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苦心孤诣创造出来的贾宝玉这样一个光彩照人的美好形象,为何在任何现实社会,都是不被认可的花花公子?
安娜这样一个不守妇道的女人,一个老托尔斯泰动笔之初极为愤恨的人,何以博得我们深切同情?
如果我们就是鲁镇居民,会不会一样成为害死祥林嫂的凶手?
悲剧日常只是发生在小部分人身上的极端。但是,展望未来之路,有几人能够鲜衣怒马看遍繁花?又有几人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既然人终有一死,人生还有何意义?
这些犀利的问题,都出现在华东师大教授朱国华的演讲中。先后担任华东师大中文系主任和国际汉语文化学院院长,向学生们发表演讲,成为朱国华的工作之一。这些演讲不仅引起在场者共鸣,也总能赢得网友疯转。收录包含这些演讲在内的新书《天花乱坠》近日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出版方打出的宣传语是“10万+网友疯狂转载,有人偷笑,有人却偷偷流泪”。
《天花乱坠》
在上图东馆,朱国华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华东师大中文系和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双聘教授金雯、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余明锋以“寻找演说之道”展开了一场关于新书又不限于新书的“天花乱坠”式的分享。
分享会现场
如果查询“天花乱坠”,词典会告诉你它带有贬义色彩。正如朱国华出过的另一本书名《乌合的思想》,多少反映了作者的个人风格。在严锋眼中,朱国华是一个“永远很松弛”的人,天花乱坠、热心、仗义、助人为乐,有智慧、脾气好,散发着一种有感染力的松弛感。金雯则用“没有完全褪色的童真、没有完全褪色的理想主义”来形容朱国华,“一个松弛、自在的灵魂里仍然包含着一种理想、清透和一种对孤独和他人心灵困境的体认,再用一种新的方式来表达什么是追求真理、追求自由。”
余明锋认为,现代汉语有两个词非常特别,都是外来语音译而来,都融入了日常语言,一个词叫“逻辑”,一个词叫“幽默”,而朱国华的演讲正是逻辑和幽默这两个要素的高度融合。“如果一篇演讲没有逻辑,只有幽默,听完一笑回头就忘。为什么朱老师的演讲能在网络上传得那么广?因为它背后有逻辑,有对世界、人生的看法,有公共性传播的价值。另一方面,如果演讲只有逻辑,也会失败,演讲需要一种激情,它是语言的艺术,也是时机的艺术。好的演讲能够激发心灵、激荡心灵,能够凝聚共识,好的演讲对公共生活如此重要,但我们今天经常忽略。”
严锋分析,能打动人的演讲必然不是套话、空话、假话的合集,演讲需要“真”,“朱国华的放松也来自他的真、他对自然的推崇。同时,他的演讲里也有‘自黑’和‘黑人’,这种‘黑’不是攻击性的,但是有冒犯性的。比如他竟然在婚礼致辞中说婚姻本质上是失败的,我理解他的意思是你一旦认识到这一点,或许才能获得一个更好的婚姻。”
“演说是一种在公共领域中发言,希望通达每个聆听者内心世界的艺术。每个人对内心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我们想要走过那座桥梁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金雯说。
现场读者
“互联网制造的话语事件之一是,它允许我们的致辞至少以两种方式得以呈现:一次是在场的讲话,再一次是新媒体世界的文字表达。因为后者可以摆脱时间的限制,允许读者在任何时间反复阅读,更重要的是,它突破了讲话场地的空间限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毕业季之际,院系负责人以及大学校长的典礼致辞每每变成微信圈每年一度话语秀表演,受到网民关注甚至追逐。但是人们未必十分在意一定要在场聆听这些人物的讲演,现代数字技术让我们可以延后阅读并以在朋友圈持续转发的方式进行传播。这样,文字书写似乎拥有了击败语音中心主义的机会,伴随着肉身的消失,抽象的文字反而获得了自身的自主性,拥有了属于它自己的历史和生命。”朱国华说,《天花乱坠》中收录的大部分文章主题是公共性讲演,尤其是他担任中文系主任和国际汉语文化学院院长之后必须做的演讲,“利用这个时机跟学生谈一点对社会世界的理解,希望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并且成为未来社会一支重要的力量。同时不限于向学生,也是向公众申说对社会世界的理解、对未来图景的展望,背后是一种公共性意识,这是我发布这些演讲的意图。”
朱国华为读者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