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联酋华人金融从业者:我在迪拜的这十年

中东,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区域,也是国人出海投资的热土。而阿联酋迪拜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汇要冲,更是中东经贸网络的上一颗璀璨明珠。

近期,我们采访到了一位来自迪拜的金融从业者——马茜。她来自中国陕西,10年前到迪拜,目前在迪拜投资公司SKM任高级投资经理,同时还是新加坡领先风投公司Expara的中东区合伙人。

“我们在新加坡已经20年了,有5只基金,管理规模7亿美元,成功投资91个项目。现在计划在中东发起第六只基金。”马茜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

在迪拜的这十年,马茜完成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几连跳。而中阿双边贸易额也从2012年的2224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4314亿美元,增长近一倍。无数的合作、协议、谅解备忘录在此期间签署,大工程、小个体,中阿经贸文化交流活动来往密切。

以下是马茜向我们讲述的这十年:

《国际金融报》:我了解到您来自中国内地,是一位90后,在西安读的大学。可否跟我们分享一下您的经历?您在大学读的什么专业,后来是怎样去到中东的?

马茜:我是土生土长的陕西女孩,2010年进入西北政法大学学习经济学。大学期间我就对证券投资学、计量经济学等课程很感兴趣,原本计划申请美国商科的金融硕士。

和很多人一样,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我面临着工作还是继续读书的选择。我所在的实习公司正好要在海外开设分公司,目的地就是迪拜。当时的我很年轻,想要先看看世界,积累一定工作经验后再去申请学校。于是,我就争取到了去迪拜商务拓展的机会。十年后的今天,我重返了学校,现在在伯明翰大学攻读金融管理硕士。

在迪拜工作没几年,我便加入到了当地的一家中国高科技企业。这家企业主要做安防安检设备,产品遍布全球,享誉国际。在那里,我学习到了公司整体的运营策略,从前端市场到后端维护,从团队建设到财务管理。那几年是我成长最快的时光,也是我非常宝贵的工作经历。之后机缘巧合下,我转型到金融投资行业。时间过得非常快,我在迪拜的这数十年间,中阿关系越来越密切,来这里的中国企业也越来越多,我相信每一个“老迪拜”都深有感触。

迪拜街景

《国际金融报》:在迪拜,想要成功投资一个项目,或者创业,需要怎样的条件?

马茜:以阿拉伯社会来说,资源抱团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但除了那些大型项目(例如大型基建工程等),普通人的创业空间还是很不错的。在迪拜经商,不需要缴所得税,也不需要有很强的个人关系背景。所以从商业环境来看,创业的门槛还是很低的。

很多人都觉得迪拜是淘金圣地。其实,不管在迪拜,还是其他地方,如果要创业,或是投资一个项目,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行业,要对市场竞争格局有非常全面的认知;其次,需要有对风险识别、控制、评估,以及管理的能力;再来,还要吃透当地的投资环境,例如法律法规、税收政策等。还要注意的一点是,阿拉伯社会是人情社会,在跟对方打交道的时候,我们要充分给予对方文化认同,这样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但脚踏实地、认真做事才是一切成功的先决条件,不做尽调,怀着侥幸心理,希望在中东赚快钱,这样的心态是行不通的。

《国际金融报》:迪拜本土的资本市场、金融环境怎么样?

马茜:迪拜拥有很成熟的金融监管体系,资本市场也相对活跃。迪拜金融市场DFM(Dubai Financial Market)可以提供各种金融工具,例如股票、债券、基金等;融资环境对外也呈现出友好和开放的状态。可以说,监管是严格的,但也是公开透明的。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在迪拜想要拿到投资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论是想找合作方还是投资人,首先要保证你的产品技术优势,在这个前提下,业务也必须本土化。最后,出海企业应该拥有高素质的国际化团队,不仅要有硬科技实力,也要有一定的包装、展示、讲好故事的能力。

这两年,迪拜发展了很多孵化器、加速器,世界各地的创业者都涌入迪拜。例如DMCC,DIFC都有大型的创新中心(innovation hub),定期会举办主题活动或比赛,优秀的企业会得到产业基金的扶持。在迪拜,像我们这样的风投公司,一般都会要求企业业务进入阿联酋起码有3到6个月的时间,真正落地之后,我们才会考虑去投它。

《国际金融报》:你觉得阿联酋或整个中东的职场环境怎么样,女性是否有参与公平竞争的机会,作为一位外籍女性,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马茜:阿拉伯社会其实非常传统,处处渗透着男女有别的思想。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公司的两位合伙人是发小,他们认识已经三十多年了,但至今都没见过对方的夫人,因为在阿拉伯的家庭聚会中,男女是分开的,这是他们的文化大背景。不过这种情况在年轻一代的阿拉伯人身上已经很少发生。

在职场上,我目前还没有看到性别歧视的现象。如果真有女生不幸遇到,也可以通过到劳工部申诉的方式来解决。迪拜外来人口占到当地总人口的85%以上,故而文化包容度很高,无论你信奉什么宗教,来自哪个国家,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就我所在的职场氛围来说,还是非常团结、和谐的。

其次,我认为这里的女性其实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在政府、医院等公众场合,会有单独的女性座椅专区;公共交通系统也配置单独的女性车厢;某些场合,女性甚至可以不用排队。和其他很多国家一样,阿拉伯世界的女性意识也在逐渐崛起。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女性在政府、企业中身居要职,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展现出女性的智慧和潜力。

迪拜夜景

《国际金融报》:在中东,各国国情也很不一样?

马茜:是的,你可以在迪拜的沙滩上穿比基尼,可以穿吊带去超市购物,但是在沙特就不可以。在中东,我们主要还是关注海湾国家。沙特其实正在慢慢开放,我们在沙特政府部门、主权基金、阿美石油等企业中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女性领导人的身影。生活在迪拜的华人还是很幸福的,饮酒方便,中餐选择众多。而其他相对保守的国家,例如阿曼、卡塔尔,华人数量相对没有那么多。

可以说,迪拜是中东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程度最高、包容程度最高的地方。对于投资者来说,这里政治非常稳定,这也是企业出海布局国际市场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有大量外籍公民涌入这里,除了欧美人,还有很多俄罗斯人。

《国际金融报》:迪拜当地的用工成本高不高?华人主要从事什么职业?

马茜:用工成本因行业而定。例如普通劳工的薪水非常低,他们大部分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等国家,廉价劳动力是迪拜劳务市场的一个特点,小到家庭保姆,大到建筑工队,这种用工成本跟国内来比的话是很低的。相反,金融行业、大型国央企、外企的高管收入是非常可观的,同时他们享受着良好的福利待遇,比如用人单位会提供雇员全家人的签证、医疗保险、住宿补贴等。

以我身边的中国朋友们为例,大家遍布各行业,有国际学校的老师、商场的销售、国企的外派人员,还有在医院、政府单位做管理人员的,以及很多自己做生意的。

《国际金融报》:在迪拜十年,整体下来,您看好哪些项目?

马茜: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阿联酋政府一直在积极推动经济多元化和转型,减少对传统石油行业的依赖。政府制定了多个战略愿景和计划,大力发展科技和创新。在旅游业、航空业、制造业、科技、金融服务、文化和娱乐等多个领域投入重大,期望实现可持续发展。

就我们公司SKM来说,我们主要投资标的是房地产、电子商务和一些实体零售业务,大多数是直投。迪拜近几年的楼市发展势头不错,我今年投的项目,从3月到现在(2023年11月),已经有了30%的增幅。

那从我们Expara基金的角度来看,每一个阶段的投资方向是不一样的。最早的时候,生物医疗行业我们是不敢碰的,因为医疗行业研发一个药品的周期大概是9-12年,中间有研发、实验、临床审批、上市等环节,大部分投资人都不会等这么长时间。但后来投资策略转变,退出节点变多,甚至哪怕还在研发阶段,只要有好的分子结构,我们就可以考虑进入。所以过去两年,我们更多投在了生物医疗,以及人工智能、金融科技行业。

《国际金融报》:您如何看待迪拜的房地产行业?

马茜:我对迪拜房产持乐观态度。迪拜的房产是永久产权,没有公摊,没有增值税、收益税等,资金监管方面也很严格;再者,迪拜房产均价大概在每平方米3万-4万人民币,和国内一线城市高昂的房价毫无可比性。房产泡沫指数非常低,投资回报率基本在7到10个点。换句话讲,迪拜的房租是非常高的,一般人如果要在迪拜工作三五年,大概率他会选择买一套房子。

最近几年,投资迪拜的优质房产,平均可以得到20%-40%的增值。迪拜政府推出了黄金签证,购买价值80万美元的房产,外国投资者就可以获得10年期的黄金签证,在期限内,业主及其家人可以享受医疗保险、教育等资源。迪拜的国际化也体现在这里有200多所国际学校,名校升学率很高。在地缘政治不稳定的当下,我们能看到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前来迪拜定居。

《国际金融报》: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中阿双边贸易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中企、国人赴阿创业,身处当地,你有怎样的体会?

马茜:在迪拜生活工作的这些年,我们看到了中阿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贸易合作、文化交流和教育、科技创新合作等方面都有了特别大的飞跃,对这一点,我们在阿华人的感触是很深的。

不久前,中国银行3亿美元绿色债券在迪拜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加强了迪拜金融市场与中方金融系统长期、互信的合作关系。再譬如“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项目,“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是参照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国家对外科技合作创新最高级别平台,中东国家如卡塔尔、阿曼、阿联酋已经或即将参与到项目中;还有迪拜哈斯彦电站,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东首个清洁燃煤电站项目,实现了央企强强联合、服务海外的共同目标。中阿双方的合作,既帮助了迪拜进行产业经济转型,又推动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阿联酋有一个专门针对中阿交流合作的项目,叫做“拥抱中国”。(编者注:“拥抱中国”计划是阿联酋副总统兼总理、迪拜酋长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提出的,是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相呼应的机制,致力于加强和深化双方企业间的全方位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国在投资、旅游、教育、科技和文化等领域的合作。)身处当地,时常能感受到中阿处在一个蜜月期,也看到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给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机会。

转载请注明出处华人站华人新闻,华人中文网 » 阿联酋华人金融从业者:我在迪拜的这十年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