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型冠状病毒JN.1变异株在多个国家的流行情况增长迅速,它在我国社会面传播的风险有多大?医疗机构应对、公众预防策略如何?
12月15日,国家疾控局发布科普问答称,自11月我国首次发现本土JN.1变异株以来,截至12月10日,在我国本土病例中共监测到7例JN.1变异株。
同时,今年11月以来,JN.1变异株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迅速增加,从11月初的约4%增长至12月初的30%左右。截至12月10日,全球至少有40个国家/地区监测到JN.1变异株。
12月12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显示,2023年11月1日至30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重症病例135例、死亡病例8例;发热门诊情况来看,11月1日至16日,诊疗量稳定波动在18.0万左右。
“目前,JN.1变异株在欧洲、美洲等国家呈快速增长趋势,但并不代表会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发生更大程度的流行。”病毒学家、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对第一财经表示,根据病原体信息,JN.1变异株是奥密克戎BA.2.86变异株其中一个位点的突变,也就是所谓的病毒“飘变”,“这一细小变异还不足以引发过多担忧。”
金冬雁告诉记者,BA.2系列毒株曾在国内一些地方流行过,那么公众就会有相应的抗体,对于JN.1等同亚型的变异株具有一定免疫力。比如,在今年1月,中国香港BA.2系列毒株占所有新冠流行毒株的比例为67.1%,但到了6月,XBB系列毒株的占比达98.3%。
“病毒的变异是永恒的,但不断变异下,病毒也会不断地适应人类,致病性也会越来越弱,这是一个大趋势。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每年流感病毒的流行毒株都不一样。从目前情况看,JN.1变异株在全球多个国家占优势,但仍然没有明显的住院与死亡数字的上升。”金冬雁补充。
面对JN.1或其他后续的变异株,医疗机构有哪些应对策略?公众又该如何预防?
国家疾控局称,研究显示,在传播方面,JN.1与XBB变异株差异不明显。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含有XBB.1.5成分的新冠病毒疫苗仍对JN.1变异株有效。因此,在人群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广泛免疫(包括疫苗接种和自然感染)的前提下,JN.1变异株的传播能力可能相对有限。
新加坡病毒学家陈广告诉记者,截至12月2日,新加坡新冠病例约3.2万例,其中60%为JN.1变异株病例,但除了当地口罩销量上涨两成外,公众出行和生活基本没有受到影响,“但当地一些医院会开始将不紧急的住院病人入院时间往后推一些,以做好准备工作。另外,一些会展中心也会逐步将功能转变成护理中心,来做好长期应对。”
床位、药物、疫苗等医疗资源缺一不可。业内人士表示,要做好重点人群(老人、儿童和免疫力较弱的人群)的健康监测,必要的话(尤其在基层)要配备好抗病毒药物,一些医院则需要做好重症床位调度的储备工作。
疫苗方面,12月初,神州新四价疫苗(覆盖Beta/BA.1/BQ.1.1/XBB.1变异株)、威斯克三价疫苗(覆盖XBB/BA.5/Delta变异株)等已陆续在北京、上海等地开打,另有康希诺的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XBB.1.5变异株疫苗已被纳入紧急使用。
记者从国内多家三甲医院了解到,截至17日,医院发热门诊、呼吸门诊等对于新冠病原体仍然实行定期送检制度(多数为1周/次),这属于常态化管理的范畴。
在新冠快速检测能力方面,目前国内三甲医院一般平均4小时左右就能出核酸结果。阳性患者在确诊阳性后,能由医生处方开具先诺欣、民德维等抗病毒药物,且医保范围内可以支付。而在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解热镇痛、止咳、抗新冠小分子药物等均有配备。
“发热门诊制度和病人收治制度,一直延续到现在,从来没有放松过。目前,我们新冠抗病毒药物的准备是充足的,可以应对波动性的新冠病毒感染情况。”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胡洋对记者表示。
转载请注明出处华人站华人新闻,华人中文网 » 新型冠状病毒JN.1变异株在多个国家的流行情况增长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