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棚太小,座椅太窄?一场关于上海公交站改造的议事会上,最集中的意见是这条

如何让新一轮的改造更贴合市民的需要?长宁区建管委想到了通过人民建议征集来进一步优化改造方案。

 

“坐着要比站着累!坐在前面一点会往下滑,坐在后面一点会陷进去,想起身还没有扶手撑一把”……要论对上海的公交站台有何改进建议,长宁区市民朱志林首先想说的就是这一条。

4月2日,长宁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和长宁区建管委请来了10多位长宁区的居民,组织了一场面对面的人民建议征集,针对长宁区即将进行适老化改造的5座公交站台,听取市民的人民建议。而这也是长宁区的人民建议征集品牌活动“宁来说议事坊”的第二场。

从2023年起,对公交站台进行适老化改造就被列为了上海市委市政府每年的为民办实事项目。今年,围绕老年乘客出行比较集中的区域,结合港湾式车站改造、公交站点品质提升、人行道品质提升等项目,全市仍会有100个公交站台进行适老化改造。具体到长宁区,共有江苏路愚园路路口东西两侧、长宁路中山西路南北两侧以及中山西路长宁路西侧的5座公交站台被列入了改造计划。

图为被列入改造的江苏路愚园路西侧公交站台。图上可以明显看到人行道画设的位置与树池冲突,属于要被改造的内容之一。

图为被列入改造的江苏路愚园路东侧公交站台。紧挨着公交站的非机动车停车位优化也是适老化改造的内容之一。

据长宁区建管委的一名负责人介绍,过去两年,长宁区已经对12个公交站台进行了适老化改造,也积累了一些改造经验。但客观上,改造效果在契合老百姓需求上仍有一些差距。今年要改造的5个公交站台均属于通过“岛式站台”上车的公交站台,即公交车抵达后,市民往往需要跨过非机动车道,再通过设于机非隔离带的岛式站台上车。前期,建管委已委托设计单位制订了改造方案,主要集中于标线优化、人行道进入非机动车道处改造为无障碍三面坡、非机动车道进入站台时增设无障碍单面坡、紧挨着公交站的非机动车停车位优化等基础内容。如何让新一轮的改造更贴合市民的需要?长宁区建管委想到了通过人民建议征集来进一步优化改造方案。

图为本市已经完成适老化改造的一处公交站台。人行道进入非机动车道处改造为无障碍三面坡、非机动车道进入站台时增设无障碍单面坡是改造的主要内容。

市民们提出了怎样的好建议?首条建议就出乎管理部门的意料曾提出“破解非机动车夜间过江难”这一人民建议的金牌建议人韩曙称,他实地走访了上述几个公交站台,最直观的问题就是站台的候车座椅没有扶手,一些腿脚不便的老人一旦坐下来起身困难,往往要“一二一二”蓄力尝试好几次。这很快得到了其他老人们的应和:“雨棚太小了,夏天遮不了阳,雨天也遮不住雨”“座椅太矮太窄了,坐在上面很吃力”……“公交站台服务的人群中有70%是老年人,适老化改造能否先改一改雨棚和座椅”,成为老人们共同的呼吁。

图为被列入改造的中山西路长宁路西侧的公交站。“适老化改造能否先改一改雨棚和座椅”成为老人们共同的呼吁。

电动自行车路过站台区域时往往不减速,老人们看到车来了又心急,“每次穿越非机动车道总觉得危险”。长宁区居民龚萍则建议,能否考虑在靠近公交站台的非机动车道上安装一些减速带;“站牌上的字太小了,老人们不好辨认”,居民鲍莉的建议也引发老人们热议:电子屏幕上的信息,能否也针对老人的阅读习惯进行优化。车辆即将到站,能否增加语音播报……一个个相关的建议被提了出来;此外,还有老人提出,夏天能否在雨棚上增加喷雾设施,来缓解炎热的天气等等。

“没想到居民们提出了这么多改进的建议”,长宁区建管委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进一步征求人民建议的同时,会一一梳理老人们提出的建议,针对信息显示、字体大小、对于途经的电动自行车缺少警示标牌等这些能在改造中解决的问题,会予以落实。至于老人们期盼的对于雨棚和座椅的改造,长宁区建管委也解释,因为这些设施属于久事公交下属的站亭公司所有,只能将相关建议转达,“不过,给座椅加上扶手可以在改造中一并实现,请设计部门研究一下,能否通过外挂设施的方式来解决。”

转载请注明出处华人站华人新闻,华人中文网 » 雨棚太小,座椅太窄?一场关于上海公交站改造的议事会上,最集中的意见是这条

0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