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俄罗斯迎来全国哀悼日,人们等待着更多事件真相浮出水面

近48小时后,莫斯科恐袭事件的重要进展有哪些?

24日,俄罗斯迎来全国哀悼日。联邦政府大楼、国家杜马大楼、克里姆林宫降半旗,莫斯科街头显示屏播放纪念蜡烛……人们在向遇难者致哀的同时,也等待着更多事件真相浮出水面。

22日20时左右,“克洛库斯城”音乐厅发生严重恐怖袭击事件,已造成至少143人死亡。枪伤和因燃烧物中毒是遇难者死亡主要原因。现场废墟清理等工作仍需持续数日。这也是俄罗斯近20年来最致命的恐怖袭击。

俄迅速抓捕11人

遇难者人数上升的同时,袭击者的抓捕行动也取得进展。俄联邦安全局局长博尔特尼科夫23日向总统普京汇报说,目前已拘捕11名涉嫌参与恐怖袭击的嫌疑人,其中4人直接实施了恐袭,已被押送至莫斯科。

随着多名嫌疑人落网,袭击事件的调查和审讯正向前推进。

一方面,俄内务部和联邦安全局23日向外界透露有关嫌疑人身份和逃跑路线的关键词:外国人、乌克兰。

据俄方介绍,上述4名直接实施袭击的嫌疑人均为外国公民,“与乌克兰方面有关联”。他们在实施恐袭后试图乘车逃往俄乌边境并入境乌克兰,最终在俄布良斯克州被捕,已被押送至莫斯科。

对此,乌总统办公室顾问波多利亚克23日坚决否认。“乌克兰与此事件(恐袭)没有丝毫关系。”

另一方面,今日俄罗斯媒体集团总编辑西蒙尼扬23日在社交媒体发布了对两名恐袭嫌疑人的审讯视频,两人都在剖析动机时提到“为了钱”。

一名嫌疑人在视频中交代说,“我在音乐厅开枪杀人,为了钱。”据他透露,招募者在一个月前通过社交媒体“电报”与他取得联系,下达了“无差别射杀音乐厅内所有人”的任务,并提供了武器。他于3月4日从土耳其进入俄境内。招募者承诺的报酬大约是50万卢布(约合4万元人民币)。一半的钱已转到他的银行卡上,另一半对方承诺事成后再转。

另一名说塔吉克语的嫌疑人交代称,他和同伴在莫斯科州一条高速公路旁的旅馆里住了十多天,“我太久没有工作了,我想干活(赚钱)”

反恐专家李伟认为,俄方和嫌疑人透露的信息,传递出这次恐袭的几方面特点。

其一,它应该是采取境内外相结合的方式,由境外恐怖势力和境内恐怖分子联手作案。至于境外势力属于哪一方,仍有很多疑点需进一步调查。比如,嫌疑人说与联系人不熟,为何会被选中等。

“如果嫌疑人真的与乌克兰有关,也要看与乌克兰什么样的层级有关。”李伟指出,是乌克兰极右组织,还是其情报机构,或是一定级别的政府官员。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

其二,它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及其分支以往的作案手法有很大区别。过去,IS的极端分子一般是在极端意识形态的驱使下,实施袭击行动,往往选择自杀式袭击,在现场呼喊宗教口号,并以“战到最后”的姿态结束任务。这次袭击看不到这些典型特点。嫌疑人自称受到金钱诱惑,还在实施袭击后慌忙逃跑。

其三,社交网络可能成为蛊惑、招募恐怖分子实施恐怖袭击的新途径。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姜毅指出,俄认为嫌疑人与乌克兰有关,这意味着这起事件与俄当下所关心的主要矛盾联系在了一起。如果这确是带有国家背景的袭击行动,将牵涉到各种复杂因素。俄罗斯对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的性质恐将发生改变。

IS发布“袭击者视频

尽管诸多疑团未解,IS已第一时间“认领”。它在社交媒体“电报”上发布声明,宣称其阿富汗分支“伊斯兰国呼罗珊省”制造这起事件。

对此,有美国官员“确认”称,“伊斯兰国呼罗珊省”是此次袭击的主要嫌疑人。不过,到目前为止,俄方尚未证实这一说法。俄驻美大使安东诺夫24日称,在俄方正在调查谁是主谋时,不要急于下结论。

据《环球时报》24日援引英媒报道,IS公布了“莫斯科近郊音乐厅袭击者”的第一视角视频。这段1分31秒的视频近距离显示,其中一名枪手在进入音乐厅大厅时向几个人开火。另有西方媒体称,IS发布了四名戴着棒球帽、蒙面的嫌疑人在IS旗帜背景下摆拍的照片。

IS为何急着“认领”?它与俄罗斯又有何纠葛?

“通过恐袭造成破坏和社会恐慌,以显示自身存在,这是IS的一贯做法。一些人认为IS在2016年以后就沉寂了,IS也有意通过更多袭击来证明自己仍然活跃。”姜毅指出,与此同时,IS不满俄罗斯在叙利亚、阿富汗等地的行动,也将俄罗斯视为基督教或西方反伊斯兰势力广泛联盟的一部分。

李伟认为,急着“认领”是IS在恐袭事件发生后的一贯操作,但也不能排除其放烟雾弹的可能性,可从地点、疑点等方面观察。

从地点看,“伊斯兰国呼罗珊省”是IS在南亚的一个分支,创立于2015年,主要由来自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基地”组织成员组建,传统的活动区域是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尽管此前也有很多“认领”,但迄今尚无确凿证据显示,“伊斯兰国呼罗珊省”曾对除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外的其他国际目标发动袭击。

从疑点看,俄安全部门在事后发现一个蹊跷的环节,即IS在网上发布的“认领”消息“格式不对”。它仍沿用很久以前就已弃用的旧模板。

正如一些学者所言,如果此次恐袭确是IS所为,或表明其传统做法和战略思维正发生变化,包括突破传统活动地带、不要求袭击者牺牲等。

国际反恐合作遭破坏

值得一提的是,袭击发生后,美国官员反复提到,美方曾于本月初与俄方分享恐怖分子预谋袭击莫斯科的信息。但这一说法未获俄方官员确认。俄驻美大使安东诺夫24日重申,俄驻美大使馆没有收到美方任何通知,美俄共同反恐的联系已遭破坏。

就在10多天前,美驻俄大使馆于3月7日在网上向在俄美国公民发出警告,提及极端分子可能会在48小时内对音乐会等人员密集场合发动袭击。

“必须看到,俄罗斯与西方正处于对抗状态,俄对美国提供的反恐情报会持怀疑态度。相关部门的反恐准备也会受到影响。”姜毅指出。

李伟分析,一来,尚无俄情报机构证实美国分享了切实的涉恐情报。美方也不太可能分享涉恐情报的关键要素,如获取途径、可靠程度等。二来,美国驻俄大使馆的警报有48小时的时效限定,时效过后会让人无所适从。

在俄乌战事和巴以冲突持续、热点问题频发的背景下,李伟认为,恐怖主义回潮的态势非常明显。恐怖活动的跨国性决定了单靠一国反恐、国内反恐并不能解决问题。但是,国际反恐合作又受到政治大环境的极大阻碍。

谈及此次事件对俄罗斯局势以及俄乌战事的影响,姜毅指出,一方面,俄罗斯目前将矛头对准乌克兰,也就是对准其背后的西方。如果袭击被证明有乌克兰或西方插手,俄方将有更充足的底气和合法性采取进一步行动,包括前线打击、国内资源的调动、争取民众认同等。

另一方面,过去两年,俄罗斯将主要注意力放在乌克兰身上,俄罗斯社会也爆发出各种矛盾和不满。这些因素都可能成为被恐怖分子利用的漏洞和空当。接下来,不排除他们会伺机制造新的袭击。

转载请注明出处华人站华人新闻,华人中文网 » 24日,俄罗斯迎来全国哀悼日,人们等待着更多事件真相浮出水面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