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苏州河两岸的美景,有大学者的讲解,下船还能逛旧书市集。”53岁的东北人张宝新在上海当保安,5月15日上午,他登上“淘书乐”旧书市集第一班专属“书香游轮”。一个小时航程结束前,他向工作人员打听下一回市集举办地。记者赶忙追上这位“淘书乐”的忠实读者,他有点不好意思地笑道:“约了周日再乘一次‘书香游轮’,这个体验有点过于‘奢侈’。”
张宝新(靠近镜头)搭乘“淘书乐”旧书市集“书香游轮”
“淘书乐”旧书市集在樱花谷举办时,张宝新就去过多次。这回,旧书市集移师天安千树河滨步道,主办方上图公司与普陀区文旅局、久事旅游集团合作推出三班专属“书香游轮”,从长风公园码头航行至离旧书市集最近的昌化路码头。在张宝新的朋友圈,多次留下参加上海书展和感兴趣的新书活动的记录。他说,去书展“人来书往,就像置办年货”。搭乘“书香游轮”抵达旧书市集,在他心目中成了“又一个读书生活的里程碑”。
“书香游轮”装饰了醒目的“淘书乐”标语
座位上摆放着宣传旧书收购服务主题的靠垫。施晨露摄
家住长风公园旁的李宁专门请假一个上午来搭乘“书香游轮”,“之前也带孩子乘过,这一次不一样,还想逛逛旧书市集,留出半天时间。”
登船前拍照打卡是不少乘客的标准流程 施晨露摄
踏上第一班“书香游轮” 施晨露摄
“原以为是在岸上讲,还准备了PPT。”背着电脑来到现场的复旦大学教授李天纲没想到,这次的分享地点是在苏州河的游轮上。小小船舱,20名乘客,李天纲戴上讲解耳麦立在船头,形成了亲密的交流氛围。他开玩笑道:“大家可以看景色,不用看我。”
复旦大学教授李天纲是这班“书香游轮”的“导游”
“苏州河两岸过去的工业遗存,成为今天的文化遗产。”在李天纲看来,苏州河曾是上海贯穿东西的“大动脉”,承担着重要的交通功能,“过去有很多贴着水面的驳船,老上海人都晓得”,他面前的年长乘客朝他点头回应。如今,苏州河的功能慢慢恢复,文化遗产成为文旅资源、文化生活,上海的母亲河才能重现风采。“现在,苏州河口靠近外滩这一段的景观,已经被公认为不输塞纳河畔,越修越漂亮的武宁路桥酷似塞纳河上最华丽的亚历山大三世桥,而苏州河畔的旧书市集同样是值得坚持下去的文化风景。”
李天纲与读者共赏苏州河沿岸景观 施晨露摄
李天纲曾经写过文章,把巴黎称作“现代高速节奏和传统休闲生活结合得最好的城市”之一,塞纳河边可以飙车,也有古老的旧书摊;快与慢、古与今,在巴黎如盛宴般流动。
乘“书香游轮”,让他不禁想起,多年前,“让苏州河成为塞纳河一般的河道”这一在当时看似不可能的想法,在一代代人的接续努力下,逐渐接近现实。每当经过苏州河上的一座座桥,华东政法大学、历史建筑、老厂房改建的创意园区、公园,船上乘客情不自禁地交流起来,“这是我外公工作过的上海啤酒厂!现在是梦清园。”经过苏堤春晓名苑,岸上的几个孩子冲船上兴奋挥手,还跟着跑了起来;时不时飞起的夜鹭,总能引起船舱里一片惊叹。
河面上飞过的水鸟总能引起惊叹。施晨露摄
河岸上的孩子跟着船奔跑。施晨露摄
“巴黎的旧书摊一开始是在桥上摆的,如果能有一座廊桥遮风避雨,就是摆市集的好地方。”李天纲的话音刚落,有乘客想到,佛罗伦萨阿诺河上的老桥就有这样的商贩。在李天纲的设想中,连接华政苏州河两岸校区的华政桥就有这样的潜质,“有故事、有底蕴,有文教气息,和书香契合。”
华政桥在李天纲心目中有成为“书香桥”的潜质。施晨露摄
将近一小时航程,在苏州河上晃晃悠悠,赏景交流,乘客们都表示“不虚此行”。拿到纪念船票,李宁将它收入包里,“可以当书签”。刚退休的陈女士拍下座位上的“淘书乐”靠枕、船舱上的“淘书乐”标语,留下这趟“书香游轮”的专属记忆,“完美!”
第一班“书香游轮”乘客
纪念船票可以当书签使用 施晨露摄
据悉,“淘书乐”天安千树旧书市集举办期间,“书香游轮”还将于18日、19日上午各发一班,作家、党史专家叶孝慎和上海图书公司古籍整理保管部的余一睿分别担任“导览”,将从上海红色文化和古籍传统文化两个角度与读者交流。
下船往前走便是旧书市集。施晨露摄
“游船可以容纳的乘客有限,我们会把讲座视频录制保留下来。”上海图书公司副总经理程犁介绍,“在普陀区文旅局支持下,久事旅游集团将商业运营的苏州河游船线路开放作为旧书市集的公益文化活动。未来视效果,我们将努力推出更多有特色的活动载体,丰富旧书市集的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