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次南极考察

3月初的南极,久违的黑夜重新降临。秦岭站前,停泊的“雪龙2”号提醒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员们,离开的日子已近在眼前。

归乡心切、离别惆怅,多重情愫交织中,不少队员来到秦岭站,与自己为之奋战了两个多月的这栋建筑合影。“从无到有,不亚于一场精彩的魔术表演。”谈起建站过程,钢构模块班组组长吴兆兵不禁感慨。

去年12月,记者跟随建站队员搭乘“雪龙2”号来到这里。彼时,秦岭站仅有几排预制混凝土墙基,摆在大家面前的是一项项前所未有的挑战:应对南极恶劣的自然环境;卸运中国南极建站史上最多的建站物资;搭建中国南极考察站中面积最大的单体建筑。

“难到极点才是南极”,一句轻描淡写的调侃背后,是队员们骨子里那股要强的劲儿。

与天气抢时间,迎风面不能施工就转背风面,高空不行就转地面,室外不行就转室内;晚上10点收工后,机械班组主动加班,倒运第二天的施工物资;墙板班组改进原来施工工艺,提高在风雪中安装螺栓的效率;管理、设计和监理人员全部投入到施工作业中……

有一次,狂风骤起,迎风面还剩3块幕墙板没装,其他墙板面临着被吹飞的风险。风裹挟着雪持续增大,800多斤的幕墙板在空中像树叶一样摇摆。

已经收工的队员支援现场,往常只需2人牵引的一张墙板,这次有将近40人。漫天雪雾中,一群人鏖战至凌晨,当最后一块墙板安装完毕时,不少人脸上的雪粒已经结块,揭不下来,双手冻得钻心疼直至完全失去知觉。

极寒狂风让队员们重新认识南极,也重新认识了自己。

来时不易别亦难。6日下午,等待多时,终于迎来天气窗口期,考察队决定第二天登船撤离。队员们像是拧紧了发条,忙活起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华人站华人新闻,华人中文网 » 第40次南极考察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