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俄军发射Kh-101巡航导弹攻击乌克兰利沃夫坦克厂的视频,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社交网络上流传

俄罗斯的艺术成就绝对在世界史上有一席之地,不过同样不能忽视的,是俄罗斯人在军工制造上往往也有惊人之举。最新能展示俄罗斯人创意的莫过于“弹中弹”,这便是俄制Kh-101巡航导弹刚刚在乌克兰上空上演的惊奇一幕。

(美国“动力”网站的相关报道)

据《俄罗斯报》2023年12月30日报道,近期一段俄军发射Kh-101巡航导弹攻击乌克兰利沃夫坦克厂的视频,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社交网络上流传。视频应该是乌克兰人用手机在地面拍摄的,显示一枚Kh-101在不到百米的高度上一边快速飞行,一边以固定的间隔时间不断发射红外诱饵弹,诱饵弹中的铝热剂燃烧很快,在蓝色的天幕中留下灰白色的尾迹。

从俄罗斯社交媒体的消息来看,这是Kh-101独有“绝技”,在弹道末段发射红外诱饵弹,可以干扰那些用于末端防御和低空拦截的红外制导防空导弹。据说Kh-101搭载的是L-504诱饵弹发射装置,由导弹上的红外和紫外线传感器激活,这些传感器可以探测防空导弹的尾焰,探测到以后便触发诱饵弹发射装置。另有消息称,Kh-101上还有一种传感器,用来感应防空系统雷达波和德国IRIS-T SLM防空导弹主动导引头的照射。

(由于体格健硕,Kh-101只能由图-95和图-160轰炸机携带)

如果这些消息无误,那么说明这枚Kh-101导弹上的传感器当时判定自己可能遭到防空导弹拦截,也可能是高度过低,被地面火焰或其他高温物体误导,所以才一边飞一边打出热焰弹,造就了非常难得一见的奇景。尽管俄媒有不少观点认为这是首次向全球展示,但以Kh-101被俄军这一年多以来较高的使用频率来看,肯定不是第一次出现的场景,只不过这一次有比较清晰的视频资料来证明。

最迟在2023年2月,就有装备了干扰弹发射装置的Kh-101在乌克兰坠落,从而被发现了俄罗斯军工的这一“秘密”,也让Kh-101的真实性能备受质疑。按照俄罗斯官方口径,这是一种从Kh-555改进而来的隐身巡航导弹,为了降低雷达发射截面积(RCS),特地将头部设计成多面体结构,弹体则采用规则的菱形结构,而且还使用了可吸收雷达波的隐身涂料,成功把RCS下降到0.01平米,比一只鹰隼大不了多少。

(在乌克兰坠毁的Kh-101)

问题来了,如果Kh-101真的是隐身巡航导弹,就应该走正常的隐身思路,在外形和涂料上下功夫,为什么还需要用红外诱饵弹来掩护末段突防?解释无非两种,如果不是外形设计隐身性没有传的那么神,就是俄罗斯的隐身涂料技术上不来,只能装配红外诱饵弹来起到干扰掩护的作用。当然,这些都是猜测,俄罗斯人有剑走偏锋的习惯,军用品留一些冗余也不少见,有必要的时候就应该利用利用。

事实上,这种导弹自带干扰手段的事也不少见,比如早在冷战时,美苏就在研究如何突破对方的反导系统。虽说苏联直到解体,美国直到现在也没建立起绝对全面的反导体系,但让“矛”刺穿“盾”的办法倒是不少,除了生产更多更先进的导弹,加快导弹的速度、利用亚空间进行轨道轰炸都是比较可行的创意,苏联更是灵光一现,决定让导弹不走北极,改走南极,从美国缺乏防御和探测的南方发起攻击。

(美国W87核弹头,即使靠近也很难肉眼分辨弹头的真假)

这些都是成本比较高的办法,成本比较低的就是让洲际弹道导弹携带假弹头,届时真假弹头混在一起打出去,让敌方反导系统根本无法辨别,从而提高核弹命中目标的概率。洲际导弹一般有效载荷都在1吨以上,轻轻松松带三五个上百斤的假弹头,甚至可以第一波攻击全部发射假弹头,消耗掉拦截弹以后,真核弹才会从天而降。

从这一点来说,Kh-101携带红外诱饵弹,与洲际导弹装配假弹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巡航导弹自重有限,不能把太多的重量用在干扰手段上。以乌克兰媒体公布的Kh-101坠毁残骸来看,也不过只装了两组共计24发诱饵弹,比起战斗机动辄上百发诱饵弹的装备数量,确实很少。大概也因为Kh-101毕竟是导弹,载荷有限,主要依赖超低空突防,末端的诱饵弹只是个突防辅助手段,不必太较真。

(图-160一次可携带12枚Kh-101)

这个思路还是很不错的,因为按照现代战争的发展趋势,拦截导弹和无人机的方式也会多元化,除了传统的拦截弹,激光武器、动能武器或者强电磁干扰等等,都将千方百计阻止导弹、无人机顺利命中目标。这么严酷的前景下,就需要在导弹上集成更多的干扰和抗干扰手段,比如将电子战吊舱简化,安装在导弹或无人机上,使其具备一定的电子战能力。

这么看来,俄罗斯Kh-101巡航导弹发射红外诱饵弹,不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还揭示了未来导弹的突防手段要从被动发展到主动,代表了另一个方向,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转载请注明出处华人站华人新闻,华人中文网 » 一段俄军发射Kh-101巡航导弹攻击乌克兰利沃夫坦克厂的视频,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社交网络上流传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