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宣布将加征汽车关税,究竟会“打痛”谁?

从自由贸易到保护主义,美国经贸政策的基调和战略导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美国汽车关税的“靴子”提前落地了。

当地时间3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所有进口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加征25%关税,相关措施将于4月2日生效。他当天下午告诉媒体记者,美国政府将从4月3日起开始加征这项新关税。

特朗普宣称,新关税将为政府增收,并推动汽车生产回流美国。

但舆论认为,此举将扰乱汽车行业及全球供应链,重创美国传统盟友,推高汽车价格,让美国消费者感受到“最强烈的灼烧”。

有何考量

“这是美国‘解放日’的开始。”特朗普当天在白宫签署行政令时称,“我们将收回一些被拿走的钱。”

特朗普长期声称,美国汽车出口在国外市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比如,欧盟对美国汽车征收10%的进口关税,而美国对欧盟汽车的关税为2.5%。不过,美国一直对进口皮卡车征收25%的关税。

按照美方说法,这将是一项永久性举措,从美国当地时间4月3日零时起征收。

征税对象为所有进口乘用车和轻型卡车,以及关键汽车零部件(发动机、变速箱等),并将在必要时扩展至其他零部件。

届时,乘用车和轻型卡车将分别被征收27.5%和50%的关税。不过,在美墨加协议框架下,原产于美国的汽车零部件或材料将获得豁免。

特朗普再抡关税“大锤”,外界不应感到惊讶。

上个世纪,美国曾推出著名的汽车产业保护政策“鸡肉税”,对进口轻型卡车加征25%的关税,以此报复法德对美国家禽征收高关税,至今已逾60年。

上个任期,特朗普曾根据美国《贸易扩大法》第232条对汽车行业展开调查,试图加征汽车关税。

当时,美国商务部的报告称,美国汽车业关乎国家安全,因为国防产业依赖一些源自汽车部门的技术。但是,美国汽车业正因低价进口车而日益衰弱:1960年代,美国生产了全球约一半的汽车,但到1980年代中期,这一比例下降到20%,到2010年代后期降至10%……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苑春强指出,特朗普加征汽车关税,是其“美国优先”政策的延续,主要基于几点考量。

一是增加关税收入。据白宫称每年将给美国带来逾千亿美元的新增收入。特朗普政府正在国内推动减税,加征关税可部分抵消减免部分。

二是推进汽车业的部分生产回归美国本土,保护美国的汽车产业。目前,美国汽车进口额远超出口额。

三是秉持交易思维,以关税为谈判筹码,迫使他国配合美国的其他诉求。

多重冲击

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消费者购买近1600万辆汽车。在美国销售的所有汽车中,近一半是进口的;在美国组装的所有汽车中,近60%的零部件是进口的。

此次新出台的关税覆盖进口整车和关键零部件,不仅将打击外国品牌汽车,也会“株连”在国外生产、使用进口零部件的美国本土车企。受此影响,当天,福特和通用汽车股价大跌。

特朗普辩称,新关税将鼓励车企在美国开设工厂,增加国内汽车产量。

但舆论认为,新工厂的建设通常需要数年时间,且成本可能高达数十亿美元。目前尚不清楚特朗普能以多快速度实现这一目标。可以确定的是,新关税“风暴”将给美国经济、汽车消费和对外贸易带来一系列冲击。

经济层面,数据显示,约有100万美国人受雇于汽车和零部件制造商、200万美国人受雇于汽车和零部件的经销商。新关税落地后,额外成本将挤压美国汽车业的利润,减缓其销售,引发大规模裁员,并对美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消费层面,汽车通常是美国家庭最大单项消费,去年在美销售车辆均价近5万美元。“新关税将大幅推高汽车价格,从而让消费者背上更沉重的购车负担,推升通货膨胀。”苑春强说。

有经济学家预计,每辆美国本土制造的汽车成本将增加约3000美元,而每辆进口自墨西哥或加拿大的汽车价格平均将上涨约6000美元。

贸易层面,特朗普政府再露“獠牙”,出口“大户”首当其冲。目前,墨西哥、日本、韩国、加拿大和德国是美国汽车进口前五大来源国。

加拿大商会主席莱恩26日称,此次加税可能会对加拿大的汽车和零部件制造业造成巨大打击。该行业直接雇用约12.5万人,占加拿大制造业产出的10%左右。

墨西哥、日本和韩国的情况同样严峻。汽车制造业约占墨西哥经济活动的5%,雇用约100万人。汽车业约占日本劳动力的十分之一;去年日本对美出口额的三成来自汽车。去年韩国对美汽车出口额占汽车出口总额的49.1%。

“美国一些传统盟友的利益将受到损害,它们可能对美国发起贸易报复,也可能在世贸组织等多边机构里对美国提出集体上诉。”苑春强说,在此情形下,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可能陷入混乱。

从中国角度看,有分析指出,美国汽车关税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影响相对有限。2023年,中国对美国汽车出口量为7.48万辆,占当年国内汽车总出口量的1.4%。不过,汽车产业的全球化程度很高。与全球汽车供应链相关的中国企业或将面临次生影响。

深刻变化

汽车关税消息一出,质疑和批评声四起。

加拿大总理卡尼称,此番加税是对加拿大的“直接攻击”;加美之间的历史关系“正在破裂”。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称,关税对企业不利,对美国和欧盟的消费者同样不利。

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日方正在考虑“所有选项”加以应对。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27日表示,针对美方加征关税措施,中方已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起诉。

面对不同程度的反弹,特朗普仍然“嘴硬”,宣称“汽车关税将会是永久的”。自1月上任以来,特朗普政府已对加拿大、墨西哥、欧盟、中国等主要贸易伙伴实施多轮加税,还多次威胁将在下周出台更广泛的“对等关税”。

“特朗普将关税作为交易筹码,也想通过关税,实现降低贸易逆差、重振美国制造业等目标。但经济运行有其客观规律。包括一些美国经济学家和研究机构在内,外界普遍认为,特朗普很难实现其政策初衷。”苑春强以特朗普第一任期为例。

当时,美国四处挥舞关税“大棒”。但据美国经济机构统计,无论从中国、亚洲还是世界其他地区等维度看,关税政策效果并不理想,美国的贸易赤字仍在增加。究其背后,苑春强认为,美国经济结构的去实体化、“泡沫化”程度之深,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如今,特朗普的关税计划咄咄逼人,但也有评论指出,其推进过程中仍将面临三重障碍。

法律依据方面,他夸大了关税制度的不公平。美国与其他国家并不存在巨大差距。美国有很多非关税壁垒和补贴,再实施高关税,恐将面临法律挑战。

贸易关系方面,他高估了美国对其他贸易伙伴的影响力。美国在全球进口中所占的份额已从2000年的19.6%降至2023年的13.3%。许多国家不再像以前那样依赖美国市场。

产业发展方面,他低估了促进制造业回流的复杂性。就一些产业而言,美国或需征收100%至200%的进口税,并提供大量政府补贴,才能将制造业转移回国内。

“总体而言,美国经贸政策的基调和战略导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苑春强说,二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经济一家独大,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如今,随着美国在国际格局中地位的变化及其国内面临的诸多问题,美国在贸易政策上日益转向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依靠打压对手来扶持自身产业发展。这样的政策成效如何,又将走向何方,很大程度取决于多方的持续博弈。

转载请注明出处华人站华人新闻,华人中文网 » 特朗普宣布将加征汽车关税,究竟会“打痛”谁?

0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