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旅客北上消费已经变成一个潮流

元旦假期,深圳各大商场熙熙攘攘,涌现许多操着粤语口音的香港旅客身影,他们有老有小、结伴而行,据说香港旅客北上消费已经变成一个潮流。

众安银行副行长吴忠豪透露过一个数据,国庆假期三天时间内,众安银行的香港用户北上人均消费额超过了9月份日均消费额的30%,交易次数也超过了40%。这种北上消费的趋势还在持续,而且时间窗口从小长假变成了每个周末,预计这次元旦小长假也会迎来一个小高峰。

虽然暂时无法验证,北上消费比赴港消费更热门,但至少说明了香港与内地的互联互通是双向的,并且相当大的动力来源于35岁以下的年轻人。同时,这与港股通的资金流向是相反的,2023年港股通南下资金净买入金额是沪深股通北上资金净买入额的几倍之多, QDII基金也大受欢迎。究其原因,还是汇率利差带来的消费投资机会,以及互联互通带来的便利。

香港人北上消费成为潮流

2023年过去这一年,港澳与内地恢复全面通关,一个趋势性的现象出现了:曾经大量的内地游客涌入香港买买买,如今越来越多的香港旅客到内地尤其深圳市中心用餐和购物,北上消费已经变成一个潮流。

深圳中心区的大型购物商场里,涌现了许多前来用餐的旅客,他们选择的餐厅偏好还是比较多元的,比如东南亚菜系、北京烤鸭、四川火锅等,港式茶餐厅除外。如今的深圳,随处可见香港旅客的身影,有老有小、结伴而行,各大商家也在元旦和圣诞节期间挂出了港币的兑换说明。

这种现象从国庆假期开始最为明显,银行卡支付数据就能直接体现出来。众安银行副行长吴忠豪透露过一个数据,国庆假期三天时间内,众安银行的香港用户北上人均消费额超过了9月份日均消费额的30%,交易次数也超过了40%。

多位朋友曾在中心书城、购物公园、深业上城等地偶遇香港旅客问路,不同过去的是,即使中老年人的普通话水平也大有长进,至少能满足交流的基本需求。据吴忠豪描述,这种北上消费的趋势还在持续,时间窗口从小长假变成了每个周末,甚至倒逼香港的银行开拓内地合作商家。

由于银行卡跨地使用限制和跨境支付习惯不同,不少年轻的香港旅客在深圳购物消费仍然用现金支付,与内地几乎清一色使用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这迫使香港银行改进和优化业务模式,包括绑卡,众安银行等就在2023年配合进行了微信、支付宝等支付工具境外卡绑定工作,并且考虑推出相应的出游权益和商家优惠。

这样的趋势带来什么商业洞察呢?吴忠豪认为,在香港金融机构或者是粤港澳湾区生态,要把握消费的力量。如何让用户更容易便捷开通支付的手段?比如说开一张电话卡、内地的银行账户,现在直接绑定一张香港的卡就可以支付,也可以借助不同的支付工具。未来香港是不是跨境支付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尤其是数字货币出现之后,这些都是庞大的机遇。

资金南下投资动力在哪?

与香港旅客北上消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内地资金南下到香港投资的规模在扩大,从港股通南下资金净买入金额和QDII的规模增长可见一斑。

2023年港股市场受全球外部环境和经济发展影响,行情始终在磨底过程中,但下半年对资金的吸引力逐渐增大。2023年全年港股通南向资金净买入的金额,相当于沪/深股通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的好几倍,体现了香港股票市场的相对吸引力。

与此同时,QDII基金规模也持续创下新高,总体份额增长速度超过偏股型基金。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QDII基金份额达4946.51亿份,比10月环比增加108.19亿份,同比2022年11月底增长了1408.9亿份,增幅为39.83%。

以上港股通和QDII基金,正是内地资金南下投资港股等海外市场的两种主要渠道,2023年都呈现南下净买入的增长态势,与北上消费潮流形成对比。不过,背后的原因却有相似之处,不管是香港旅客北上消费,还是资金南下香港投资,最主要的原因不排除两个:

一是汇率存在利差,人民币2023年出现贬值,而港币挂钩美元,北上消费性价比更高,资金在香港存款或投资的利率也更高。

二是互联互通深化,香港与内地全面恢复通关,同时高铁等交通的便利性提升,沪港深、QDII等投资渠道也打通了,为跨境资金的流动和支付都提供了便利。

业内人士认为,新的一年香港人北上消费的潮流还将延续,旅行购物等消费需求的释放不完全是因为汇率优势,而是因为对内地的认识正在发生变化,激发了更深层的需求和互动。而投资,则要“有利可图”才能维持,资金没有绝对的单向流动,更多的是双向合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华人站华人新闻,华人中文网 » 香港旅客北上消费已经变成一个潮流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