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笼罩、氛围尴尬,拜登将在劝退声中主持北约“75岁”峰会

这将是一场在尴尬背景下召开的北约峰会,一堆挑战和难题为峰会投下阴影。

7月9日至11日,北约峰会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

适逢北约成立75周年节点、重返当年缔约之地、扩容至32个成员国后首次聚首……

面对一系列非同寻常的背景,作为今年峰会东道主,美国已迫不及待将其定义为“冷战结束以来最具雄心的”北约峰会。

然而,外界认为,这将是一场在尴尬背景下召开的峰会,美国大选变数、欧洲政治“右转”、团结表象下的裂痕以及一堆难题都为峰会投下阴影。

精心设计剧本

三天会期,安排了欢迎晚宴、成员国领导人会晤、与伙伴国会晤、北约-乌克兰理事会会议……美国有意将这次峰会打造为一场“历史性”的庆典。

从美方高层数次吹风中,可以一窥华盛顿为这次峰会精心设计的“多幕”剧本。

“第一幕”着眼北约未来75年,为北约革新应变做好准备。

包括打破欧洲联盟、亚洲联盟之间的隔阂,将北约与“印太”安全联盟整合。

“联合欧洲援乌抗俄,联合太平洋国家遏制中国”,美国总统拜登日前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得更直白,被认为是华盛顿为北约规划的未来路线图。

为此,除32个成员国外,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四国今年连续第3年受邀参会。据悉,四国届时将与北约签署协议,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合作。

“第二幕”主攻乌克兰危机。

峰会将支持乌克兰列为“最紧迫任务”,重点讨论如何进一步加大北约对乌援助。

美国一名高级官员透露,峰会将公布有关乌克兰“入约桥梁”计划,内容包括协调训练、后勤部队发展等,作为乌克兰通往北约的一个步骤。

即将卸任的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晒出一份“决心清单”,包括通过一项实质性的对乌一揽子支持计划。

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把北约国家自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每年总计400亿欧元的对乌军援规模定为今后的“最低基线”,并且至少在明年继续维持这一水平。但这相比北约最初提出的目标已腰斩一半不止。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此次受邀与会,将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

“第三幕”炒作涉俄涉华议题。

所谓“印太”地区安全局势被视为峰会议程一部分,料将纳入朝鲜、南海等议题。

据央视新闻称,峰会可能讨论俄朝军事合作问题。

据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欧洲事务主任迈克尔·卡彭特透露,北约在2022年马德里峰会出台的新“战略概念”文件中将中国定位为“系统性挑战”,此次峰会有必要对挑战具体何指作出评估,这样才能与印太伙伴更好地展开合作。

此外,在巴以冲突背景下,此次峰会还邀请埃及、约旦等中东国家代表与会。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表示,可从三个层面透视此次北约峰会。

政治层面,渲染75年成就,规划未来路线。

战略层面,继续炒作“欧洲安全与亚洲安全不可分割”论调,以图进一步向亚太扩张。一来可应对生存危机,尤其是美国政治变化带来的冲击;二来可应对所谓俄罗斯、中国的安全威胁。

欧洲安全层面,在乌克兰问题上彰显姿态,包括引入“入约桥梁”计划以及提供后续援助等。

在崔洪建看来,所谓“入约桥梁”是处理乌克兰入约问题的政治安排,“表明北约短期不能接纳乌克兰,但长期可将乌留在入约轨道上,以兑现北约大门始终为乌敞开的承诺”。

不过,和去年峰会一样,基辅这次恐怕也无法拿到入约“邀请函”。

充满风险与挑战

尽管美国雄心勃勃,誓言展示强大、团结的北约,但是,舆论情绪却与之存在温差。

舆论认为,华盛顿峰会被阴影、挑战笼罩,恐难实现预期目标。有欧洲官员表示,峰会之前气氛阴郁低迷,看起来“令人沮丧”。

首先,北约“领导者”美国正陷入政治动荡——总统拜登正深陷竞选连任危机。

经历灾难性辩论后,拜登或许要在劝退声中主持峰会,以致这场峰会极具风险。它可以成为拜登补台挽尊的绝佳机会,也可能成为暴露更多失误的展示台。

美国舆论称,北约峰会将拜登的健康状况置于显微镜下,其一举一动都将受到密切关注,可能成为峰会的隐性焦点。拜登在拯救乌克兰之前必须先利用北约峰会来拯救自己。

与之相对的是,前总统特朗普将成为峰会“房间里的大象”。

自拜登辩论“翻车”后,特朗普民调领先于拜登,胜选几率似乎大增。

不顾盟友利益一切“美国优先”、压成员国提高国防开支、扬言退出北约、与俄总统普京走近……特朗普的孤立主义政策、商人交易模式让欧洲盟友记忆犹新,心有余悸。

峰会预计会通过一份“防特朗普”提案,内容包括让北约而不是美国来协调对乌军事援助,并在北约框架内将援乌机制化,以因应特朗普可能上台的前景。

其次,北约最关键的欧洲盟友正在被极右翼裹挟。

欧洲议会选举后,极右翼政党席位大增,德、法等大国主流政党纷纷遇挫。

意大利、荷兰和瑞典等几个北约国家也在全国选举中转向右翼。

法国大选虽然躲过极右翼“上位”之灾,但是极左、中间、极右“三分天下”已招来“无法治理”的戏谑。由于国内政局混沌,总统马克龙此次将压缩行程,推迟一天赴北约峰会。

据悉,峰会料将讨论北约成员国极右翼势力扩张的问题,担心这一趋势或将威胁到对北约国防预算以及对乌克兰的支持。

相比其他领导人,在国内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的英国新首相、工党领袖斯塔默的外交首秀可能会相对安全,但作为北约峰会的“新面孔”,其发挥的影响力预计有限。

“这是一场在尴尬背景下举行的峰会,因为欧美主要成员国面临领导力问题。不过,现实越尴尬,北约的调门会越高,避免给外界留下危机印象。”崔洪建说。

第三,团结“帷幕”下裂痕尽显。

最引人注目的是,北约伙伴国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此次将“前所未有”缺席峰会,而改由副总理兼防长马尔斯率团参加。这意味着计划中的日韩澳新四国领导人会晤将被迫降格。

关于阿尔巴尼斯缺席的原因,坊间有各种解释,包括阿尔巴尼斯无法确定能否与拜登会面、迫于国内经济形势压力以及澳对外政策微调,等等。

崔洪建分析,澳大利亚被美国和北约视为亚太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但是澳大利亚总理不参会自有考虑——鉴于亚太相对稳定的安全环境以及中澳关系改善,或许认为没必要在地区安全问题上为美国和北约当“马前卒”。

无独有偶,北约成员国保加利亚总统也拒绝率团出席峰会,理由是不同意看守内阁对北约峰会在涉乌问题上的框架立场。

匈牙利在对俄关系上自行其是也让北约头疼。近日,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穿梭访问乌、俄、中三国,行使“和平使命”。其中,莫斯科之行招致欧盟和北约的抨击。

“能做的已经不多了”

舆论指出,美国大选变数、欧洲政治“右转”、援乌能否长期化、增加国防支出能否达标等都将使这次峰会乃至北约的未来面临挑战。

“无论谁掌权,北约能做的已经不多了。”有美国舆论如此评论。

崔洪建表示,北约作为冷战产物早已不合时宜,近年来借俄乌冲突乘势复活。从长远来看,这一军事联盟未来如何发展将取决于三个变化:第一,美国全球战略的变化;第二,欧洲未来安全格局以及欧洲国家安全观念的变化;第三,美欧能否将其战略、安全需求投射至全球,即实现所谓北约全球化目标。

“但是打造亚洲版北约恐怕难以实现,它不符合亚太地区的安全需要和安全文化。澳大利亚总理这次缺席峰会也表明所谓北约亚太化的前景难言乐观。不过,需要警惕北约可能为维系生存而刻意挑衅生事,而这一态势似乎正在加强。”

转载请注明出处华人站华人新闻,华人中文网 » 阴影笼罩、氛围尴尬,拜登将在劝退声中主持北约“75岁”峰会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