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中路550号:戏梦人生归来

淮海中路550号的“HAI550”,其“前世”是1926年华商开设的戏院,也是中国电影史上重要一年。

1

溽暑蒸人,淮海中路550号门口依旧人头攒动。

位于成都南路与淮海中路东北口的这幢建筑,如今是一幢8层小体量的垂直商业综合体,集合零售、展览、画廊、餐饮、手工坊、买手店等,新开放的店铺之间留有大量空白。从建筑本身到售卖的商品,大都内含可持续理念,如海洋回收塑料瓶、使用水磨石废弃砖装饰等。

年轻人管这个时尚环保的商场叫“HAI550”。但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上海人来说,因时代不同,这幢建筑有各自的称呼——

2009年,这里是高调开业的芭比娃娃上海旗舰店,2011年闭门停业。

1994年,这里是时代广场,三楼还有时代电影院,留着“前一世”的影院定位,吸引在淮海中路上逛好街后想看电影的顾客。

1951年,这里是淮海电影院。如今年过半百的老卢湾人,关于淮海路的记忆都是和淮海电影院、公泰果品店、大方绸布商店、泰山文具店联系在一起的。

1926年,华商在这里建起了东华大戏院,后来改名为巴黎大戏院。上海沦陷期间,“苦干剧团”曾在此演出,上演进步话剧。

根据新闻报道,“HAI550”今夏开业后的第一个周末,商场就迎来日均3万—4万的人流量。进入店堂,沿着窄窄的电梯上楼,在时髦的店铺和店铺的角落,留有一个小小的展厅,在回收再利用的旧纸板上,陈列着这一地点过去的黑白影像与彩照,交叠着不同时间在同一空间里发生过的故事。

亦如这世间所有的规律:虽然时间始终线性前进,但物品可以循环利用,故事总能周而复始。

  2

苦干剧团,孤岛时期活跃于上海的重要戏剧团体,1942年由戏剧大师黄佐临(1906—1994)以“齐心合力,埋头苦干”为信约,与黄宗江、石挥等人共同创办。

在黄佐临的女儿、著名导演黄蜀芹(1939—2022)的记忆里,苦干剧团演出的侧幕和后台,就是她每天放学后做功课的地方。

在一次接受采访时,黄蜀芹回忆,她当时在永嘉路上小学,而苦干剧团主要在辣斐大戏院、兰心大戏院和后来的淮海电影院,即巴黎大戏院演出。

“那时候我念小学一年级,两个妹妹上幼稚园,都在永嘉路。一听打铃声就奔向校门,爸妈的两辆自行车已经等在那里了。我们坐着他们的自行车去剧场的后台做功课,做完功课就去侧幕或者前台看戏。”

《卢湾区志》显示,1926年5月29日,丁润庠在此地创建的东华大戏院营业。1927年1月,租予孔雀影业公司,更名为孔雀东华大戏院。1930年1月,改为巴黎大戏院。戏院有1005座,早期放映无声电影,演出戏剧。1943年10月至1945年1月,苦干剧团在此上演《飘》《梁上君子》等13部进步话剧。1947年,曾放映苏联影片《列宁在十月》等。1951年12月25日,改名为淮海电影院。

1955年出生的文化评论家吴亮曾聊到当年:

“我家住在淮海路附近,附近有现在已经关掉的淮海电影院,还有比较好的国泰电影院,我们那时候常去。但看电影的时候要算一算,同样的电影在国泰是两毛五,淮海电影院是两毛,为什么呢?一个是有冷气的,为了这五分的冷气我们就进国泰了……那时候的电影院还有些现在见不到的东西。有时候看电影有一份一分钱的说明书,印有电影梗概;门口还有印制的电影插曲,上面有简谱、歌词,售价两三分。这么简陋的一个制作,在当时被很多女孩子珍藏,她们会把它夹在书里珍藏起来,我两个姐姐都这样,我家当时有一些《大众电影》,一直保留到她们出嫁。”

吴亮家住在长乐路近老重庆中路的兴隆邨,小时候他上学的淮海中路小学就在淮海中路650弄3号,距离淮海电影院仅200米左右。其门牌号原为法租界宝昌路408号,是一幢三层花园住宅,约建于1900年至1910年之间。房屋原属法国侨民屠榭,建筑坐北朝南,每层有拱门式结构的房间8个,外立面为砖墙,深灰色嵌着暗红色,布满碧绿草坪和梧桐树的庭院外围着竹篱笆。

1911年冬,孙中山在武昌起义成功后,自海外乘英国邮轮“狄凡哈”号经香港驶抵吴淞口,沪军都督陈其美派出的军舰“建威”号进行护航。孙中山在黄浦江海关码头(今汉口路外滩)登岸后,当晚下榻在陈其美为他安排的宝昌路408号行馆。

1912年,也正是从这里出发,孙中山一行前往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

一百年前的霞飞路(今淮海中路)上,有不少戏院。

最先出现的,是1921年建于今龙门路转角(淮海中路85号)、由西班牙裔商人雷玛斯开设的“恩派亚”(即后来的嵩山电影院,1965年改名为嵩山新闻纪录科教电影院,1994年后为大上海时代广场连卡佛所在)。“恩派亚”在上海解放前以上演地方戏为主,抗战期间一度作难民收容所。孩子剧团即在该院成立,并上演《仁丹胡子》等剧目。

1932年,霞飞路、迈尔西爱路(今茂名南路)转角上由美商创设的“国泰”正式营业。其建筑更宏伟,装潢在当时堪称豪华,座席舒适。它与大光明电影院同属国光影业公司,是以放映西片为主的首轮影院,开业时每座装有译意风。

1926年开始营业的东华大戏院虽然开张时间略晚于“恩派亚”,硬件略逊于国泰,但它是中国商人敏锐抓住商机的一次尝试。其出现之际,见证了默片的结束和有声片的开始,且因其另辟蹊径,专放美国小公司的首轮西部片,得到了一批拥趸。

它出现的1926年,也是中国电影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

是年,中国电影演员联合会在沪成立,田汉发起组织的南国电影剧社也在沪成立。由南国电影剧社主持,在南市共和影戏院试映苏联影片《战舰波将金号》,这是苏联影片首次在中国放映。

同年7月、8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电影艺术》一书,美商环球影片公司在北苏州路400号118室设立办事处。新世界游乐场举行电影博览会,有35家影片公司推出新片参加展映活动。博览会举行期间,还进行了“电影女明星选举”,这是中国电影史上首次影后选举。万氏四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为长城画片公司绘制动画片《大闹画室》也是在1926年。这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动画片。

1926年12月16日,虹口新中央大戏院试映美国“特福莱”有声短片。这是外国有声影片首次传入中国。

  4

看电影这样的娱乐消费,总是与餐饮结合。

1917年十月革命后,许多俄侨来到上海,在霞飞路开设俄式菜馆。1926年,俄侨劳客金可在霞飞路开设客金可饭店。1927年,蕾纳生斯饭店开设。20世纪20年代末,全市有俄式菜馆40余家。

1930年,东华饭店开业,其名字即来自东华大戏院。《上海通志》显示,当时东华饭店经营罗宋大菜,服务周到,一般在客人入座后即上一小铝锅罗宋汤、几片面包,随后上牛排、熏鱼等主菜,如客人前去聚餐,可另加色拉、啤酒、牛肉饼等。

相比于定位更高档的法餐,俄式菜主打物美价廉、经济实惠,大份罗宋汤里有汤、有肉、有菜,还配以面包,特别适合快速补充能量。《文汇报》1946年3月报道,抗战胜利后,上海绘画界筹备已久的上海美术作家协会成立,“漫画、木刻、西洋画、国画诸名家济济一堂……会后选择在东华饭店聚餐,以资庆祝”。

当时的画家们,想必也会常常光顾电影院。电影、话剧、美术、美食的创作者们的人生轨迹,一定在此交错过、碰撞过,互相见证过、互相激发过。

旧日的经典电影常看常新,当时年轻人梦想的未来岁月,现在则由这幢小楼持续见证着。

转载请注明出处华人站华人新闻,华人中文网 » 淮海中路550号:戏梦人生归来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