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航空器还差一口气,上海出手了

配套基础设施和政策要跟上,需要顶层设计。

2024年,低空经济火了,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上,低空经济不仅作为重要板块在展览上隆重亮相,而且来自业界、学界等方面的专家们也通过论坛,就人工智能(AI)+低空经济的产业创新发展进行了广泛讨论,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

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其中,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部分不是传统的通用航空,而是以电力驱动的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

观众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体验乘坐无人驾驶低空航空器。

在7月6日举办的一场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首席专家续合元介绍,低空经济发展前景很好,行业内预测,到2030年,低空经济的规模大约在3至5万亿元之间。

他认为,低空经济发展天然与AI技术的发展相结合,因为低空航空器在空中是网状运行的,必然需要对大数据的处理和挖掘分析,只有在AI的支持下,低空空域才能从可通达到可计算、可管控、可运营。

同时,低空经济也是原生的AI应用场景,比如在低空交通领域可以智能评估交通流量、规划路线、躲避障碍;在低空农业领域可以智能识别虫害、分析土壤和气候条件;在低空安全监管领域可以智能分析灾害数据、进行人脸识别等。

现在,中国在低空经济的航空器制造领域与国外处在同一水平。比如上海就涌现出峰飞航空科技、时的科技、沃兰特等一批优秀主机厂商。据他们介绍,目前的技术水平下,如果电动垂直起降无人驾驶航空器(eVTOL)能够大规模商用,能够实现25分钟100公里每座每人300元的价格,在安全、效率、成本等方面全面领先直升机。

上海峰飞航空科技也将真机运至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示。

但从制造到商业应用,最关键的是配套基础设施和政策要跟上。

中国航空研究院首席专家舒振杰详细盘点了我国低空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包括低空空域资源管理利用未实现最大化、空域使用未实现灵活化、低空航线规划未实现标准化、尚未形成信号全覆盖的低空服务网络、尚未形成完整有效的低空管控体系、缺乏统一标准且满足快速增长需求的起降场、尚未有效贯彻实施低空法律法规、尚未形成完整的低空标准规范体系等。

他表示,针对这些问题,全球都在探索基础设施的技术创新,并在探索各种运行场景、修订相关的法规。不过,由于无人驾驶航空器是新事物,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我认为主机厂可以扮演链主角色,打造示范应用。而一些地方政府比如上海、深圳,可以先行先试,修订一些地方性法规,与企业先把应用场景搭造出来,然后再根据试点情况,由国家层面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舒振杰说。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展示的美团无人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刘荣科也强调政府引导的重要性,他说:“就像修高铁一样,低空经济的基础设施最好也要由政府引导,企业自己做的话,很容易标准不统一,不利于互联互通。”

刘荣科同时也强调,不仅地方政府要有序引导,而且国家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在做好标准、法规制定和发布的同时,做好全国统筹,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

好在,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都非常重视低空经济的发展。去年6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成为低空经济的上位法。围绕这一条例,包括民航局等多个国家部委也发布了相应的政策。

就在7月2日,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同意《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完善低空经济产业设施配套,抓好“设施网”建设,提升软件配套服务能力,建立统一综合管理平台,完善空域开放协调机制,提升“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能级,形成各方协同推进低空经济发展的合力;开放应用场景,加大商业化试点和规模化运用,推动“小众试点”变为“大众体验”,培育“低空+”新消费场景;引育领军企业,抢抓市场新机遇,支持大中型无人机和eVTOL的研发制造,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天空之城”。

转载请注明出处华人站华人新闻,华人中文网 » 低空航空器还差一口气,上海出手了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