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故宫特勤消防中队

原标题:探访故宫特勤消防中队

故宫特勤消防中队肩负着以故宫为中心,天安门周边地区3.74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防火灭火、反恐处突和应急救援任务。故宫博物院、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等65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密布在辖区之中。

故宫消防中队巡查员在太和殿前巡逻。中国网记者 焦源源摄

从故宫东华门进入,直行约5分钟后左转,便来到一处未开放的院子,院里东西向有两排共9间平房,房门上挂着战斗一班、战斗二班、会议室等标牌,这里就是北京市公安消防总队东城支队故宫特勤消防中队(以下简称“故宫中队”)的驻地。

故宫中队于1975年5月25日挂牌成立,前身是在周恩来总理的批示下,于1970年3月从府右街消防中队抽调进驻故宫的一个排的警力。

中队肩负着以故宫为中心,天安门周边地区3.74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防火灭火、反恐处突和应急救援任务。故宫博物院、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等65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密布在辖区之中。

消防队员演习中收卷消防水带。中国网记者 焦源源摄

每天在故宫里练习“跑圈”的人

故宫中队守卫的是人类历史的瑰宝。600年历史的故宫,8000多间房屋,全部是砖木结构,抵御火灾能力弱。建筑内还有大量木质藏品、书籍、字画等易燃文物。

如织的人流增大了文物古建的安全荷载。自2012年以来,故宫每年的客流量都在1500万以上,仅2016年,中队官兵便帮助30余名观光时走失的孩子找寻到父母。

中队要求消防队员以中轴线划分,按西正宫、东正宫的区域进行整体记忆,一名新兵要花三个月的时间,才能把故宫的地形跑熟。

“故宫虽说大,但直线距离并不算远。一旦有了警情,部分官兵穿消防服、带装备、开消防车,走大路绕过去,剩下的官兵拿起救火装备,以最快的速度,绕小道跑过去!” 故宫中队指导员蔡瑞对中国网记者说。

跑,在故宫特别有用。跑圈,成了消防队员每天的必修课。

每天早上,全体队员先跑圈。沿着故宫外墙内侧通道,经东华门、神武门、西华门再回来,一圈下来3公里。

不仅仅是跑,他们还要训练背着几十斤的空气呼吸气瓶爬台阶、折返跑,还要练习穿戴齐装备,拿着消防水带跑。

跑的速度要精确到秒,在跑的过程中要完成接水带、接水枪等动作。

“因地制宜,我们在这儿没法开展大型实训,但在消防系统的大比武中,中队各个士兵都是精英。”蔡瑞说。消防安全是故宫的命根子,故宫中队创造了41年无人为火灾的纪录。

消防巡查员检查故宫消防设施。中国网记者 焦源源摄

坚持科学防火与古今传承相结合

中队为故宫量身定制了15个大方面106项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比如我们把故宫分了十个区域,一个主殿55个分殿,主殿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利用了半年时间调研、做方案,进行演练。”蔡瑞说。

中队对超过八千个房间逐一调研,制定了一个整体预案、10个区域预案、55个单体预案,对进攻路线、供水方法、灭火剂选择等进行预先计划统筹;推动故宫管理部门安装智能感烟点式探测器5674个、吸气式火灾探测器113台,确保两套系统对全院殿宇宫室消防监控全覆盖;每月对故宫供水管网最大供水能力进行测试,定期联合驻院各单位开展灭火救援综合演练。

“夏天补水、冬天凿冰”本是明清时的防火旧制,现在中队仍然坚持将非开放区域72口2000升的大水缸逐个注满,解决“第一桶水”的燃眉之急。

“看似是土法子,现在仍在用。”蔡瑞说。

到了隆冬,官兵沿着内金水河砸冰窟窿,每隔几十米一个,隔几天重凿一次,确保危机时刻能够就近取水。

为防止植被生根破坏古建结构,中队每年都会给几十米高的宫殿房顶清理杂草,坚持清理可燃物、湿化植被,每年清理可燃物达100多吨。

“概括为春天注水、夏天拔草、秋天湿化、冬天除冰,最大程度地保障故宫周边的环境安全。”蔡瑞说。

故宫消防云梯车:主要装备伸缩云梯,可向高空运送人员、救援物质、救援被困人员、喷射灭火剂的举高消防车。中国网记者 焦源源摄

每名消防队员每年完成一次“长征”

走出故宫,中队的消防官兵同样责任重大。

2016年10月14日晚,两名执勤官兵巡逻至东长安街时,发现一辆2路公交车尾部冒烟,执勤人员迅速登车追赶、处置,对车上人员进行疏散,利用水枪对起火冒烟部位降温,前后用时仅8分钟。

天安门地区年均吸引中外游客近亿人次,举行重大活动百余场次。从2011年起,中队对天安门广场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执勤,年均投入警力3000余人次,巡逻时间累计8760小时,巡逻里程1万余公里,相当于每名消防兵一年要走完一次“长征”。

在天安门广场上,消防官兵是首都公安消防的一张名片。每天为近百名游客指路,每年全国两会时发放消防安全提示卡片、普及消防知识,被一大批代表称为“广场上的老朋友”。

建队以来,中队参加的两万余次重大消防安保任务均圆满完成、无一失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华人站华人新闻,华人中文网 » 探访故宫特勤消防中队

相关推荐

    条留言  
    给我留言