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发展,上海“枢纽型、功能性和网络化”的综合交通设施体系和集约高效的运输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空间体系拓展。
进入新时代,上海综合交通体系被赋予了高质量发展的更高要求。一是要求“更加关注人的需求”,积极创新服务,以满足乘客不断升级的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出行需求,更好体现上海人居环境和营商环境的软实力;二是要求“更加注重全周期系统思维”,统筹考虑设施的存量挖潜和增量优化,最大程度地提高交通设施的使用效率,同时落实双碳目标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要求“更加注重市场机制和现代治理”,提升运输企业内部驱动力和市场主体作用,为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基于新发展要求,结合调研,针对本市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提出五方面对策建议:
在轨道交通方面,统筹考虑城市空间结构优化、重点地区发展、客流出行需求和线网运营综合效能等优化轨道交通网络规划,重点考虑新城与中心城的快速联系和中心城线网的功能提升,优化环线功能,引导客流均衡分布,增加网络韧性。以支撑灵活运营服务为导向,在加快建设新线的同时,加大对既有轨道交通线路和站点局部改造的力度。
在地面公交方面,优化公交运营模式,完善车型配置,加大定制公交服务模式探索,提高供需对接效率。借助大数据和信息技术,以需求为导向,推进公交线网优化调整,提升公交时效性与可靠性;结合客流走廊布局,完善中运量和公交骨干通道布局。
在综合交通枢纽方面,充分用好既有铁路枢纽站,加强与铁路部门合作,优化市域铁路场站布局,适时引入铁路枢纽,提升枢纽面向市域、区域的对外辐射能级。规范网约车运营组织,优化对外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侧交通集散,利用价格机制协调好各个停车库的服务功能,提升多模式集散交通方式的整体服务水平。优化和完善轨道交通站点“微枢纽”建设,加快轨道交通、公交、慢行等多种方式深度融合,形成市民出行无缝衔接的“一张网”。
在小客车交通方面,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城市交通战略的统筹,坚持公交优先和小客车总量调控,引导注册车辆有序增长。深化研究以经济杠杆和碳减排控制为主要手段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
在慢行交通方面,进一步强化路权供给优先,围绕综合交通枢纽、公共交通站点等人流较为集中的交通设施,打造宜行宜骑、包容使用的慢行交通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华人站华人新闻,华人中文网 » 形成市民出行无缝衔接的“一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