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该趋势,笔者曾预测到2010年中国的银行将在全球最大银行中占据半壁江山。当时,仅有几家中资银行的排名在上升,大多数名列前茅的银行都来自美国。如今,根据《银行家》的年度“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2023年一级资本排名前10位的银行中有一半是中国的。与此同时,随着这些银行崛起,商业和社会领域的创新者也在中国出现。
在欧美,我们应提出的问题是:我们可以从这些发展中学到什么?
前往中国考察并与许多银行交流后,我们从中得出的主要经验是要精准快速地追随周期变化。例如,自与世贸组织达成协议以来,中国的银行使用最好的新技术构建以技术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从前,中国人必须使用算盘才能成为银行业专家;如今,他们需要成为计算机编程的有关专家。
随着互联网日臻成熟,中国的银行创建了基于网络的服务系统。而欧洲的大多数银行都以分行的形式提供服务。这是中资银行与欧洲同行的一个关键区别。另一重大区别在我写关于一家中国金融服务集团的案例时出现。令人着迷的是,这家公司每三四年就会更新一次系统架构。作为欧洲人,我已习惯了银行几乎从不更新系统。为何更新?因为要成长必须不断改变、升级。这是我们从中国学到的经验。
观察(中国)公司如何转向服务于小企业和国际扩张,也很有趣。在最近的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我被一家中国金融服务平台的海外业务前瞻性战略所吸引。截至今年11月,它已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万商家与20多种电子钱包和银行应用程序的十几亿用户账户连接起来。这意味着消费者可无忧无虑地跨境支付,商家也能有更多生意。
来自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关键经验,很多与数字有关。这些公司正快速应用技术,定期更新技术,并以具有弹性和可靠性的服务惠及大众。如此大规模的系统令人震惊。而在西方,能获得数百万客户就令大多数银行引以为荣,遑论十亿用户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华人站华人新闻,华人中文网 » 英媒:西方银行家能从中国学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