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 10 位不同领域的作家学人究竟在过去的一年读到了哪些好书

年末年初,各大年度图书榜单出炉,纷纷以各自的趣味、立场与取向,为我们提供了不同方向的年度好书。在海量出版面前,无论是十佳还是百佳,都难以将过去一年的好书佳著搜罗殆尽,更因个人阅读趣味而无法满足各自的心理预期。毕竟,选择即遗憾,选出少数即遗落多数,任何榜单都是以遗憾的姿态呈现。

在报刊媒体的公共年选之外,越来越多的读书爱好者也推出了各自的年度私人阅读榜单。这些私人榜单的存在,弥补着公共年选因必作取舍之故而带来的遗珠之憾,更何况阅读并非一定就得追新逐热,旧书重温往往新知迭出,经典著作更是常读常新,完全不必厚此薄彼,从心而阅才能让书真正进入我们的内心,濡染我们的日常,照亮我们的生活

岁末年尾,邀请了各个领域不同的朋友们,为我们献上了一份年度私人阅读书单。这些图书,未必如年度好书那般仅仅限于今年出版——

或许如民谣歌手钟立风那般,那些书出版于往昔年份而只是相遇于今时;也可能如小说家阿乙那般,在社区图书馆偶尔邂逅的某部图书;抑或如青年历史学人谌旭彬那般,因历史研究之故而未必追逐时下之书;当然还有诸如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那般,阅读着法学专业以外的文史社科类图书,他也是唯一一位仅仅提供书名而没撰写阅读评语的书单提供者……

大家不妨跟随页面的滑动,看看以下 10 位不同领域的作家学人究竟在过去的一年读到了哪些好书。

景凯旋

 

学者,南京大学教授。译有《地下: 东欧萨米亚特随笔》《生活在别处》等,著有《再见那闪耀的群星:唐诗二十家》《在经验与超验之间》等。

📖《米沃什传》

波兰安杰伊·弗劳㼃塞克著,乌兰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此书是一位波兰学者撰写的米沃什传记,作者除了采用米沃什本人的回忆,也引用了许多一般读者很难见到的材料,如书信、日记和谈话等,因而使这部传记显得翔实而生动,既描写了这位波兰伟大诗人丰富的一生,同时也展示了二十世纪最令人激动的一面:不同观念的激烈冲撞。

这部传记,让我们对米沃什的诗歌有了更深的理解。米沃什是二十世纪的见证人,从不惮于思想过时。在他看来,现代西方已经放弃了形而上学,将人类垂直向上的精神运动转变成水平向前的运动,从而造成了当今西方的价值相对主义困境。在人类至暗的时刻,米沃什总是横站在东西方之间,尽管历经痛苦,仍然呼唤诗歌的拯救:在这疼痛的世界,赞美存在

📖《法国知识分子的终结?——从左拉到维勒贝克》

施罗德·桑德著,樊艳梅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23年1月

《法国知识分子的终结》是以色列历史学家施罗德·桑德对近现代法国知识分子历史的阐述,围绕“知识分子”这个概念,介绍了法国不同知识分子对自身地位、角色、作用与行为方式的认知,亦即知识分子是什么,而不是知识分子应当是什么,讲求事实判断而不是价值判断,使得此书具有某种撕裂的性质。

作者最后写到法国知识分子在二十世纪末的衰退,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时代之问:未来的知识分子将会出现在哪里?

陆大鹏

 

作家,译者。著有《德意志贵族: 一个群体的生活、历史与命运》,译有“地中海史诗三部曲”、《阿拉伯的劳伦斯》等。

📖《维京人》

埃尔塞·罗斯达尔著,汪枫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1月

近些年因为很多英美影视的缘故,维京人的题材相当火热。但是,正是因为影视作品有太多浪漫化或时代错误,所以我们很需要这样一本出自专业考古学家之手的严肃“硬核”作品来祛魅,这也是本书的价值所在。

📖《〈廷臣〉的命运:文艺复兴时期一部经典著作的欧洲之旅》

彼得·伯克著,闵凡祥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6月

意大利外交官巴尔达萨雷·卡斯蒂廖内的《廷臣》(Il Libro del Cortegiano),以对话体描写了文艺复兴时代欧洲宫廷里的男女廷臣(绅士和淑女)应当如何言行举止。该书被认为是文艺复兴时代宫廷生活规矩的权威决定版教科书,很快就被翻译成西班牙语、法语、英语、德语等语言。想要在宫廷混得好,有必要学习学习这本书,就连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也是该书的忠实读者。

史学大师彼得·伯克研究了《廷臣》的接受史,一方面有助于我们了解文艺复兴至现当代的西方图书与出版史的一个重要篇章,另一方面也很好地展现了绅士观念对欧洲人的文学、风俗和思想意识的影响。

阿 乙

 

小说家。曾出版短篇小说集《灰故事》《鸟看见我了》,长篇小说《未婚妻》《早上九点叫醒我》等。

📖《巴别塔下:维多利亚时代文人的词语焦虑与道德重构》

乔修峰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12月

我是在社区图书馆偶尔翻到这本书的。站着把罗斯金等人如何界定“绅士”一词意义那一章读完,知道英国人是如何把绅士这一财富和地位象征演变为国民性的气质与风度的。

这样的对群众和文人有重大启发的书本不应低调,但这位学者似乎对隐藏在这世上具有一种乐趣。

📖《西西弗神话》

阿尔贝·加缪著,袁筱一译,湖南人民出版社2021年2月

诸译本中,比较推崇袁筱一译本。读起来势如破竹。怎么能不爱加缪?怎么能不爱这世上、人间,这确定性的事物和瞬间?怎么能不去多多经历、多多爱、多多旅行、多多写作?

📖《那些无法赞美的》

木叶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23年7月

就和作者本人一样,这些文字兼具温和与热情,以及在寂静中显现些许执拗。巨鹿路的那五六位才俊,普遍具有双线前进的精力和能力,比如木叶和张定浩,在治学之余,也不倦地习练诗艺。他们正在进入稳定输出的节奏。这种稳定,不仅体现在数量,也体现在质量。

罗 攀

 

电影摄影师。代表作有《八角笼中》《坚如磐石》《老炮儿》《我不是潘金莲》《芳华》《狗十三》等。

📖《王座上的幽灵 : 亚历山大大帝的遗产与马其顿帝国的分裂》

詹姆斯·罗姆著,葛晓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4月

这本书的妙处在于,它并没有讲述亚历山大大帝的远征史,而是描绘了这位英年早逝的征服者去世后,自己的血脉在短短十年间是如何被昔日的部下们一个个屠杀的。所有人只关心如何能够登上那个空置的王座。

📖《瓜分沙洲:英国、法国与塑造中东的斗争》

詹姆斯·巴尔著,徐臻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9月

任何关心中东局势的朋友,都会感兴趣这本书。它会让你发现这样一个滑稽的场面,即两个西方大国完全可以在欧洲为共同的敌人携手并肩战斗,同时在另一个地方中东地区为各自利益而明争暗斗,甚至大打出手!

王 笛

 

学者,澳门大学教授。曾出版《茶馆》《袍哥》《碌碌有为:微观历史视野下的中国社会与民众》等。

📖《寻求意义》

李泽厚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10月

李泽厚《寻求意义》是一本随笔集,让我们看到了严肃哲学讨论以外的这位大学问家的思考、写作和人际关系。从书中,我们听他谈论生死,讲述人生,以及与人的交往。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个性、他的生活、对老朋友的回忆,还透露了和许多著名学者之间交流的轶闻趣事。本书也记录了关于李泽厚写作、出版以及学界对他作品的反映,是研究李泽厚思想非常重要的资料。该书包括了许多珍贵的信件,例如冯友兰、钱学森等与他的通信,还有他对现代中国著名作家像鲁迅、金庸、巴金、茅盾、老舍等人的评价。对于想了解现代中国哲学、文化以及学术界内幕的读者来说,是一本珍贵的必读书。

📖《江户时代江户城》

艾米·斯坦利著,闾佳译,海南出版社2024年1月

这是一部精彩的微观历史著作,挖掘了非凡的书信和日记,梳理了杂乱无章的资料,遵循了征引文献的严格规范,讲述了引人入胜的故事。历史学家艾米·斯坦利,从一个下层女性的视角,以小说般的情节,用细致生动的故事讲述以及优美的文学笔调,展示了繁华大都市日本江户的一个打工女性的世界,为我们打开了理解 19 世纪日本的日常生活、社会变迁,以及都市文化的一个独特的窗口。

戴潍娜

 

诗人,青年学者。诗歌MOOK《光年》主编,著有诗集《灵魂体操》、《未完成的悲剧:周作人与霭理士》等,译有《天鹅绒监狱》。

📖《克里姆特 流金岁月》

金石著,吉林美术出版社

希区柯克式定时炸弹般的审美惊奇与莫泊桑式的神审美期待,也将交汇为一束手术刀般刺穿现实壁垒的光。那锋利的光被稀释成驳杂的光斑,又经世纪末维也纳的早春微风而化雨,最终滋养着现代主义艺术的处女地。克里姆特这道“化成雨滴的光”,不见了踪迹,彷如蒸发了,又融入尘世的汪洋。继而,在奔流不息的艺术汪洋中,总遇疾风骤雨,经历光阴的掏洗,执拗的画家将再度升腾、化雨而归——克里姆特就在雨中。一位终其一生忠于自己的表达者,误读的命运也如时间的加冕。

📖《北京烟树》

侯磊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2年1月

侯磊的散文集《北京烟树》是一部出人意料的书,他写出了大众认识以外的北京。我们常以为的北京,可能是电视剧中的大宅门的珠光宝气,亦或是龙须沟旁的劳苦大众,更或是高楼大厦下的现代职场、高档小区中的时尚生活……

而在侯磊笔下,北京更多的是一种日常生活的中间状态,是绿树红墙琉璃瓦下人间烟火,是千年历史文化沉淀之下浓郁的人情味儿。皇城根儿下的北京人,就这样不穷不富、不紧不慢、不卑不亢、不忮不求且乐呵呵地活着。20世纪80年代的胡同往事,几多回味;胡同大爷与朝阳大妈,皆有六朝古都之色。

钟立风

 

歌手。已推出《爱情万岁》《被追捕的旅客》《像艳遇一样忧伤》等音乐专辑,已出版《书旅人》《短歌集》等随笔集。

📖《触摸生活:蒙田写作随笔的日子》

索尔·弗兰普顿著,周玉军译,商务印书馆2016年1月

唯有重读,才是真正的阅读。从这一点来讲,《蒙田随笔集》正是重读又重读者。以至于许多关于蒙田的作品也成了有趣读物,它们诱发我们一次次重新拿起蒙田随笔。近一次阅读,我仿佛又获得一些前所未有的快感,一种节制的、折中的和谨慎的快感。

人们常说,一个人存活于世,最重要的是要培养(拥有)自己的独到判断力。叔本华尝言,判断力像凤凰一样稀少。合上《蒙田随笔集》,这位智者将说未说的话便出现在我的脑中:“我中止判断,我什么也不去肯定……我不懂,我在怀疑之中……我考察。”

📖《词语的战争》

肯尼斯·伯克著,何博超译,上海文化出版社2022年8月

这本书里,有好多内容,我看都不懂;但要命的是,它有一股强有力的吸引力,让我时不时地翻开它琢磨一阵子——就像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走到户外淋淋雨、晒晒太阳、发发汗,竟然莫名舒服——感受着作者的睿智、辛辣、“狠毒”,一种智性上的随心所欲。

📖《爱情小说史》

皮埃尔·勒帕普著,郑克鲁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1月

“在长途跋涉中,驴子最后驮上一个年轻女人,在她结婚那天,她被强盗劫走……”这本几乎囊括了小说史上所有爱情故事的书,就是这样开了头。于是,我也就不得不跟着那驴子上的新娘,一次、再一次地经历着情感的千山万水。读着,读着,竟然发现,爱情不是出现在昨天,就是发生在明日!而今天(当下)什么也没有……

可人人不都这么说,“最重要的是活在当下”吗?莫非当下的我们,都从未获得过爱情——抑或爱情只是虚幻一场,所有“现实的爱情”都被“时间的强盗”掠走得无影踪?

📖《漫长的星期六:斯坦纳谈话录》

乔治·斯坦纳、洛尔·阿德勒著,秦三澍、王子童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9月

思想者、哲学家们都认为,倘若一个人真说他获得了某种真正的思想——已经定型了——那同时也表明,他千辛万苦追逐到的所谓的思想也就“死亡”了……因为思想一直朝向开放,无有定所,常思常新。

但是,另有一位杰出的思考者(我忘了在哪儿看到,以及他是谁了)认为,倘若一个人的思想具有音乐的流动性,他的思想就能“留”下来。这像是一个悖论,因为音乐的本质就是绵延不尽的流淌,从不逗留……

不管如何,我在这本哲思者的谈话录里感受到美妙的音乐性。

📖《与撒旦的约定 : 布鲁诺·舒尔茨书信选》

布鲁诺·舒尔茨著,乌兰译,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3年11月

舒尔茨,他的小说里闪现着一个个欢乐又痛苦、心醉又心碎的生灵,似其化身。读过他的小说,再读这本书信集,就像走了很远很远的路,你忽然就不想马上抵达目的地了,相反你忽然想迷路一下。而这时,一个人影前方一跃,你跟了上去,两人一起消失于迷途之中,又像饮入一股清泉于心田。

我在书店里,随意翻开,读到他写给——曾为他的小说《肉桂铺子》写评论文章的——批评家安哲伊·普莱西涅维奇的一封信:……我认为,“成熟到”孩童时代,这才是真正的成熟。站在书店里,我将这本书一口气读了一大半,感觉自己找到一个新的出处——在迷途中。

📖《马拉美 : 澄明之境及其隐蔽面》

让-保尔·萨特著,沈志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9月

在这里,萨特写马拉美与妻子之间,会叫人时常发出笑声。当马拉美和她初相识时,诗人被这女子身上一种“别致的忧伤”深深吸引,欲罢不能!即使这样,马拉美并没有想到要娶她。相反,引诱她的时候,他相当冷漠。马拉美也会想,这女子身上的迷人的忧伤,是真实的还是假装的?转念又想,真实也好,假装也罢,又有什么要紧呢?“在这里,她忧伤、无聊,我也忧伤、无聊,可没准儿我们在一起就是幸福呢?”接下去,萨特话锋一转——“当马拉美确定已经不再爱她了,便娶了她。”

我把这个段子讲给朋友听,一位诗人朋友说:这才是“绝对之爱”!

张明扬

 

作家,历史学者,著有《入关》《弃长安:安史之乱前后的内廷、诗人、政争与叛乱》《纸上谈兵: 中国古代战争史札记》等。

📖《这才是丝绸之路:重抵历史现场的行走》

侯杨方著,中信出版集团2023年2月

这是作者一脚一脚丈量出来的丝绸之路。在国内学界,恐怕没有任何人像侯杨方教授这样深入走过丝绸之路,所谓“历时10年,超过20次,累计3万公里的实地考察”。

在某种意义上,同样是丝绸之路,很多其他同主题作品更像是孙悟空一个筋斗云翻过,宏大与视野或许都有了,但侯杨方教授这本书却像是唐僧取经团一步一步走出的十万八千里,八十一难,路在脚下,还有卫星制图这种神通加持。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是,令人信服地考证出了“玉门关”的新址。想着自己多年前参观过的那个玉门关,不禁愈发惆怅起来,看来还得再去一次。

📖《世说俗谈》

刘勃著,浙江文艺出版社2023年1月

这是我2023年打开的第一本书,花了一周时间看完。《世说新语》相关的书,我看了不少。尤其喜欢戴建业老师那本《精读世说新语》,对书里面的魏晋名士段子也算很熟了。刘勃这本虽然一如既往的易读,但却远远超越了段子,很有些魏晋名士政治史加思想史的意思。

这本书,可以让你看到魏晋名士的另一面,以及“为何变成名士”,却恰到好处的,没有刻意去解构什么。毕竟,了解真实的历史情境固然重要,但《世说新语》的平行世界也很美好,以求真为名做焚琴煮鹤之事,就太不风雅了。

📖《大英帝国三部曲》

简·莫里斯著,杨莛薇译,九州出版社2023年4月

对简·莫里斯而言,大英帝国既是历史,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于1922年的她,“见证了这个巨大的帝国机体最后一次团结在一起,在历史上最大的战争中战斗”;“亲身参与大英帝国的解体过程,并心情复杂地见证着不列颠的转变”。 我刚看完三部曲的第一本《昭昭天命》,已然为书中蕴含的史诗感所震慑,她写出了帝国的浮华、荣耀、野蛮与失落,“一团不列颠历史本能中的烈火,在19世纪熊熊燃烧”。

谌旭彬

作家,历史学者。著有《大变局:晚晴改革五十年》《活在洪武时代:朱元璋治下的小人物命运》《秦制两千年:封建帝王的权力规则》等。

📖《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阎步克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4月

这是一本关于周秦之变的必读书。读懂了这本书,也就读懂了中国的“专制官僚政治”。此书于我个人最大的启发,是阐明了隋唐的制度血脉来自北朝而非南朝,即书中所谓的“中古时代,是经由北朝而走出中古、走向隋唐盛世的;对魏晋南北朝这个政治低谷,北朝构成了它的’历史出口’”。这一结论非常重要,既补足了秦制自两汉延续至隋唐的关键环节,也有助于廓清秦制的生命力究竟何在。

📖《逻辑新引:怎样辨别是非》

殷海光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6月

逻辑,对于理解历史与现实,皆极为重要。恰当的认知,必然来自正确的逻辑与充分的见识。见识提供思维原料,逻辑提供思维工具,二者缺一不可。

殷海光先生当年写作《逻辑新引》这本启蒙著作,一项重要原因便是愤慨于诸多历史事实被国民党当局篡改,而错误的历史叙述又干扰了民众对现实的认知。此书后来遭到国民党人的猛烈攻击,被诬为“世界上自有逻辑以来所绝无仅有的错乱妄诞之书”。如今回看,蒙受这样的污蔑,恰说明《逻辑新引》有着极重要的时代价值。

罗 翔

 

学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著有《刑法学讲义》《法治的细节》《法律的悖论》等。

📖《权力的边界》

赵宏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23年11月

行政法和刑法同属于公法,公法的基本要义是在维护秩序的同时,又要对国家这种秩序的维护力量进行必要的约束。对于不少重大的热点案件,赵宏老师都有勇气发出自己清醒的专业意见,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专业的学术尊严亦在于此。

📖《“无责任”的帝国:近代日本的扩张与毁灭 : 1895-1945》

商兆琦著,上海三联书店2023年7月

📖《精英的傲慢:好的社会该如何定义成功?》

迈克尔·桑德尔著,曾纪茂译,中信出版社2021年9月

📖《这是不是个人》

普里莫·莱维著,沈萼梅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3月

转载请注明出处华人站华人新闻,华人中文网 » 看看 10 位不同领域的作家学人究竟在过去的一年读到了哪些好书

相关推荐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