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春节红包回归“本意”

“给爸妈和其他长辈的红包,加上提前准备的年货礼物、给父母买的新衣服,大概花了我近一个月的工资。”2月25日,元宵节刚过,留在北京值守岗位的范泽算了一下自己今年春节的“红包消费”,直言压力不小。

今年春节期间,“压岁钱赶超月工资”一度成为社交网络讨论的热点话题。有市民在网上留言表示,近年给出的压岁钱从10元、20元到500元、600元一路看涨。《工人日报》记者在回乡调查过程中了解到,近年来金额不断上涨的春节红包的确给外出打拼的年轻人带来了额外的压力,尤其在看重人情关系的乡村社会,不少人为此伤透脑筋。对此,多地通过各种方式引导民众合理送压岁钱,一些年轻人尝试新的春节送礼方式,让春节红包回归“本意”。

多因素下的红包压力

“今年没回河南老家过年,爸妈在家肯定有些孤单,所以我想在红包上弥补一下。”今年28岁的范泽一个人在北京打拼,这是他第一次在异乡过年。由于没能回家,他选择给家里多买点年货,给亲戚朋友发红包送祝福。节后一计算,没想到花掉近6000元,是自己一个月的工资。

在范泽的印象中,收红包是儿时过年最期盼的时刻。“无论是长辈给晚辈的祝福,还是晚辈给长辈的孝敬,过年发红包是我们传统习俗中的一部分,寓意着祝福和好运,所以我们家一直坚持这个传统。”范泽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压岁钱的金额也在慢慢增加,自己今年给出的从200元到2000元不等,比小时候的平均金额要高。

此外,对不少在外打拼的年轻人而言,人生阶段的不同,也带来了红包支出的变化。“我去年10月结婚,这是我们建立小家以来过的第一个春节,所以今年两方的亲戚都会给大额的红包,我们也要给两边的小孩们准备一些心意。”定居浙江杭州的馨娜向记者展示了今年春节收到的厚厚一沓红包。

记者调查了解到,在部分农村地区,新婚夫妇的第一个春节会收到来自双方亲友的红包,此后春节则不会再收到,而是要给双方家族中的晚辈准备压岁钱。对此,馨娜表示老家的风俗也是如此,这些新年红包被认为是给小家建立后的资金支持。

“这几年都有二胎三胎了,金额直接翻倍。”老家河南的文宾已经在外工作7年,尽管单个红包的金额没有逐年上涨,侄子侄女的出生也需要他准备更多的红包,“直接包出去一半的年终奖。”

让春节红包回归“本意”

面对春节红包的压力,不少人开始选择一些新方式、新做法,既表达对亲人的祝福,又能避免金额上的攀比。

“这是一套龙年的文创纪念币,装进红包里,过年去家家户户拜年也显得特别有节日氛围,孩子们也玩得特别开心,我们也是希望能借此尝试一些大家都乐意接受的方式来替代红包。”老家在天津的晓倩在今年提前购置了不少带有春节和龙年元素的小礼物。在她看来,过年回家发压岁钱是件开心事,有钱出钱,没钱出份心意,“希望大家都能量力而行,互相理解。”

在电商平台上,不少春节礼物在今年销量高涨,文具礼盒、小金牌、具有祝福意味的文创礼品等格外受欢迎。例如,一套来自故宫文创的笔记本礼盒,截至2月中旬,销量在4万单以上,不少人在商品评价中表示春节期间拿来赠礼既好看又实用,还有浓浓的传统文化元素。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城市网络部新媒体室副主任杨颍在其调查文章中指出,压岁钱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一直以来都承载着祝福和吉祥的寓意。不过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压岁钱的形式也在不断演变。新形式的涌现,不仅丰富了压岁钱这一传统风俗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城乡居民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既实现了春节文化和现代经济和谐共生,也体现了年轻一代家长对文化的关注和创新思维的崛起,是压岁钱回归本意的应有之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华人站华人新闻,华人中文网 » 让春节红包回归“本意”

相关推荐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