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色列报复引而未发、各方神经紧绷的背景下,当地时间10月14日,伊朗外长阿拉格齐表示,伊朗与美国的非直接对话因为当前地区形势而暂停。他说,伊朗多次明确表示不寻求战争,但伊朗也为发生任何情况做好了充分准备。此前一天,美国国防部称将向以色列提供“萨德”反导系统并派遣相关军事人员,以帮助以方提高防空能力。
伊朗暂停与美国的非直接对话表明何态度?报复伊朗,以色列为何引而未发?美国向以色列提供 “萨德”目的何在?围绕相关热点问题,记者采访了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刘中民。
伊朗为何暂停对话?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阿拉格齐14日在访问阿曼期间说,在当前危机能被解决之前,伊朗看不到与美国进行非直接对话的基础。他还表示,阿曼一直努力在伊朗和美国的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伊朗与美国通过阿曼建立了非直接对话。
近期,阿拉格齐接连访问沙特阿拉伯、卡塔尔、伊拉克、阿曼等地区国家。有说法称,伊朗正通过外交渠道要求海湾国家游说美国阻止以色列袭击伊朗石油设施。
伊朗暂停与美国的非直接对话,表明什么态度?
刘中民:这是伊朗对近期美国在伊朗和以色列关系上两面性的回应。
近期有报道称,伊朗和美国正通过第三方频繁互动。伊朗方面希望通过美国影响以色列,避免伊朗要害目标受打击。有说法称,美国也给了伊朗一定承诺。
但与此同时,美国也在军事和舆论层面不断提升对以色列的支持,不仅在口头上发出“保卫以色列”的口号,还将向以色列提供“萨德”反导系统并部署百名美军。
不过,对于伊朗暂停与美国非直接对话的后果,也不应看得过于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伊朗的外交策略。
对美国支持以色列的做法,伊朗需要展示强硬,但并不会彻底关闭与美国之间的沟通渠道。本质上,避免以色列对伊朗进行过于严重的打击,防止冲突升级并将美国牵涉其中,仍是美国与伊朗的共同诉求。
以色列或降级报复行动?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10月1日,为回应以色列此前一系列袭击暗杀,伊朗向以色列发射大量弹道导弹,打击以方军事和安全目标。以方此前称将以“致命、精准、令人惊讶”的方式对伊朗发动报复打击。
据新华社报道,《华盛顿邮报》援引消息人士透露,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已告诉美国政府,以色列将打击伊朗的军事设施而非石油或核设施。消息人士还称,以色列将在11月5日美国总统选举投票日之前对伊朗采取一系列报复行动,将避免给外界造成以色列“政治干预美国选举”的印象。
以总理办公室当地时间15日对此回应称,采取何种报复计划,将根据以色列的需要来决定。
以色列报复伊朗有哪些选项?为何迟迟不动手?
刘中民:以色列之所以半个月仍未动手,最重要的原因是,打击目标难以拿捏和把握。
伊朗的核设施若遭到袭击,不仅是对伊朗自身安全的打击,也将造成核扩散风险。石油设施则关系到伊朗的外汇及整个国际石油市场的稳定。
因此伊朗多次重申,核设施和石油设施是其“底线”。若以色列打击这些目标,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冲突下一阶段发生“质的变化”。美国也在向以色列施压,要求其不要打击伊朗战略性目标。美国、伊朗、以色列之间仍在就此进行复杂博弈。
目前来看,压力之下,以色列可能会将打击降级,选择伊朗军事设施作为打击目标的可能性较大。以色列将紧张期拉长,也是希望在此过程中寻求一个“下台阶”和谋得体面的机会。
仍不排除以色列会将“悬念”留到美国大选之后。如果以色列对美国大选制造的麻烦过大,届时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政府上台,都将有损以色列与美国新政府的关系。
美国提供“萨德”目的何在?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美国国防部13日说,美国将向以色列提供一套“萨德”反导系统并派遣相关美军人员。
在以色列对黎巴嫩军事行动日益升级且誓言报复打击伊朗的背景下,美国这一举动被认为给中东紧张局势火上浇油。伊朗方面已回应说,“在保护伊朗人民和捍卫国家利益方面,伊朗没有红线”。
美国为何要向以色列提供“萨德”,是否意味着其政策转变?
刘中民:美国的做法仍是这一年多来一贯政策的延续,只不过针对具体问题,在军事手段和军事工具上进行动态调整。
新一轮巴以冲突以来,一旦冲突有所升级或外溢,美国都会采取实质性措施,包括向地区增兵,增派航母,对胡塞武装、真主党进行威慑等。这既是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也是美国通过威慑来遏制和控制冲突升级的不得已选择。
10月1日伊朗对以色列发动导弹袭击后,有报道称多枚导弹击中以空军基地,摧毁数十架F-35战机。如果伊朗再加大袭击导弹数量,以色列“铁穹”等防空系统将面临更大威胁。在这一背景下,部署“萨德”不仅是对以色列的安全保障和支持,也是美国劝以色列降级对伊朗打击的“资本”。
局势正处关键节点?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连日来,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多次遭以军袭击,多名维和人员受伤。内塔尼亚胡声称,拒绝撤离将危及联黎部队人员及以军士兵的生命安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13日则表示,联黎部队仍将继续坚守在所有阵地。以色列为何盯上联黎部队?
刘中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以色列正在执行“战争边缘”政策,施压联黎部队撤退,为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建立安全缓冲区创造条件。
以色列未来很可能谋求在加沙北部、黎巴嫩南部建立缓冲区,隔离哈马斯和真主党对以色列的安全威胁,联黎部队届时势必将成为障碍。
以色列的冒险行为不仅是对黎巴嫩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威胁,也是对联合国权威的蔑视以及对国际法和国际秩序的挑战。不过,尽管内塔尼亚胡向古特雷斯发出“最后通牒”,其仍对与联合国爆发冲突、造成维和人员伤亡的可能性有所顾忌。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如何看待当前的中东局势?外交斡旋能否在接下来的地区局势中发挥作用?
刘中民:目前局势正处关键节点。和10月初的剑拔弩张相比,尽管以色列与伊朗仍可能走向大规模冲突,但控制、斡旋冲突的可能性也已出现。
不仅伊朗、美国有为冲突降温的诉求,以色列也在“七线作战”(加沙、约旦河西岸、也门、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和伊朗)中应接不暇。目前以色列军事重点已转移至黎巴嫩,在加沙地带的冲突已转向零星作战,对胡塞武装方面的空中打击任务则多由美英完成。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中东外交活动密集。特别是在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相对冷淡、超脱的海湾地区,外交热度正在上升。伊朗外长9日访问沙特阿拉伯,与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和外交大臣费萨尔会晤。这不仅是基于沙特能对美国和以色列施加影响的考量,也有维护沙特与伊朗和解局面继续保持的考虑。
中国也在为冲突降温发挥作用。10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分别同以色列外长卡茨和伊朗外长阿拉格齐通电话。同一天,外交部副部长邓励应约同沙特外交部副大臣胡莱吉通电话。
无论是沙特、埃及、约旦、阿曼等地区国家,还是中国、俄罗斯、美国等域外大国,都不愿看到冲突进一步扩大,这些因素将有利于冲突降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