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江南丝竹保护传承联盟迎新音乐会举办

丝竹清韵 海上雅集——长三角江南丝竹保护传承联盟迎新音乐会举办。

江南丝竹是江南水乡文化的代表之一。“丝竹清韵 海上雅集——长三角江南丝竹保护传承联盟迎新音乐会”12月27日在浦东新区群众文化艺术馆东剧场举行,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8支江南丝竹团队,带来《欢乐歌》等明快、喜庆的丝竹作品,让观众在江南味道的节日音韵中迎接新年。


现场照片

明嘉隆年间,以魏良辅为首的戏曲音乐家们在太仓南码头开创昆曲水磨腔的同时,以张野塘为中坚人物,组成规模完整的丝竹乐队,用工尺谱演奏,由昆曲班社、堂名鼓手兼奏,后逐渐形成丝竹演奏的专职班社。丝竹演奏与民俗活动密切结合,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后正式定名为“江南丝竹”。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江南丝竹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现场照片

长三角地区地缘相连、血缘相亲、文缘相近,有许多共同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2020年9月,江浙沪皖三省一市非遗保护中心共同签订《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联盟协议》,成立“长三角非遗守护联盟”。2021年,长三角三省一市成立长三角江南丝竹保护传承联盟,展示沪苏浙皖三省一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加强区域工作交流、推进深层次合作、创新非遗保护实践等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同时,为长三角江南丝竹保护工作从业人员和丝竹爱好者提供服务与展示平台。

此次迎新音乐会中,8支江南丝竹团队带来精心编排的八首悠扬曲目,还与民歌歌手联袂带来两支经典江南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和《四季相思》。三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主任唐峥华介绍,江南丝竹是传统民俗非遗项目,也是江南地区三省一市区域特有的非遗项目。“丝竹演奏是江南人民在迎新春、过节和家里办喜事时采用的主要庆祝方式之一,深受群众欢迎。此次活动结合新年主题,选曲以丝竹八大曲为主,也有一些近期名家创作的新曲,总体比较喜庆。”


现场照片

三林江南丝竹乐团表演的《行街四合》从流传于上海浦东地区的“大四合”民间乐曲演变而来,慢板稳健流畅,快板热情奔放,曲调喜气洋溢。清韵江南丝竹乐团演奏的《三六》小合奏是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经过小合奏形式的编配,发挥了江南弹拨乐器华丽明快的特色。由茉莉花江南丝竹社表演的《江南情韵》是一首新编江南丝竹,既留存了传统江南丝竹的韵味,又彰显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现场照片

由相和江南丝竹乐团带来的《欢乐歌》是江南丝竹传统八大曲之一,由民间小调演化而成,常于喜庆场合或节日期间演奏。明快的节奏中,优美流畅的旋律流泻而出,高低起伏,变化多姿,凸显节日的喜气、热闹。苏州吴平国乐团演绎的《春晖曲》由国家一级作曲家顾冠仁于1982年创作,既保持了江南丝竹清新优美的特色,又在旋法及配器等方面作了大胆突破和发展,生动表现了春到江南的景象。滁州学院幽谷酿泉民族乐团的《关山望月》则以清流关大战为历史背景,作品中既有出征前将士们依依不舍与亲人挥别的乐思,又将战场上的场景体现得淋漓尽致。

此次活动特意放在新年前举行,是长三角江南丝竹保护传承联盟成立后首次线下展示展演。“公益票放出后,半小时全部抢光,今后我们想去其他地方巡演,让三省一市的老百姓都能享受到文化大餐。”唐峥华说。值得一提的是,参与此次演出的团队既有来自上海的清韵江南丝竹乐团、苏州吴平国乐团、杭州艺术学校“相和江南丝竹”乐团,也有来自上海陆行中学南校、滁州学院幽谷酿泉民族乐团等学生团队,充分反映出江南丝竹的社会普及广度和保护传承深度。上海市群艺馆馆长、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吴鹏宏介绍,建设长三角江南丝竹保护传承联盟平台,旨在加强长三角江南丝竹的交流,以演促学,共同发展,今后将以主题研讨、交流演出这样“动静结合”的方式,在不同省市间轮换举行。

长三角江南丝竹保护传承联盟迎新音乐会由三省一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三林镇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作为非遗特色的文化演出,拉开沪上以传统文化迎新的序幕。三林是中国龙狮运动名镇,三林龙狮队享誉海内外,浦东绕龙灯(旧时上海浦东民众对舞龙活动的俗称)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唐峥华介绍,明年是农历龙年,三林龙狮队目前已收到浦东文化艺术指导中心,区内部分街镇、学校的邀请,将在迎新晚会上做开场表演。春节期间,他们还将参与系列非遗活动,梳理挖掘舞龙的非遗历史,展示上海有关龙的文化。

转载请注明出处华人站华人新闻,华人中文网 » 长三角江南丝竹保护传承联盟迎新音乐会举办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