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但探险必须尊重常识、敬畏自然

希望因户外探险导致的悲剧能再少一些。

近日,浙江台州黄岩区屿头乡石人峡野外溪流发生一起悲剧,两名驴友在探险过程中不幸落水失联,经过连日全力搜救,最终被确认无生命体征。这起不幸事件,再次引发公众对野外探险安全的关注,相关话题一度登上热搜。

从社交平台流出的视频来看,两名驴友拉着绳子准备过河的区域水流相当湍急,然而几乎所有当事人都没能在第一时间意识到其中的危险,仍涉险渡河。当抓着渡河绳、背着背包的女士被水流冲刷导致重心不稳滑倒后,走在她前面的红衣男士试图施救,岸边好几位抓着绳子的工作人员也努力拉拽绳子救援,最终却仍只能眼睁睁看着两名驴友被卷入被称为“死亡V”的湍急水流中,回天乏力。

两名遇难驴友遇险视频截图。图中V字收窄部分水流湍急、推力巨大,被称为“死亡V”。

两名鲜活生命的逝去令人扼腕,但更令人遗憾的是,几乎每年都有驴友在溯溪、漂流、徒步等户外探险活动中丧生,其中不少事故发生地还是未经开放的“野景区”。这样的不幸事件为何屡屡发生?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加以预防?

近些年,户外、露营、徒步等活动在一些城市中产群体中盛行,相关话题既是各大电商销量暴增的细分领域,也是博主们做攻略的“流量密码”。一方面,流量推动令一些平台和博主不断推荐越来越“小众”“未开发”的打卡点吸引眼球,但对潜在的风险并无预警;另一方面,一些城市中产渴望亲近自然、缓解日常工作生活压力,普通景点已经无法满足需求,相对有挑战性的小众户外目的地才是他们想去的地方。

然而,一些城市中产对如何面对群里老板的责难、被裁员如何仲裁、买到假货如何退款等情形了然于心,对大自然的风险的了解,却可能仍停留在“幼儿园水平”。网上搜索“驴友被困未开发景点”“露营遇山洪死伤XX人”的新闻,类似案例并不鲜见:

2021年8月,16名驴友违规进入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徒步时遭遇狂风暴雨,因峡谷水位上升和手机信号丢失,一度失联受困。经过370名救援人员近10个小时的紧急营救,这些驴友最终顺利脱困,但救援队伍一路涉险施救,人力物力成本巨大;

2023年4月,驴友芮先生与另外四名驴友相约攀登河南商城金刚台山,在途中失联。尽管进行了广泛的搜救,芮先生的遗体仍在11天后被发现。据报道,芮先生并非户外新手“小白”,而是某户外群的群主,有着多年户外经验。但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不熟悉的地形及自然灾害,仍然导致悲剧发生。

此次两名驴友遇难的浙江台州石人峡地势险峻,事发时正处于雨后丰水期,且是一处未经开发的“野景区”。然而这样一处极具风险的地方却成为“网红”打卡点,直至引发悲剧,令人叹惋。

与成熟景区相比,“野景区”通常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维护,风险点也缺乏明确的提示和警示,容易导致探险者误入险境。而且,一旦探险者在这样的区域发生意外,救援工作也将面临极大困难,甚至错失黄金救援时间。在地大物博的中国,未经开放的景区数不胜数,人力无法穷尽,不以身试险才是驴友保护自己的最佳方式。

正如一名网友所说:“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但玩户外,体力、反应、常识,缺一不可!”在自身有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保持常识、尊重并敬畏自然更应是重中之重:避免在极端天气下探险、避免进入地形复杂或危险的区域,遇到不适合的天气情况及时改变行程计划。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才能更好地享受野外探险带来的乐趣和体验,而不是将探险变成一场拿生命赌博的“冒险”。毕竟,户外活动中,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而不是将生命安全寄托在任何一个领队、同伴或救援人员身上。

对社交平台和流量博主而言,展示美景和探险体验固然重要,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更需要不断强调,这也是体现平台责任感的关键所在。步入6月,全国多地将迎来雨季,暑期也将是一些户外爱好者探险的旺季。但愿因悲剧引发的警钟长鸣,驴友失联、遇难的悲剧今后能少一些、再少一些。

转载请注明出处华人站华人新闻,华人中文网 » 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但探险必须尊重常识、敬畏自然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