础上,加入流行元素。曲调朗朗上口,很快便传唱开来。杨钰莹也逐渐成为红遍大江南北的“甜歌玉女”。
在杨钰莹之后,吴颂今还签约了陈思思。他没有让陈思思复制杨钰莹的“玉女”模式,而是另辟蹊径,走民族歌曲通俗化的新路。吴颂今为陈思思量身定做的《情哥去南方》是中国第一首关注打工潮的歌,同时也引领了民歌通俗化的新唱法。这首歌让陈思思一炮而红,逐渐成为“新民歌”的代言人。
但即使在流行音乐界风生水起,吴颂今仍对“上海之春”心向往之。“我一直坚持来这个平台观摩学习,1991年,我崇拜的作曲家朱践耳推出《第四交响乐》《第五交响乐》两部管弦乐新作,我听完获益匪浅。”
吴颂今
近年来,吴颂今将重心转移到纯音乐领域,他与郑阳、徐可、孙小松、王浩宇、张书皓、李子傲6位青年作曲家共同创作的《中国音画》,对他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
组曲以吴颂今24首富有民族民间元素的原创歌曲旋律为主题,以交响乐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描绘出汉族、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摩梭人等浓郁的华夏民族风情,展现出中国版图上西北、江南、边疆、赣鄱、大湾区等地域鲜明的人文特色,用音符编织出一幅幅色彩绚丽的音乐画卷。
“上海之春的宗旨是扶持新人新作,我也算是交响乐坛一名新人,带来《中国音画》这部新作。”吴颂今说,“这是我音乐人生的荣幸时刻,也是我一名作曲家的艺术使命。”
《中国音画》
转载请注明出处华人站华人新闻,华人中文网 » 78岁的交响乐新人带来新作《中国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